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1月17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淡淡乡情绕舌尖

——简儿《今天也要吃好一点》读后

    陈峰             

    

    如果把看一本书比喻成看一场电影,那书的封面就是电影海报了,目录就是一出出短剧名。《今天也要吃好一点》的封面,是一碗肉、一钵羹、一屉糕,还有撒落一地的蔬菜。目录有《青青立夏》《乡村小品》《笋与山居》《河鲜》等,光看这些,我已经被打动了,试读几页后,决定马上把它读完。等读完,感觉它真真切切就是一场跟儿时记忆有关的电影,主角是一个叫简儿的女生。

    作者简儿于当下的一日三餐中,回望追溯了小时候跟吃食有关的事情。这些事情里,有脉脉的家庭温情,有她成长的记录,带着微微的失落,又带着对现时的满足。文字简朴,如素面朝天,却能让人在喧嚣的尘世中很快静下心来,沉浸其中,感受着作者的欢喜与忧愁。

    “青团的出场,是一出戏,它揭开了春天的序幕。古老中国,雅乐民间,一些风俗物事,由那一双双粗粝而又灵巧的手,一代代地传承下来。”“春风浩荡,拎着一袋荸荠走回家,一颗心充满了柔情和欢喜。荸荠,这来自故乡的物产,一年一年随着春风,治愈了我的思乡症。”读着这样的文字,我的心中充满了温情,儿时的一幕幕往事也涌上心头。嘉兴,跟宁波同处江南圈子,有差不多的食物与风情,产生的“共振”也治愈了我的思乡病。

    读书,读别人的经历,从别人的经历中看到自己,这就对了。在《春种一粒粟》里,作者叙述了一家四口种田时的场景。简儿少年时插秧插得特别好,令父亲颇为骄傲。她读书也读得非常好,但中考失利,16岁即远离亲人去平湖读师范学校。父亲安慰她,“将来当学堂的女先生,多好啊”。父亲的话让作者懂得,春天时种下的一粒粟,终有一天会开花、结果,学业、人生都一样。在《一粥一饭》里,作者的妈妈每晨必准备米饭当早餐,已经吃了几十年,也不喝汤。在大家概念中,乡下人只要吃得下米饭,就无病无灾。假如爷爷哪天吃不下饭了,就代表身体抱恙了。妈妈煮第一顿新米饭时有一种近乎仪式感的虔诚,灶里生了火,塞一把稻草,饭就熟了。“米饭的白,白得耀眼、瓷实,闪烁着珍珠一样的光泽。米饭吸收了日月的精华,是大地给予我们最深情的馈赠。捧起一碗白米饭,犹如捧着一颗大地的心脏,这一刻多么庄严神圣。”是啊,上一代人对饥饿有过切肤之痛,对米饭心怀感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细节,写出富有哲理的句子。“每一粒大米,都是用汗水和辛勤浇灌出来的。这不是书本上学来的,而是烈日、泥巴、蚂蟥教会我的。”通过一本书,我体验了不曾体验过的生活,这就是读书的意义吧。

    回不去的岁月,是多少人的心头爱。简儿把这些体会细细道来,在一出出短剧中,本色出演。“人生的乐趣,不过在这一日日的光阴里,朴素的日常中,蔬菜、瓜果以及细枝末节的事物上。”“而我所喜欢的,不过是这一盘青蔬,似水流年。令日渐贫瘠的内心,繁茂生长,有了蓬勃之姿。”

    说得真好。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