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1月19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

让50多万群众喝上好水


已经完成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的和泰雅苑小区。
(周丽丽 王博 摄)


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王力平 王博 摄)

    

    

    

    

    

    

    

    

    记者 王博 通讯员 王力平 林涵 周丽丽  

    

    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的安全问题,是我国公共服务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宁波从2011年开始破冰,对中心城区的中高层住宅进行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经过9年多的努力,目前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惠及居民50多万人。

    改造过程中,不仅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实施、新老全面接收”的宁波模式,还推出了工程全过程监督管理、用户咨询投诉24小时“管家式”服务及重要施工环节“技术论证”“样板工序”管理等创新举措,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逐步由物业企业的属地管理向供水企业的集中管理转变。

    对此,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秘书长邵益生称,宁波破解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难题的经验做法可圈可点,值得在全国大中城市加以推广。

    

    中心城区358个中高层小区 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完成

    

    

    

    上月底,随着邱隘镇汇馨家园、福明街道和泰雅苑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程竣工,鄞州区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项目全面完成,较原计划提前200多天。“项目由城管、水利部门和市水务环境集团自来水公司联合完成,总投资2亿元,覆盖了全区14个乡镇(街道)的119个居民小区,68567户居民喝上了放心水、优质水。”鄞州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

    水润大地万物兴。宁波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于2011年1月拉开序幕,到目前为止,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已经完成海曙、江北、北仑、镇海、鄞州和宁波国家高新区共358个中高层小区二次供水设施的改造,改造户数16万多户,50多万居民受益。

    “我们从20世纪90年代的多层住宅改起,逐步扩展到2000年、2010年前后建造的住宅,再扩展到刚交付的新小区。针对不同住宅小区因地制宜,制订一宅一策,全面细致地推进这项民生工程。”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主要针对管道材质不符标准、管网漏损严重、加压设备配置落后等问题展开。改造内容包括泵房内加压设备、自控设备及水箱安装,道路埋地管道、楼道立管等管网设施改造,远传水表一户一表改造等。改造完成后,能彻底解决设施老化、水压不足、地下管道漏水等问题,全面消除到户用水二次污染现象。

    这两天,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二次供水分公司经理水永正在盛世天城小区回访用户。该小区刚刚完成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不仅对原来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二次供水水箱、水管和水表进行了规范改造,还进行了统一管理,消除了二次供水污染隐患。面对回访,居民蒙承斌竖起了大拇指:“改造后的自来水,水质好,水压也大。”

    

    

    努力提高供水水质 实现同网同价同质服务

    

    

    

    跟国内其他城市一样,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宁波大部分中高层住宅的用水并非由自来水公司直接供给,而是通过小区的二次供水设备加压之后送到居民家中。自来水公司只是将水送到中高层住宅楼下的总表,楼内的蓄水、加压、输水等设施由物业公司负责,包括收缴水费。“一旦管理不到位,水箱、管道老化,很容易造成‘最后一公里’水质二次污染。”水永说。

    因部分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年久老化、更新维护不及时、水箱或水池未及时清洗消毒等原因,很多宁波人“住着好楼却喝不上好水”。“2000年前建造的高楼,多采用塔式二次供水方式,即在楼顶设置高位水箱,通过水泵将自来水抽到水箱,再在重力的作用下将水箱内的水‘压’向用户家。”水永介绍,二次供水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归结起来最核心的就是供水服务不到位、水质难保证、供水设施维护无法落实。

    2002年以后,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多层住宅一户一表改造。经过改造,小区水压增大,自来水的直接供水高度提高到24米,换言之,6层以下的住户不再需要二次供水了。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7层以上的小高层、中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中心城区再度出现“泵吸式”二次供水,中高层住宅居民用水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在此背景下,宁波市政府于2011年1月颁布了《关于理顺中心城区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规定:今后新建中高层住宅直接管水到户,现有中高层住宅分3年逐步实现管水到户,二次供水设施移交供水企业后实行专业化、规范化管理,努力提高供水水质,实现同网同价同质服务。

    

    

    改造过程充分听取民意 方方面面为居民着想

    

    

    

    前不久,金庭家园小区“冒”出了一个占地20平方米的集装箱。集装箱里,布满了阀门、水泵、水质仪器等设备;集装箱外层绘上了精美的壁画,经常有居民在此拍照留影。无独有偶,位于慈城镇的高山村,在今年的自来水改造中也将设备“藏”进集装箱,让乡村环境更加整洁美丽。

    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很多情况下泵房需要异地建设。新泵房建在哪里?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建在绿化带上,有人说影响美观;建在地下室,有人说会产生噪声、拉低小区房价。“最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不是施工,而是施工前的方案论证和意见征询。有个项目,我们与社区、物业、业委会、居民反复沟通,这个过程就花了1年时间,而后期施工只用了2个月。”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二次供水设施改造需要充分听取民意。以最棘手的泵房异地建设为例,每个泵房的建设都要充分征求业主意见,尽量选择远离住宅的偏僻角落,尽可能把噪声影响减少到最低。

    潘海波是一名管理人员,每天在施工一线忙碌。“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对居民来说是好事,但当我们准备‘入户’施工时,有些居民怕施工影响家中的装修格局,不是很欢迎我们进门。”潘海波说,施工人员群策群力,想方设法不让施工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社区、物业也帮着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地做好解释。

    此外,考虑到居民的生活作息,市水务环境集团专门规定,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进户时间安排在每天早上7时到晚上8时。施工期间,专门安排人员现场协调,还在物业管理处留下施工投诉电话。负责白云山庄项目的胡旭是一名退伍军人,自从接手项目后,几乎每天“扎根”在小区。当管线割接需要停水时,胡旭发现几户老人家里没有提前蓄水,就主动当起送水工。当得知一位老人因停水影响了做饭,胡旭特意将热气腾腾的饭菜送上门。

    

    

    对症下药破解行业难题 整体提升供水服务质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改造小区分散,且各小区设施设备参差不齐、改造内容不一,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整体难度较大。有的小区,需要全面更换进水主管、楼道立管、支管、泵房、水箱、水表等设施,相当于新建了一套小区供水系统,既要保证居民用水不受影响,又要有序推进改造工作,这就需要各工序无缝衔接、完美配合;有的小区,地下室加压管已锈烂漏水,一旦遭遇台风等恶劣天气,地下水池因污水倒灌影响水质,地下泵房因进水而停电,不仅严重影响住户正常生活用水,在改造过程中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还有一些单身公寓,楼内走廊狭长,需要敷设横支管,为确保美观,只能在吊顶上施工,且支管安装需要作嵌墙处理,实施难度和复杂性可想而知。

    改造空间不足,是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的头号难题。为此,市水务环境集团专门组建工程团队攻坚克难。如果是泵房改造空间不足,能原地改造的,通常在泵房外新建临时拼装水箱,并迁移原加压设备组成临时供水系统,待新的加压设备和水箱在原址完成安装后,再取消临时供水。如果遇到管道井狭小的情况,则采用临时立管供水或在管道井外的消防楼道角落处新建立管的方式予以解决。

    “我们不惜增加时间和原材料成本,通过技术革新,努力让改造工程成为一劳永逸的放心工程。”市水务环境集团相关负责人说,完成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后,不但水质、水压得到改善,而且供水设施由供水企业终身维护,用户用水放心,供水服务质量也能得到整体提升。

    面对日益庞大的二次供水系统,市水务环境集团又在高起点谋划,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二次供水的智慧化管理。一方面,借助物联网把所有设施设备“建档立案上系统”,实时监测,远程控制,通过大数据分析预判可能存在的问题隐患,提前干预“治未病”;另一方面,在小区管道、水箱和水池增设水质检测点,定期公布水质情况,实施专业化管理,成立二次供水调度中心,实行24小时三班制,如遇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安排人员上门解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