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1月23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镇海以“明确定义”为柄,以“分类认领”为脊,以“专业评估”为刃——

创新机制破解“僵尸车”治理难题

11月4日,第一批69辆无人认领“僵尸车”被集中报废。

本版图片由祝巧巧拍摄

▲曾令民警孙英杰无奈的“僵尸车”。

▲“僵尸车”向广大农村地区蔓延。

▼“僵尸车”被拖离,运送至专门的临时停车场。

▼多部门联合排查,不断发现“僵尸车”。

韩立萍 制图

    

    

    

    

    

    

    

    

    记者 王晓峰 通讯员 林炳潮 祝巧巧

    

    在停车位日益紧张的今天,“僵尸车”的存在无疑是雪上加霜,使停车难问题更为突出,成为城市管理的一大顽疾。

    清理“僵尸车”,还路于民,这是民意。从今年4月起,镇海区发起攻坚探索行动:以“明确定义”为柄,以“分类认领”为脊,以“专业评估”为刃,铸成一把利剑,剑指现实困境。截至11月4日,3个月公告期结束,第一批69辆无人认领“僵尸车”被集中报废。至此,第一个闭环流程完成。这也证明了镇海新创的这套“僵尸车”治理机制的可行性。

    

    知难而上力破顽疾

    

    

    说起“僵尸车”,镇海骆驼交警中队民警孙英杰是一肚子的苦水。他还记得4月份的一起出警,搞得自己一鼻子灰,尴尬不已。

    事情是这样的,骆驼街道骆兴村自留地边上停放着一辆废旧的面包车,车上沾满灰尘,锈迹斑斑,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网格员尚芙芳发现后就在工作联系群里反映了这个问题:“这车停在这里两三年了,也不知道是谁家的,你们能不能帮忙联系解决一下。”

    这里的责任民警就是孙英杰,接报后立即表态会解决好这个问题。他赶去现场查看,并且通过车辆号牌找到了车主的联系方式,可打过去发现是一个空号。想直接拖车,它又不在道路上,没有执法权,无奈孙英杰只能将实情告诉网格员尚芙芳,建议村里自己解决。

    “地上跑的车子不都归你们交警管吗?你们都管不了,有哪条法律规定村里有权拖车的?还是你们帮个忙吧,把这车拖走……”尚芙芳的回复立即将孙英杰给“怼”死了,这瞬间给了他骑虎难下的感觉——明知道得拖,却什么也做不了,那种无力的感觉特别熬人。

    孙英杰将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领导也没辙,因为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都因执法主体不明确而被搁浅,最后不了了之。

    就在孙英杰感到绝望之际,事情有了转机。今年5月,由镇海公安分局牵头,当地开始采取新举措清理“僵尸车”,全力破难题。6月初,孙英杰再次来到那片田地,发现那辆让他吃瘪的“僵尸车”俨然成了一个“养鸡场”。在村民的见证下,他联系了铲车和拖车,最终将它成功拖走。

    孙英杰经历的这个转变,只是这次大探索当中的一个缩影。镇海独创的这套清理“僵尸车”新举措于6月23日起在当地推广。“我们邀请专业的评估公司对这些‘僵尸车’进行了估价,然后分批次进行报废公告,时间为3个月。”镇海车管所指导员蔡静瑜说,今年以来,镇海已排查出“僵尸车”497辆,拖移346辆,公告214辆,目前已完成价格评估的有169辆。

    截至11月4日,第一批“僵尸车”公告期结束。当天上午,在多方联合见证、全程录像下,停放在骆驼街道骆兴村停车场内无人认领的69辆“僵尸车”被逐一拖至市报废汽车回收有限公司进行回收解体。

    

    治理究竟难在何处

    

    

    镇海集中报废69辆无人认领“僵尸车”,看似事小,实则背后意义重大,第一次真正突破了“僵尸车”的治理难题。

    一直以来,“僵尸车”治理难有着现实原因。我市从2013年9月开始有组织地清理“僵尸车”,最早由海曙交警大队发起。一炮而红后,不仅我市其他区县(市)交警部门前来取经,甚至还有外省交警特意赶来宁波学习取经。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无主车”。说到底就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引起的问题。

    当时清理“僵尸车”的流程是这样的:先根据车牌号联系车主本人,然后通知其挪车,或者取得对方同意,由其授权给相关部门对车辆进行处置。由此可见,“联系到车主本人”是先决条件。但很多“僵尸车”是找不到车主的,不是车辆号牌没了,就是对方留下的联系号码对不上。

    这类“无主车”很麻烦,因为即使“僵尸车”,也是私人财产,未经他人同意直接处置,是要“吃官司”的。事实上,有交警部门就因为这事被人找了“麻烦”。

    “小突破”出现在2017年8月,鄞州又一次开启了清理“僵尸车”大行动。这次充分吸取了“教训”,以街道、交警、城管等多部门联合的形式,对钟公庙12个社区周边及若干条道路上的180辆“僵尸车”进行清理。这一联合治

    

    理的模式解决了单个部门执法权受限的问题。

    同时,为了保障清理行动,钟公庙街道确定一处面积10余亩的拆迁用地作为“僵尸车”的临时停车场所。但临时停车场毕竟有限,如果收容的“僵尸车”不及时进行报废,那么挤压的情况在所难免,只能堆满一个停车场再换一个,长时间来说这是不现实的。

    除了“无主车”难题外,清理“僵尸车”的速度也远远跟不上产生速度。

    众所周知,“僵尸车”的出现无外乎几个原因:一是车辆太破旧了,车主不清楚怎么报废或者嫌弃报废流程过于麻烦,便随意弃之路边;二是车主因故离开宁波,停放的车辆没来得及处置,久而久之成为“僵尸车”;三是其他原因被人为丢弃……“绝大部分‘僵尸车’是由第一个原因产生的。”交警告诉记者,有不少人觉得车辆回收给的钱太少了,报废程序又麻烦,性价比不高,“我以前听说过,有车主要报废自己的旧车,怕车子无法坚持开到目的地,还特意花1000元去修了一下。当时回收价是600元,他还倒贴了400元”。

    

    镇海模式或可推广

    

    

    镇海是怎么破题的呢?他们在骆驼街道搞试点,成熟后向全区推广:先从“僵尸车”的定义入手,然后明确整治职责分类认领、专业公司评估“僵尸车”价值、处置流程公开透明等方面,打破了以往“僵尸车”处置周期长、流程烦琐的弊端,大大提升了整治效率。

    给“僵尸车”明确定义,这是一个不小的突破。以前“僵尸车”只是一个模糊概念,停放多久、破烂到何种程度才算“僵尸车”?怎么定义,直接关系到清理目标的范围,同时也能规避部分法律风险。

    “我们将占用道路、停车场、居民小区、农村等公共资源,车身布满灰尘、锈迹斑斑、破烂不堪、无人问津,且3个月以上未有移动迹象的机动车,认定为‘僵尸车’。”蔡静瑜说,“僵尸车”处置同样要讲究有法可依,因而联合整治工作组又推出了分类管理机制:根据它停放的位置由各镇(街道)、公安分局、综合执法局、住房和建设交通局、物业、村民委员会等认领,然后各单位根据各自领域的法律法规进行解决。有车主的好解决,对于车主无法联系和无法强制处理的,则按照新机制来处理。

    小区、农村、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内的“僵尸车”,尤其是联系不到车主的,一直是个棘手难题。因为从法律上来说,执法部门是无权介入的。相应的破解之策出来了:

    

    鼓励各地出台或修改类似《居民(村民)公约》《业主规约》之类的公约,添加“僵尸车”处置条款。如果联系不到车主,居委会、村委会或物业可据此向交警部门求助并递交《“僵尸车”拖移登记表》。经当地镇(街道)政府确认后,“僵尸车”会被统一拖移至专用停车场。公共停车场则根据《停车场管理制度》提出申请。

    新机制当中最“神来一笔”的就是对“僵尸车”的残值进行专业评估。“我们定了一个数值,然后请来专业的第三方评估公司进行估价,将超过这个数值的那部分‘僵尸车’暂时保留,待其超过3个周期未年检,就会自动进入强制报废流程。”有交警告诉记者,残值不高的那部分则在公示3个月后进行报废。

    这样,即使出现了民事纠纷,可调解的余地也大——车辆本身价值就不高,加上车主需要支付的拖车及这段时间的停车等费用,一折算后也就差不多了。据悉,在完成价格评估的169辆“僵尸车”中,只有10辆价值在3000元以上。

    另外,为了尽可能保证“僵尸车”车主的合法权益,镇海还引入了多方监督机制:多方联合见证,全程录像,专业评估,一车一档,统一保管车内物品。

    镇海交警相关负责人说,从排查发现到认领清理,再从专业评估到公告、报废,第一个闭环成功完成,没有出现大的问题。这也证明这套新的治理“僵尸车”机制可以复制、推广,目前已有其他区县(市)前来取经了。

    

    治理还需立法保障

    

    

    从目前的情况看,镇海新创的清理“僵尸车”模式是比较成功的,但有些问题也急需解决。最现实的就是经费保障,“僵尸车”拖移需要出动拖车,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尤其是在地下停车场的“僵尸车”,因为高度问题拖车还不一定进得去,费用因而水涨船高。除了拖车外,还有评估的费用、登报公示、技术开锁等各方面的费用。据测算,清理一辆“僵尸车”需要四五百元。

    还有“僵尸车”停放管理问题。临时停车场如果没有专人看管、缺乏安保设施,会导致车内物品或者车辆零件丢失损毁。车主来认领时发现东西被盗的情况也偶有发生。这导致相关部门在管理“僵尸车”问题上的畏难情绪。

    此外,《民约》《规约》等的修订存在流程过于烦琐的问题。以骆驼街道为例,目前仅有红星都会等4个小区的《业主规约》中增设了“僵尸车”处置的内容,仍有相当多的村及小区未将此纳入。其次,《民约》《规约》等的修改,往往需要大部分业主投票通过,业主大会召开程序又较烦琐。

    对于这些有待完善的问题,有网友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跟进,通过地方立法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尽可能地为执法部门做好司法保障。还有相关的科普工作也要积极推进。比如,至今仍有不少驾驶员对车辆的报废流程是一知半解的,当然这里面也有报废信息不畅、相关机制不够便民等客观因素存在。

    “不按规定报废车辆会有严重后果,最直接的就是新车上不了牌。”蔡静瑜说,前些天他们刚碰到了这样一件事:有名女子买了新车来上牌,查询发现她名下有辆车未报废。因为按照2017年版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在检验有效期届满后连续3个机动车检验周期内未取得检验合格标志的机动车,将会被强制报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