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1月25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专注执着创新诠释新时代劳模精神

——探究我市新增14位全国劳模不凡特质

制图:周琼 刘怡

船舶“电工状元”虞成安。

图片由宁波市总工会提供

    

    

    

    

    

    

    

    

    记者 周琼 通讯员 王志勇 实习生 刘怡

    

    昨天,新一批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接受表彰,我市有14位劳动楷模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至高褒奖。他们尽管身处各行各业,经历各不相同,但在他们身上,有着属于新时代劳模的精神烙印,他们用脚踏实地的努力、攻坚克难的决心、创新超越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热衷钻研 精于一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劳模,大多是以工人、农民为主的体力劳动者。翻看如今的劳模名单,许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跃然于上,他们有着自己的“一技之长”,拥有一颗精益求精的匠心,对自己的技艺精雕细琢,把一份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

    人称“电工状元”的虞成安,在宁波甬港拖轮有限公司工作了30个年头。他通过不懈学习,刻苦钻研,愣是靠着啃完海量电器书籍、摘录密密麻麻的笔记,从一名只有高中文化学历的工人成长为一名电气界的行家里手,也凭着精湛的技能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工匠等荣誉称号。“凡是和船舶电气有关的,他都能修!”他的同事介绍,从业30年来,他主持完成船舶电气自修项目1300多起,解决各类船舶电器“顽症”超过400起,由他自行设计、改装的船舶电气设备项目则有100多项。

    对万亚勇而言,工匠精神是一种心无旁骛、锲而不舍的技术追求。他原本是一个从山沟里走出来的打工仔,在宁波中大力德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数十年的时间里,他自创了一本“武林秘籍”,私藏着他钻研打磨出来的精密仪器维修技术。

    “刚入行的时候是两眼一抹黑,只能在工余时间学习新知识、研究洋设备。”万亚勇说,技术工人就是来自平常一点一滴的积累,这几年下来,他先后学了机械、计算机、数控系统、自动控制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伺服驱动技术等机电一体化知识,同时还自学了CAD制图、PROTEL制图,逐步完善了先进设备电器维修技术,从一名别人眼中的“农民工”变成了专业的技术工人。他致力于最佳操作法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探索,独创了“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嗅、用手摸、用脑想”的维修高端进口设备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被动局面,获得许多创新成果。

    精湛的技艺,离不开持续的锤炼。被同事戏称机械设备“110”“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傅祥方,刚进厂时,连锉刀和榔头都握不稳,但他从不服输,自掏腰包去宁波技校学习钳工专业,几年下来,他就掌握了公司所有设备的装配和修理技术。他负责的锌膏注入机、集电体组装机、绝缘圈组装机的安装及试车,获得了该流水线上的诸多第一:维修次数第一少,质量第一好,操作工夸奖次数第一多;由他参与设计的“黑灯车间”,是全球首条真正实现无人化作业的电池生产线,开创了国家碱性电池“黑灯智造”的历史先河。

    

    勇于探路 创新不止

    

    

    锻造过硬本领,离不开传承延续,更离不开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也是劳模们身上的一大闪光点。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人才是企业的推动力,装备自动化是提升产品质量的竞争力。”这是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装备工程部部长刘华的心得体会。2000年加入吉利汽车至今,刘华参与并主导了吉利美日、自由舰、远景、帝豪汽油车、混动及纯电动车多品牌系列装备改造项目,共实现技术革新100余项,参与员工创新活动,实施创新提案500余份,实现专利14项。

    在甬城产科界,有一位被誉为“产科第一把刀”的金字招牌专家。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产科大科主任陈安儿从业近30年,在高危妊娠和产前诊断上有较深的造诣。她每年要做近800台手术,其中80%属于疑难危重症,包括凶险型前置胎盘、重度子痫前期、产后大出血等高危情况。

    在与死神赛跑的过程中,陈安儿带领她的团队迈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坎,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出血”关。产科出血严重威胁着孕产妇生命,在我国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一旦发生产科大出血,短短几十分钟即可有数千甚至上万毫升。陈安儿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自体血回输”术,极大地提高了救治率,抢救生命于“分秒之间”,至今已开展千余例,北京、福建、温州等20多家医院前来取经学习。

    

    现任宁波大学研究生院执行院长、红外材料及器件实验室(浙江省光电探测材料及器件重点实验室)主任戴世勋,主要从事光电功能玻璃材料及光纤器件的研究。他先后主持过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和面上项目30多项。他带领团队成员在红外硫系玻璃材料及器件的应用基础和中试研发取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发明了大口径高质量硫系玻璃制备的关键技术,以及多波段的新型硫系玻璃体系、红外硫系玻璃条纹和缺陷表征、应力和损耗测量的方法。相关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生产的硫系玻璃产品各项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来自宁波市总工会的一组数据展现了包括2242名各级劳模在内的宁波劳动者的力量与担当:最近5年,在全市万余家企事业单位中,有超过百万人次的职工参与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产生各类创新成果、操作法、改善提案、合理化建议5万余项,有力助推我市产业发展。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在劳模精神的感召下,如今,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奏响了劳动最美丽的时代乐章。

    

    执着坚守 闷头实干

    

    

    新时代,劳动的内涵在更新,劳模的标准在进阶,而坚持不懈、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却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穿着白大褂、背着双肩包、拎着大水杯……在象山半岛,有位叫陈淑芳的女兽医,30多年来行走在猪舍鸭棚间给禽畜治病,帮助养殖户脱贫致富。1987年从浙江省金华农业学校毕业后,陈淑芳便一直工作在畜牧兽医行业的第一线。

    “一姑娘家,干得了兽医吗?”面对质疑声,陈淑芳一头扎进臭气熏天的猪圈、鸭棚,通宵达旦地忙碌。一边艰苦工作,一边兼顾学习,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成为浙江省第一名畜牧兽医行业博士生。她始终觉得,帮助养殖户是她应尽的职责,工作以来,有过四五次调动进城的机会,都被她拒之门外。现任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站长的她,不仅技艺高超,获得水禽岸养、海水养鹅、猪弓形体病防治、非洲猪瘟综合防控、种鹅反季节繁殖等多项科研成果,还待养殖户如亲人,是大家口中的“陈师傅”“女华佗”。

    “我17岁就选择了这个岗位,到现在都没想过换工作。”从学徒到师傅,从技术带头人再到修理班班长,一路走来,现任海曙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车队车间主任王理顺一步一个脚印,埋头实干。王理顺所在的车队机修车间任务重、困难多,他选择迎难而上,坚持大修提前完成,小修不过夜,车队从未出现过因修理原因而影响环卫作业的情况。

    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为环境卫生保障一线的生活垃圾收运部门,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风险,王理顺除了对作业车辆进行全方位检修和消毒,还坚持每天给一线工作人员检测体温并记录档案,为他们安心作业提供坚实的保障支持。

    “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的那一刻,我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一定要尽己所能,让村子越来越美,让村民日子越过越好,年年都有新变化。”自2007年上任以来,李德龙已经在鄞州区云龙镇上李家村书记这个岗位上辛勤耕耘了13年。

    为改变上李家村矛盾复杂、经济薄弱的状态,李德龙毅然将自办企业转制给别人,全力以赴投身上李家村工作。他对村里的情况进行深入摸排,最终探索出了一条“以德治村”的乡村治理路径,成了村民美好生活的领路人。上李家村在他的带领下,发展成为村强民富的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水清岸绿景美蕴深的“中国绿色村庄”,李德龙心里一遍遍描摹的上李家村蓝图,正一步步照进现实。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