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1月2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党建引领 聚力同行

宁波全力打造高质量健康服务体系

宁波市援助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疗凯旋归来。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宁波市疾控中心党员干部夜以继日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海曙区“高山巡回”卫生健康党员志愿服务队赴偏远山区开展集中义诊服务。
宁波市卫生健康系统开展“十大党建品牌”评比、推广活动。
宁波市第一医院“医路跟党”老人节专场义诊,开启基层服务年活动。

    

    

    

    

    

    

    为大力提升全系统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为民服务意识,宁波市卫生健康系统开展了“十大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并于近日评出系统“十大党建品牌”,分别是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的“仁心仁术 惠民利民”、市第一医院的“医路跟党”、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的“华美红心·健康同行”、市中医院的“锋领中医·党员先锋岗”、市康宁医院的“同义·心阳光”、市疾控中心的“疾先锋”、海曙区卫生健康局的“高山巡回”卫健服务品牌、鄞州区卫生健康局的“鄞卫有你”、北仑区人民医院的“医心向党·医心惠民”以及奉化区中医医院医共体萧王庙分院的“红色党建清廉萧卫”。

    采访中,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宁波卫生健康系统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积极打造“甬医先锋”党建品牌矩阵,为持续办好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事业提供精神支撑。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宁波卫生健康系统更是将党的政治优势充分转化为疫情防控工作优势,以一张“医护零感染、患者零死亡”的硬核答卷展示了近年来全市卫健党建工作的优秀成果。

    

    ■医心向党担起健康使命

    

    

    就在刚刚过去不久的老人节,以“高水平、组团式”为特点的市第一医院“医路跟党”名医专家志愿者服务队再一次亮相,受到群众热烈欢迎,而其中被一院人戏称为“王炸”团队的肺结节多学科专家团队更是被群众围得水泄不通。

    把平时“一号难求”的专家集结起来,集中解决患者疑难复杂问题,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便可“一站”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解决疑难杂症,省去了群众时间,拉近了医患距离。

    几天前,“海曙区卫生健康巡回服务车”开进地处海曙区龙观大山深处的潘溪村,村民们一个个开心不已,他们知道,医生们又来给他们送医送药来了。

    为解决横街镇、章水镇、龙观乡等3个偏远山区18个高山自然村村民的就医配药问题,海曙区卫健局特别凝聚系统内党员医务工作者和“海曙健康卫士”志愿服务团队等“红色力量”,组建150人规模的“高山巡回”专门服务队,定期为村民们送医送药,受到了村民们的欢迎。

    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这是宁波卫健系统党建的一大特点。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办法》,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将党的建设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有机融合,20余家成员单位组成市级医院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了6个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相应配套制度,全市二级及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完成医院《章程》修订,三级公立医院严格按党政综合办、组织、宣传、纪检等调整党建内设机构,系统专职党务干部配备平均超过0.5%。以党建和业务“双核共兴”为目标,坚持党支部建在科室的光荣传统,实施基层党支部“项目式”工作法,依托重大项目组、重点学科组、科研平台、创新团队等,调整委直属医院党支部100余个,推动公立医院党建提质增效。市第一医院41个在职党支部围绕68个项目“攻坚克难”,多项难题得以攻破,呼吸内科党支部领题“推进肺康复与围手术期患者管理的融合”项目,率先创建“品牌式”的肺康复管理模式,心身/传统党支部聚焦“科研攻坚”,通过科研创新小组形式,成功申报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建立健全支部参与科室重要事项决策制度,支部书记履行“一岗双责”,直属医院141个支部书记由科室主任担任,占71.69%,同比提高54.1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宁波市第一医院党建工作案例《新时代公立医院决策体系的“4321模式”》获中国医院管理奖党院共建主题金奖。

    行风与作风全面改善。扎实推进以清廉医院为重点的清廉卫生建设,推动卫生健康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清廉思想、清廉制度、清廉规矩、清廉纪律、清廉文化,融入到机关和医疗卫生健康单位建设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全面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开展履职破难认领行动、“强纪律、转作风、树形象”教育行动、“作风顽疾治理”行动等等,持之以恒纠正四风。聚焦社会关注热点、群众反映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医疗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累计监督检查4442家,行政处罚机构达530家,罚款总金额为193.137万元,查处无证行医案件453起,移送司法机关20件,整治成效在我市主流媒体刊登,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廉洁自律意识,加强督促检查和惩戒问责,规范医药代表备案和接待管理等制度,组织开展委直属医院药品耗材二级专项巡察,完善重点药品使用监测,8家市级医院重点监控药品同期下降25.80%。

    

    ■同心戮力战胜新冠疫情

    

    

    “我是共产党员,我上!”“我随时接受派遣,不论生死,只为同胞”……2020年新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人民如临大敌,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市卫健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白衣为甲、逆行出征,危机时刻,显示了党的力量。

    举非常之力,应对非常之疫!

    紧盯“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目标,全市医疗系统主动出击,争取做到筛查落实“早发现”,可疑患者落实“早隔离”,强化会诊落实“早诊断”,规范管理落实“早恢复”。

    各公立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挂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医疗救治专家团队,健全管理、临床、感控等工作机制,把牢疫情防控关键节点;所有党员干部取消休假,组成医疗、护理、检验、院感、基层防控及应急医疗保障等各专业团队。

    国科大宁波华美医院要求成立轮班组,放射科115名员工大部分主动放弃休假,20多名党员还联名写了“请战书”;市第一医院设立发热门诊,短短10分钟,5个医生名额被一抢而空……

    一封封请战书、一枚枚红手印、一声声誓言口号、一次次最美“逆行”,背后是“白衣天使”的一颗颗红心在跳跃。全市8万多名医护人员,以白衣为战袍,用自己的生命恪守着当初的入职誓言。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疫”,几乎每天有必须要攻克的新高地,必须坚守的据点。关键时刻,一个个党支部就像是一个个坚强的堡垒,在医疗救治的第一线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国科大宁波华美医院临危受命,党委牵头立即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集中专家、物资、技术,重新规划场地,编制压实防控闭环,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患者的集中诊治和分流分层分级管理:按“院中院”标准独立设置发热门诊,分设不同层级的候诊和就诊区、留观区、抢救区,开启公共卫生专用负压病房用于收治重症患者;启动普通病房改隔离和留观病房的基建改造,实现隔离床位的最大容量。

    市第一医院党委牵头,对原有发热门诊进行改造,打造了一个集所有功能于一体的“院中院”模式的独立区域,将6号楼腾空,仅用2天时间就建成隔离病房和隔离留观病房,并组建了一支由呼吸与危重症科、急诊科、感染科、重症监护病房等科室30余名医疗业务骨干和70余名优秀护理人员组成的队伍。

    防控战役打响以来,国科大华美医院等定点收治医院隔离病房、发热门诊等组建12个临时党支部,打造高效协同的“战‘疫’先锋”。呼吸、感染、重症医学等疫情防控重点支部通力协作,引导党员医务人员带头进驻隔离工作区,检验、影像等支部组建突击队,24小时“三班倒”加强服务保障。

    国科大华美医院心胸实验支部创下单日最高360例检测量,为发现、治疗赢得时间;面对产妇医疗与患儿隔离照护双重挑战,市妇儿医院北部院区第一支部党员医务人员用技术和大爱救治、陪伴3名患儿平安康复……

    而在900公里外的武汉,宁波市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阮列敏带领268名精兵强将组成的宁波市援武汉医疗队,探索形成临时党委“五基础五延伸”工作体系,12小时筹建重症病房,“阳光处方”身心兼治模式有效提高治愈率,主题党日活动定期举办,在武汉战场点亮“宁波红”,被当地患者称为“浙江好人”。

    党组织强大的凝聚力,广大党员在危机时刻显示的英雄本色,成了最好的号召力。全市各公立医院党员纷纷以个人、团队、支部、学科等名义向党委请战,“不论生死、不计报酬”“我是党员、请先考虑我”等质朴心声催人奋进,560名同志在一线提出了入党申请。

    “疫情是场大考,考验的不仅仅是疾病防控体系、疫情救治体系、医疗保险救助制度、应急物资保障体系,还有基层党建是否扎实、基层党员是否过硬。”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以此为契机,打造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医疗人才队伍,为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作出更重要的贡献。

    

    ■凝心聚力破解医改难题

    

    

    “党建同样成了破解医改难题的强力推手。”采访中,有业内人士由衷地说道。这几年,在党建的引领下,我市相继推出耗材采购“宁波规则”、医疗纠纷“宁波解法”、分级诊疗“宁波做法”、智慧医疗“宁波方案”等,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高峰不高”“基层不强”,面对这一难题,宁波卫健系统通过“双培养”、党建和业务同考核等机制,推动形成党建工作与医院发展“双融合、双促进”的良性互促机制。各基层党组织纷纷组建攻关小组,全系统党员干部争做改革先锋,在我市医疗质量提升、医疗科研攻关方面,贡献了无穷智慧和巨大创造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城市医院品质持续提升。

    根据2019年度全省CMI排名,市第一医院、市李惠利医院CMI值分别居全省27家三甲综合医院第3、4位(均比2018年有较大幅度提高)。鄞州人民医院跻身全省44家三乙综合医院第3位。市妇儿医院、宁海县妇幼保健院和慈溪市妇幼保健院分别位居全省15家三级妇幼保健院第3、4、6位。品牌学科建设持续深化,首批10个医疗卫生品牌学科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22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全市共获批市厅级以上医学科研项目900余项,各医疗卫生机构依托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在公共卫生、肿瘤精准诊疗、慢性病防治、医学人工智能等方面开展高水平创新研究,并积极促进研究成果向新型药物、医疗设备、医用试剂等健康相关产品转化,我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零的突破,党建工作全力助推公立医院在基础医学研究、临床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针对“基层不强”难题,我市创新性地联动推进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在全省创新打造“市级医院+医共体”共建样板。截至10月底,共建成13个医联体、25个医共体,市县两级统筹建立48个资源共享中心,市级下沉专家284人,县级统筹专家356人。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充分发挥基层首诊引导作用,到今年9月底家庭医生签约人群达到150.8万人,重点人群签约率72.5%。

    

    陈敏 陈琼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