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后,三山村堰潭河再现碧水清波。(厉晓杭 摄) |
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我国未来5年以及15年的发展蓝图。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今起,宁波日报报网端推出“五中全会精神在基层”栏目,全媒体记者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校园,探寻基层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 记者 厉晓杭 白天,他是城市模具业的创业者;夜晚,他回归乡野,寻求一方乡愁与宁静。在邵国峰的眼中,美好生活就在老家的前庭后院。他时而触景生情:“以前我为了走出乡村拼命奋斗,没想到,如今老家变化翻天覆地。三山村,才是我真正的根!” 在北仑区春晓街道三山村这个户籍人口6901人的海边村庄,近3年间,有271户农民像邵国峰一样,从城区或其他城市返回村里建房居住、创业,青年农民返乡创业势头越来越猛,乡村活力如潮水般澎湃涌动。 昔日偏僻凋敝的山村,为何能持续吸引农民回流?三山村的变化,对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什么启示?今年11月,记者先后3次深入三山村进行调查,探寻、剖析农民返乡背后的意义和宁波乡村振兴趋势。 环境改善是聚人气的前提 返乡第一步:引他们回得来 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发展后劲不足一直是乡村发展的痛点难点。乡村振兴的前提是要恢复人气,改变人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让更多人回到乡村投资兴业和居住养老。 三山村靠山临海,由双狮、凤山等5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民多以种花木为生。10年前,这里交通闭塞,环境卫生问题突出,近三分之一农民外出打工或举家外迁。 农村人口过度流失,高素质劳动力持续转移,是“乡村病”的根源所在。近年来三山村农民因何返乡?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交通改善、乡村面貌巨变,是吸引返乡造房或创业人员的重要因素。 “从北仑城区开车到村里只需半小时,环境优美‘颜值高’,创业成本较低,这是我返乡创业的主要原因。”去年6月返乡的穆先生糕点创业者杨聪颖告诉记者,他大学毕业后在城区创业,积累了一定客源,厂房需要扩大规模,首选之地就是老家三山村。 可在太河路和隧道没贯通之前,三山村偏僻闭塞,村民要翻山越岭走20多公里路才能到达最近的集镇。“年轻人都想出去,外地姑娘不愿意嫁到我们村里来。”三山村党委书记裘国海坦言。 2011年,全长11.8公里的北仑太河路贯通。紧接着,新农村建设蓬勃开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快速推进。短短几年时间,三山村一改“脏乱差”面貌,蝶变成美丽集镇的新标杆。昔日村里人来人往的生动场景再现,魅力乡村持续“圈粉”。“乡村好不好,就看人气足不足。大家都说三山村大变样,每年回来造房的有近百户。”裘国海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防止农村人口过度流失。走访中,不少返乡农民认为,聚人才强人气,人居环境改善是首要前提。“我放弃城区黄金地段到三山开饭店,就是看中这里环境好、空气好,村干部都是实干派。”大樟树农家乐负责人赵永德说,饭店去年净收入30万元左右,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特色赋能是兴产业的根本 返乡第二步:让他们留得住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在三山村,绝大多数创业者带回资金、技术,紧跟农村电商、旅游、自媒体等“造富”风口,立足资源禀赋,深耕特色产业发展。 花木、茶叶是三山村的传统产业。当地涌现出三山玉叶、巾帼园艺等特色品牌。传统产业怎样增产提质,是巾帼园艺总经理俞海波一直思考的问题。她放弃稳定工作,回乡做了“花二代”,并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如今巾帼园艺有特色苗木300余种、农林基地近600亩,一跃成为北仑花卉行业龙头,带动花木产业不断转型。 2015年,“80后”刘宏杰在打工、创业多年后,积累下资金,选择回乡种植花木。“我承包了60多亩地种植杜鹃,也走了不少弯路,现在逐步走入正轨,亩产值3万元至5万元。”刘宏杰介绍,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后,花木行业逆势上扬,形势大好,他用抖音等自媒体拓展客源,带动周边农民抱团发展,打响花木特色品牌。 农村产业发展受资源、环境约束较大,只有通过“接二连三”,才能突破资源瓶颈、拓展发展空间。年年高年糕创业人周裕君辞掉稳定的工作,回家接手外公前途未卜的年糕作坊,在三山村率先搭上电商快车,直播带货新招不断。 “天猫年糕类目我们店的销售量排在第一,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左右。”周裕君说,因销量不断增加,他在凤山社新租了厂房进行规模化生产,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凭借过硬的质量和多元化的新产品,年糕买家远至英国、日本。 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三山村不断做好乡愁文章。堰潭的优美水系、合宅的“网红”农村综合体、双狮的精品民宿……走在三山,全域皆景。乡村全域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开辟了农民跨业、跨域就业增收的“第三空间”。 自2015年首届春晓双狮土豆文化节举办以来,土豆成为春晓的重要名片。为了持续“吸粉”,三山村双狮股份经济合作社同“春晓乡旅创客工场”合作,支持大学生创业团队自主创业,助推乡村产业创新发展。 “民俗游项目打出‘亲子牌’,游客可以参与农事体验、美食制作,土豆卖出20元一公斤的高价。”“创客工场”负责人周晓菠说,村民看到商机,纷纷做起民宿生意,日子越过越滋润。“双狮”还成功开发了10公里生态游线,建成观景平台、双狮公园等景观工程,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日渐红火。 目前,三山村已发展民宿19家,床位达到200张,去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直接实现旅游经济收入2000多万元。 春晓街道党工委书记陆浩杰认为,三山村从单一产业到多业态融合发展,得益于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业态聚规模、三产融合促溢价,由此全面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服务提质是促融合的关键 返乡第三步:保他们过得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要让进城的进得放心,留在乡村的留得安心。乡村振兴,不仅是提高农民的收入,还要打造便利的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与城市一样的公共服务设施,让更多大雁归巢,形成“雁阵效应”,畅通乡村发展血脉。 早在2017年9月,三山农村社区联合党委成立,这是春晓区域内首个农村社区联合党委。“要让公共服务下沉到村,方便居民办事。”三山社区党委书记张峰介绍,村民看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买菜有新菜市场,办事到社区,三山已经实现了“半小时服务圈”。 如何为返乡人员提供更优质的软环境?春晓街道围绕三山村布点,相继完成三山菜市场改造、中医文化广场等重点工程建设,加速推进城乡融合,解决了周边近万群众的看病难、出行难等民生难题。 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的快速推进,也逐步打消返乡人员的后顾之忧。“我回农村创业,孩子在春晓上小学,全家人从城区回迁乡村。”周裕君说。 春晓街道还出台扶持政策,为返乡人员搭建乡旅“众创”平台,建立健全乡村回流人才服务机制,为创新创业护航。“大伙儿群策群力,观念新了、思想活了、路子广了,美丽资源快速转化成美丽资本。”回乡经营民宿的乐捍波说。 “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把农民返乡创业放在整个发展大局谋划,才能有效统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北仑区农办专职副主任高镇宁介绍,近年来,北仑区出台“青年北仑”等系列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把农民返乡创业与城乡融合、乡村产业发展、就业增收等工作相结合,进行系统谋划,鼓励农村人口回流。 数据显示,北仑区农村人口持续增长,近两年增长率分别为4.9%、5.4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到1.73:1。 “判断乡村振兴是否取得成效的有效标志,是人力资本活力有没有充分释放。”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认为,三山村人口回流的背后,折射的是近年来宁波乡村振兴硬件和软件的双重提升。三山村的实践证明,只有全面提升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有恒产、有恒业、有恒心,人口回流才能真正步入“回得来、留得住、过得好”的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