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美丽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2月0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莼湖缪家村:

打造曹雪芹风筝文化村

小学生学习绘制曹氏风筝。(余建文 赵帅 摄)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放风筝是大人孩子都喜爱的传统游戏,但在奉化区莼湖街道的缪家村,村民却别出心裁地建了一座风筝博物馆,把风筝做成了村庄的文化“招牌”。

    

    记者 余建文 通讯员 赵帅  

    

    缪家村位于下湖线公路边,村口有个牌楼,旁边立了一面白墙,上书“曹雪芹风筝”五个醒目大字。走进村中,一座簇新的曹雪芹风筝博物馆映入眼帘,博物馆门前草坪上立着一个巨大的风筝模型。博物馆由村文化礼堂改建而成,共两层楼,里面陈列着各种造型的风筝,以及《红楼梦》《西游记》的人物造型脸谱。馆里的风筝,小的仅烟盒大小,最大的龙风筝有数十米长,个个做工精巧、颜色亮丽。管理员自豪地说,这个可是全国首个曹雪芹风筝博物馆呢!

    缪家村规模不大,常住人口700多人,多为缪姓。村民说,他们祖先原在山东兰陵,后因躲避战乱,几经迁徙才来到象山港畔定居。缪家村村民多以务工为生,早些年村里小加工业发达,很多人家办作坊生产劳保手套等用品,这几年慢慢冷落了。

    缪家村怎么会和风筝结缘呢?这归功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曹氏风筝”第四代传承人、缪家村乡贤缪伯刚。

    文学巨匠曹雪芹自幼喜好风筝,熟知风筝的“扎、糊、绘、放”四艺,还写过一本《南鹞北鸢考工志》的书,创立了“曹氏风筝”。缪伯刚年轻时到北京学艺闯荡,后拜孔令民为师,学习制作“曹氏风筝”,承袭这一有着300年历史的风筝文化。10多年间,他带着风筝,踏遍中国的大江南北,更是走出了国门。

    “我希望能将风筝与奉化桃文化、海洋文化等元素相结合,将缪家村打造成风筝文化村,发展乡土文化。”2018年春节,缪伯刚回乡,谈起他的想法,得到了街道和村里的认可。在结对企业的支持下,去年春天,曹雪芹风筝博物馆正式开放迎客。

    缪家村抓住契机,围绕风筝文化进行整村规划,布设了风筝文化馆功能区、风水亭风筝文化墙画区、风筝放飞基地三块主阵地。村中有80多株老樟树,其中一大半树龄已逾百年,村民独具匠心,以古树、白墙、青瓦为底色,并配以“曹雪芹风筝”,打造了近300米长的风筝长廊。村党支部书记缪静锬说,这两年,村里多次邀请“曹氏风筝”专家走进缪家村,指导村民、孩子学习制作“曹氏风筝”,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打造风筝文化名村。

    日前,村内的苗慧国学文创馆正式投入使用,馆内珍藏了全球文化艺术薪传奖得主、中国台湾收藏协会会长张建富的书画作品,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实践内容。“在古色古香的宅子里,学习扎风筝,练习书法绘画,不光村民喜欢,还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体验缪家村的‘风筝情’,村庄的知名度也慢慢提升了。”缪静锬说,村里已举办了多次风筝主题活动,并加紧建设旅游配套设施,让更多人走进缪家村了解“曹氏风筝”和村庄历史,感受放飞风筝的乐趣,也有助于推动莼湖乡村旅游,探索一条非遗文化的乡村振兴路。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