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青 通讯员周霖)12月8日是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记者昨日自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获悉,馆内两座唐代石质经幢已完成三维数字化信息采集,扫描精度达到30微米。从此,宁波现存最早的两座唐代经幢拥有了全新的“电子身份证”。 这次项目由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数字化团队承担,主要针对保国寺唐开成四年(839年)经幢和唐大中八年(854年)经幢进行全面的数字化记录和测量。 为了进一步实现保国寺四有档案的数字化升级,建立完整体系的数字化档案,结合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数字化团队在云冈石窟、佛光寺等的成功经验,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优先对两座唐代经幢展开数字化调查试点工作,为日后保国寺大殿甚至整个古建筑群的数字化档案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借鉴数字化考古调查记录的理念,该项目采用了最新的多图像三维数字化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纹理映射、360度全景技术等数字化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记录经幢现状及其所反映的历史、修缮、病害等信息,为文物维修、保护、研究以及展示、传播、开发、复原修复等提供精准的科学基础,实现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及精细化管理。据工作人员介绍,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之后将采取适当的形式展示经幢的三维信息,以便公众欣赏与研究,从而在推进文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同时,调动社会对文物保护的参与感与责任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