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2月10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父子英雄、皇帝亲赐御匾、巾帼不让须眉……

追溯杜家桥村抗倭史

慈溪市观海卫镇杜家桥村一角
清光绪《慈溪县志》杜槐传
现藏慈溪市档案馆的嘉靖年间御匾原件及复制品

    

    

    

    

    

    

    

    

    慈溪市档案馆有块明嘉靖三十五年的御匾,由嘉靖皇帝所赐,记录了杜文明、杜槐父子的抗倭事迹。御匾宽254厘米,高136厘米,敕书全文133字,古法制作,用灰布、石膏漆料、颜料、镶嵌而成,字体凸起。由于年代久远,慈溪市档案馆做了一块复制品,可以看清御匾原文。

    御匾最早存于白洋湖畔的忠义祠,忠义祠世称“杜将军祠”,位于禹王山南麓,金仙寺东首,坐北朝南,建成后一直是后人祭祀英雄的地方。清雍正时期《慈溪县志》记载:“春秋仲月上戊致祭”,每年春秋两季第二月的第一个戊日,地方官员派人祭祀。杜氏后人更是奉为家庙,祭祀不断。

    御匾由慈溪市观海卫镇杜家桥村杜氏后裔杜瑞忠捐献。杜瑞忠的祖父辈在1940年日寇侵入浙东时,趁夜色偷偷把御匾从忠义祠搬至杜家桥的东杜柴篷坠马里隐藏。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编印出版的《中国档案事业概览》一书,以及明清两朝馆藏的三部《慈溪县志》和嘉靖年间的《观海卫志》,都对御匾及杜文明、杜槐父子的抗倭事迹进行了详细介绍。

    

    陆建立 

    

    一

    明朝抗击倭寇的事迹里,俞大猷、戚继光、卢镗等,带的兵都是国家指派的军队,而杜文明、杜槐父子抗倭,则属于民众自发,参与者大部分是普通民众。他们在战场上真刀真枪拼搏,以血肉之躯保家卫国。

    在明朝抗倭斗争中,杜槐的事迹载入《明史》。《明史》第二百九十卷·列传第一百七十八《忠义二》中记载:“杜槐,字茂卿,慈溪人。倜傥任侠。倭寇至,县佥其父文明为部长,令团结乡勇。槐伤父老,以身任之,数败倭。副使刘起安委槐守余姚、慈溪、定海。遇倭定海之白沙,一日战十三合,斩三十余人,馘一酋,身被数枪,坠马死。文明击倭鸣鹤场,斩一人,倭惊遁,称为杜将军。无何,追至奉化枫树岭,战殁。文明赠府经历,槐赠光禄丞,建祠并祀,荫槐子国子生。”

    二

    杜氏父子是慈溪鸣鹤场(今慈溪市观海卫镇杜家桥村)人。据现存最早的《慈溪县志》记载,明嘉靖年初,倭寇经常骚扰东南沿海,肆意掠夺民财,侵犯慈溪。在家休养身体的杜文明在当地有较高威望,受命抗击倭寇。因年事已高,儿子杜槐主动代父担责,他们卖掉家产田地,招募乡勇,东山头有吴氏兄弟德四、德六两勇士,曾用锄头打死倭寇,他们闻声也参加了杜槐组织的民团,训练后的乡兵们骁勇无比,屡次击败倭寇侵犯。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侵犯观海卫城,杜槐闻声,对部下大声地说:“卫破,则无县矣!”马上聚集乡勇,冲入寇阵,把倭寇杀得大败而逃,于是观海卫城得以保全。因作战勇敢,指挥有方,海道副使刘起安下令命杜槐镇守余姚、慈溪、定海(今镇海)一线海防。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5月,杜槐的军队在慈溪长溪岭白沙与倭寇相遇,杜槐身先士卒,奋勇冲杀,身负重伤,束肠而战,最后坠马牺牲。激战一日,杀死倭寇三十余人,砍杀倭酋一人。

    得知儿子战死,杜文明十分悲伤。是月,倭寇又来犯鸣鹤场,知县曹本亲率官兵往剿,反被重重围住,杜文明毫不畏怯,大呼冲杀,手斩倭酋一人,其余倭寇见“杜”旗震呼:“杜将军来了!”四散逃走。同年十月,寇又犯宁海,杜文明率杜家军去剿,到奉化枫树岭,与寇相遇,他横着大刀,追赶过去,不料倭寇都埋伏在一道矮墙下,见他来了,用石块投掷,他手中大刀竟被石块打出一个大缺口。杜文明自中午杀到天暗,不曾一刻休息,终因耗尽体力,为国捐躯。

    朝廷为褒奖杜氏父子英勇事迹,追封杜文明为经历,杜槐为光禄丞,并立祠祭祀,嘉靖皇帝钦赐大匾。

    三

    杜氏后人受杜文明父子影响,抗倭中巾帼不让须眉。从1752年到1862年,有九人列入光绪《慈溪县志》的烈女传中。其中两人载有事迹:

    “杜烈女名瑞兰。壬戍八月,贼窜北乡杜家桥。女以良证(瑞兰父名)病,守之不去。贼至,刃其父,女左右翼蔽,不得免。抱父尸,哭且詈。贼欲犯之,骂愈厉。贼刺杀之。贼退,家人具验尸,犹执父手不释。”(光绪《慈溪县志》第788页)

    “杜良斐妻俞氏。壬戍三月,良斐以客死。俞闻信,痛不欲生。至五月,贼压境,里人皆窜。俞大声曰:“我本誓死,今得其所矣。疾趋而出,投河死。年五十三,光绪十一年旌。”(光绪《慈溪县志》第784页)

    在光绪《慈溪县志》第809页,烈女传的姓氏录,还记载有:“杜人杰妻孙氏,道光朝旌;杜良杰妻叶氏,咸丰朝旌;杜良治妻沈氏;杜克忠妻翁氏;杜仁声妻童氏;杜桂森继室叶氏;杜振孚妻宓氏。”

    2012年5月,杜氏第五十六代杜维新先生捐献了旌表杜良杰妻叶氏的节孝额匾,慈溪市档案馆收进同一家族的褒奖“忠义”“节孝”两匾。

    四

    杜文明、杜槐父子的抗倭事迹,历来是当地学习的榜样,众多教材编入了他们的事迹。抗战时期,慈溪曾出版过一本《慈谿县战时乡土常识》,时任慈溪县县长章驹作序,这本战时乡土教材全面反映县情,重点突出战时“全民抗战”主题。

    《慈谿县战时乡土常识》在历代名人介绍中,重点介绍了杜氏父子、吴家兄弟、沈氏六烈妇和抗英民族英雄朱贵。书中第27课《杜氏父子》课文设置了3个学习提问:杜槐怎样歼灭倭寇?杜文明在什么地方抗倭殉难?我们对于杜氏两烈士有什么感想?此书最后写道:现在的倭寇比从前厉害千万倍,占我国土,杀我同胞,我们如不誓死抵抗,怎样能对得起这几位烈士呢?

    抗战时期,杜家桥村后人受这些事迹影响,热血青年杜陵秋(后改为方非)、杜彭耀(后改为方清华)、胡圣岳、姚炳宏等纷纷报名参加抗日,方非抗战时期参加观城区常备队,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慈镇县联络站站长、丈亭区(四区)民运组长,调上海后,任中共华东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等职;方清华,宁波抗战老干部,曾与郑侠虎并肩战斗过;胡圣岳、姚炳宏两位青年参加抗日后牺牲,成了革命烈士。

    1992年12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宁波词典》,张爱萍、迟浩田、王芳、薛驹、包玉刚等题词,《人物篇》的政界、军界人物中介绍了杜槐。2013年11月由宁波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宁波历史名人道德故事》,载有《抗倭勇士杜槐》,号召广大青少年以家乡的历史名人为榜样,讲诚信、知感恩、明责任、学做人。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