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月二十七日上午,我市赴武汉医疗救治队第二批成员出征。(记者 严龙 摄) |
记者 黄合 陈敏 我们不会忘记。庚子年的春节,当我们第一次遇见新冠肺炎疫情这个不速之客时,内心的那份局促和不安。 我们不会忘记。阳春三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浙江考察,第一站来到宁波,为我市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 我们不会忘记。在这场荡气回肠的人民战争中,一个个坚守岗位的平凡身影,一次次拼尽全力的无悔逆行。 我们更不会忘记。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在四明大地上奏响的磅礴乐章。 惊涛骇浪从容渡,越是艰险越向前。风雨之后,迎接甬城的,是那绚烂的彩虹,是那动人的明媚。 看,生命至上 49天时间实现本地确诊病例“清零” 一个个鲜红的手印,像一簇簇小火焰,在请愿书上有力地跳动着。 正下方是一个个医生手写的签名,一笔一划,一撇一捺,希望组织将其派到第一线,到那个病毒肆虐的地方,与之展开贴身肉搏。 “没有一个人退却,每个医务人员都全力以赴,争取从病魔手中挽救每一条生命!”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院长蔡挺的记忆里,这场战“疫”是其从医32年中最为焦灼的一场考验。 疫情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危重病人的预后和转归怎样?如何有效治疗?10个多月以前,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未可知。再加上当时恰逢春节,防护物资的短缺、人员设备的不足,也大大加剧了应对疫情的难度。 疫情无情人有情。市委市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取消所有新年祈福和旅游节庆活动,体育场馆暂停开放,各类寒假培训全部叫停;机场、火车站,以及全市10个渡口码头和30个汽车客运站,全部进行体温检测; 除保障公共运行、疫情防控、群众生活等三大类必需企业外,其他企业一律不早于2月9日24时前复工…… 紧接着,随着疫情的加剧,“十二条铁律”出炉:地铁全线暂停运营;全市零售药店暂停销售退烧、止咳类药品;禁止聚餐聚会、停用中央空调;实行发热病人院前、院中、院后全周期管理…… “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一项项防控举措落地有声、立竿见影,努力把防控系统的每一块短板都补齐,切断疫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链,为保护广大市民的生命健康构筑起坚固的“防火墙”。 在被按下“暂停键”的城市里,我们看到了正月里空空荡荡的闹市街头,看到了各种类型各种款式的口罩和额温枪,看到了寒夜里卡口点冻得直跺脚的志愿者,看到了连着几天挨家挨户清楼的基层工作人员,看到了逆行向“疫”的白衣天使一双双疲惫却又澄亮的眼睛……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宁波全面落实“硬核隔离+精密智控”机制,不惜一切代价、穷尽一切手段救治患者,用30天时间实现了本地确诊病例“零新增”,用49天时间实现了本地确诊病例“清零”,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 从1月25日被隔离,到2月4日治愈出院,这是从武汉来甬过年的曾老师最难忘的11天,是宁波的医护人员,把她从绝望、恐惧的泥潭中拉出来。 直到现在,她不时还会想起,行色匆匆的医护人员停下脚步,微笑着鼓励她“加油”;还有病房窗台上的4个红苹果,那是一位高个儿护士特意送来的。 从不吃苹果的她说,这是自己吃过的最美味的水果。 听,命运与共 “天使白”“守护蓝”“志愿红”万众一心 马路上轰轰的马达声,工厂里隆隆的机器声,港口上货轮低沉的汽笛声,菜市场里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公园里体育锻炼的背景音乐,商场里人来人往的喧闹嬉笑,电影院里重启之后的掌声…… 随着春天的临近,我们听到了,这座我们最爱的城市,勃勃的脉动声。 如果说城市是一台巨型的精密机器,那么每个行业每个领域每个岗位,都是推动其正常运转的重要关卡。一环扣着一环,一个齿轮卡着一个齿轮,牵一发而动全身。 “天使白”“守护蓝”“志愿红”……面对着因为疫情带来的巨大身心压力,数以万计的普通人顶住了压力,为了守护这个城市,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或向险而行,或默默坚守,把个人冷暖、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 广大医务人员特别是援鄂援汉医疗队员,白衣为甲、挺身而出,用精湛的医术、专业的护理、温暖的宽慰,让一个个患者摆脱痛苦、重获健康; 广大疾控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忙碌在实验室、流行病学调查现场,为的就是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 广大公安干警全线压上,不分昼夜驻守卡口、巡逻排查、分析数据、维持秩序,阻断疫情传播的每一个潜在可能; 广大基层干部和社区工作者磨破鞋底、喊破喉咙、打破人情,坚决守住每一个重点部位、把牢每一道“小门”; 广大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干部职工把抗击疫情作为“三服务”的重要考题,主动下沉一线帮助工作; 广大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开足马力生产防疫物资,纷纷承诺“不裁员、不减薪”,与员工齐心抗疫情、携手渡难关; 广大海内外“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情系家乡、迅速响应,有的千方百计在国外采购防疫物资,有的一趟趟“人肉”过关运货,有的踊跃捐款捐物,信义和爱心让人动容。 还有,志愿者不辞辛劳、各展所长;物流司机、快递小哥实时在线、四处奔忙;环卫工人起早贪黑、风雨无阻;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采访,及时传递好声音;教师线上开课,传道授业解惑…… 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守望互助的宁波,满城暖暖的爱意。虽然戴着口罩,但人和人的距离被拉得更近。 正是每一个地方、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人都扛起了责任担当、贡献了智慧力量,我们才在这场艰苦卓绝的大战大考中谱写了波澜壮阔的篇章,交出了“两手硬、两战赢”的高分报表。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那时,一个几分钟的《歌唱祖国》小视频在朋友圈里刷屏。 那是凌晨2时的武汉,一群驰援武汉的宁波医生拖着疲惫的身影,坐在返回酒店的公交车上。前几天,他们刚刚创造了“12小时筹建重症病区”的宁波速度,给当地的患者带去了希望。 没有发起者,也没有倡议者,大家突然不约而同,开始高声歌唱,直到泪流满面。窗外是向东奔腾的长江。同饮一江水,相隔亦相亲,“此时三江月,圆缺与君同”。 燃,知难而进 经济运行呈“V”型强劲反弹之势 从3月到4月上旬,宁波数万家外贸企业以及数十万名从业人员一起,经历了业内人士所称的“至暗时刻”。 宁波以外贸立市,大大小小的外贸企业加起来有2万多家,外贸总额占全省近三成。在国内疫情基本控制后,国外的疫情却开始大暴发。一开始,是一笔订单的推迟,接着就是几乎所有的订单提出要取消。 在这一段泰山压顶般的紧张时刻,政府部门联合金融机构等迎难而上,按照“一切围着订单转”的应对思路,协同一切可以盘活的资源,全力帮助企业稳订单、促订单、创订单,帮助外贸企业活下去。 5月,外贸订单逆势增长;8月,全市外贸实现两位数增长;9月自营出口额同比增长20.1%……1月至10月宁波外贸出口增速趋势,就像是一个“对勾”,在全市上下共同的努力下,宁波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知难而进,这是宁波刻在骨子里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在“三支半烟囱”基础上,经过几代人努力,建起了世界一流大港,形成了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某种程度上靠的就是这种精气神。 知难而进,底气在制度,关键在人心。 “我是共产党员,我先上!”“疫情不退,我绝不退!”“关键时刻,绝不掉链子”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把应对疫情大考的答案写在世界防疫斗争的中国战场上,全市52万名共产党员冲到了第一线,做到全面动员、全面部署,一贯到底、不留死角! 与此同时,党委政府按照“复工图”与“疫情图”精准匹配的要求,密集出台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帮扶政策,解决招工难、交单难、融资难、产业配套难、原材料供应难等一系列问题,打出“强心针”,输送“营养液”。 创新推出24小时应急专线服务机制、驻企联企服务员机制,研究建立以龙头企业为牵引的要素整合、供需耦合、技术配合机制,深入开展“十省百城千县”劳务协作,高效落实减税减费减息减租减支举措……多管齐下,助企破难。 据统计,经过政银企共同努力,我市经济运行呈现了“V”字型强劲反弹之势。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8762亿元,增长1.9%;前11个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405亿元,增长2.8%。“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 我们的城市,历经风雨的洗礼,变得更加坚韧;也必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创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