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行走基层·乡村发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2月16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源保护地如何突破发展困局?

大堰“云战略”打开山乡发展新通道

大堰茶农炒制白茶(余建文 摄)

    

    

    

    

    

    

    记 者 余建文

    通讯员 梅宝明 汪斐卿

    

    上周日,奉化区大堰镇在南塘老街举行“云上大堰”高山系列品牌发布会,推出柏坑鱼头煲、尚书石斑鱼、王师傅蹄髈等大堰农家菜“十大碗”。美丽的连山风光、“有故事”的乡土美食和优质生态农产品抱团登场,带来了山乡的纯美味道。

    现场活动闹盈盈,线上直播带货更是人气爆棚,高山大米、大堰白茶、高山菜籽油等农产品的优惠促销,吸引12万余名网友观看、“抢货”,短短2小时,销售额逾10万元。大堰镇镇长王盛对记者说,“我们主打‘高山造好物’概念,把白茶、大米、番薯干、菜籽油、烤笋5大主导农产品组合起来,统一包装设计、销售,预计能为农户增收6000万元。”

    大堰此次“卖力吆喝”的背后,其实是一次突破“困局”、寻求“新生”的“革命”:大堰位于横山水库上游,是奉化唯一的全山区乡镇。为了执行水源保护地生态红线政策,大堰作出了重大牺牲:仅2018年,全镇先后关停50家企业、3个漂流项目和68家养猪场。近年来,大堰用于生态保护、下山移民等投入近3亿元。大批企业关停或搬迁下山,旅游项目开展受限,农家乐、民宿经济遭受影响,群众收入锐减。这两年,大堰农民人均年收入仅1万元出头,不及奉化农民平均年收入水平的一半。

    水源保护地生态红线不能碰,老百姓吃饭问题怎么解决?大堰该如何破局,规划未来的道路?奉化区委区政府调研后认为:生态好是大堰得天独厚的财富,大堰要利用好这一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具有江南诗画韵味的小镇,打通山乡发展新路径。

    这条新路径,在大堰镇党委书记宋炳林看来,就是实施“云战略”。该镇要打造四朵不同特色的“云”,以后“云”就是大堰的象征符号,也是对外推介的品牌:

    ——发展高山农业,做强“云耕大堰”。以高山大米、白茶、水蜜桃等优质农产品为代表,发展高山特色农业,着力打通农产品“下山进城”的通道。大堰注册了“云耕大堰”区域公共品牌,并与浙江垄上文旅有限公司签订高山大米包销协议,解除农民后顾之忧。

    ——发展民宿经济,做精“云居大堰”。引进、建成云水间、燕来山田、明湖山庄、乡宿堰溪等高端特色民宿,吸引城里人到大堰体验乡愁。“我们还要打造一批‘网红IP品牌’,使大堰成为未来长三角的康养休闲目的地。”镇农办负责人说。

    ——发展旅游经济,做优“云游大堰”。在现有西畈油菜花田、后畈缸瓦艺术村、常照古村等景区村庄基础上,启动乡村旅游会客厅建设,深入挖掘农耕文化、饮食文化、非遗文化,着力打造全国5A景区乡镇。

    ——整合“红”“绿”资源,做好“云学大堰”。全面整合红色教育、环保教育资源,努力创建全国首个“生态环境教育特色小镇”。大堰正在编制全国首个乡村绿色教育导则,以及箭岭村村庄规划,日前与浙江“沃珂玛文化”签订框架协议,计划投资约1.5亿元,打造占地约百亩的国防教育研学旅行基地。

    启动短短一年,大堰“云战略”建设已初见成效。镇里制定出台“青云一品”大堰民宿建设标准,并把农产品、乡土美食纳入其中,促进农旅融合。今年秋天举办首届“云上大堰、乐享秋收”旅游节庆活动,首期“匠心课堂”研学活动开班,吸引众多游客。

    在今年疫情形势下,大堰经济逆势翻红,前三季度工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6%;截至11月底,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亿元,接待游客56.2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0%、6.5%。宋炳林说,“十四五”期间,大堰将坚持“乡愁小镇、云上大堰”定位,深入推进“云战略”,多条腿走路,让大堰的好山好水好风光转化为美丽经济,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