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洁阿姨正在打扫卫生。(受访者供图) |
记者 孙佳丽 “哪个家政企业服务更好?”“我选的月嫂有资质吗?”“家政员临时爽约怎么办?”……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家庭对家政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哪儿能找到放心阿姨、靠谱保姆,成了不少市民心中最纠结的问题之一。 因此,让市民在家政服务消费中多些信任与安全感,成为一道现实课题。 在日前举办的首届浙江家政节上,浙家政综合服务平台上线,浙家政安心码启用。现场,贝嘉宝、宸若物业等9家甬企入选“浙江省家政行业‘三强’(强企、强牌、强才)首批培育企业”名单;家乐美、康乐居等4家宁波企业被评选为2020浙江省家庭服务行业示范企业。 “以安心码为起点,以入选名单的企业为样板,宁波正逐步解决家政从业人员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容易引起误解和纠纷等问题,加快家政服务业规范化、职业化的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的宁波家政服务信用体系。”市商务局消费促进处相关负责人说。 优化培训 企业发展需要底气 记者发现,大多数入选企业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培训体系。 “家政服务行业品质不高原因主要在于培训不足,而我们公司的强项就在培训。”宁波江东贝嘉宝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敏虹得知入选“浙江省家政行业‘三强’首批培育企业”后,兴奋地说。 原来,在贝嘉宝成立三年后,赵敏虹就意识到,家政员的服务质量很难得到保证,消费者常常投诉到公司要求更换家政员。这一问题要如何解决?2016年,贝嘉宝下设的新日月职业培训学校成立了,并借此搭建了一整套培训考核体系。 据介绍,针对没有经验的家政员,贝嘉宝会根据从业意愿分配家政服务方向,先进行10到12天的岗前理论实践培训,然后进行专业化培训。家政员在通过考核后才能进入实习阶段,由老家政员们带着新家政员去客户家里服务。 “以育婴师为例,培养出一位能够独当一面的育婴师,需要3到6个月不等。”赵敏虹说,而针对平时服务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贝嘉宝也会时不时举行岗中培训以满足新出现的客户需求,例如烹饪、心理、整理等,十分“接地气”。 既成为家政行业“三强”首批培育企业,又入选家庭服务行业示范企业的浙江宸若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其主营业务之一就是家政员的培训与输送。“我们下设了3所职业技能学校和多个教学点,每年都能培养出三四千位合格的家政员,输送到医院、月子中心、家政服务企业等。”宸若物业负责人徐旺来说。 在全国“双创”周上与李克强总理连线的宁波“三个阿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选择拥抱互联网。疫情发生后,企业在线上组建了257个家政联盟群,开通家政大学,邀请全国200多名老师录制课程或直播讲课,最多的一场直播,有6万多人同时观看,企业发展得红红火火。 供需对接 期待脱离“低小散弱” 为何要培育家政行业“三强”企业,评选家庭服务行业示范企业? 因为家政服务涉及千家万户,事关基本民生,对保就业、促消费、扩内需、增进民生福祉,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在人口老龄化加快、居民健康意识和消费理念逐步升级,养老服务、婴幼儿护理、月嫂、保洁等需求激增情况下,供需矛盾也随之频现。 记者了解到,在宁波,家政服务业经营工种大致可以分为月嫂、育婴师、保姆、养老护理、病患陪护、家政保洁、婴幼儿早教、小儿推拿馆、产后修复等,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约15万人,光是家政服务企业就有上千家。但这些企业基本以“低小散弱”为主,企业总体实力不强。 这导致了宁波家政服务队伍的流动性大、稳定性差、总体素质不高、年龄偏大,市民会在主观上认为在市场上找到让人放心满意的家政服务人员很难。 12月15日,记者在宁东路附近随机采访了十几位市民,发现他们大多有雇用家政服务人员的经历,但在聊起家政服务是什么的时候,大部分市民简单以为家政服务就是保姆、保洁、月嫂,并不清楚家政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 “我坐月子的时候请过月嫂,也会每隔几周叫个保洁阿姨来帮忙打扫卫生,基本是文化程度不高、四五十岁左右的外省人,每次来的阿姨也不一样,工作效率会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白领赵女士说。 同时,我市持证养老护理员并不多,持有营养师、健康管理师、康复理疗师等证书的更少,中高端家政员供给不足,人才缺口大。这些,都客观上造成了“找不到”“不好找”以及“无标准”“不规范”“不满意”等家政痛点问题一直存在,也对家政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提质扩容 家政人才期待多样化 “宁波家政行业总体需求旺盛,优质服务人员却供给不足,如何提升家政服务品质,提高市民对家政服务行业的信任感、安全感是我们现阶段工作的重点。”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8月,宁波出台了家政服务业“居家上门服务证”管理办法,利用具有身份识别、查询、追溯等功能的“居家上门服务证”,帮助搭建起市民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家政服务人员与家政服务企业之间,以及市民与家政服务企业之间的“信任之桥”,构建家政服务信用体系,从“小、散、弱、乱”逐步走向家政服务的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 目前,我市已有3万多家政服务人员申领认证了“居家上门服务证”。 “这还远远不够。”在业内人士刘先生看来,搭建信用平台和信用体系是基础,提高家政服务品质,关键在于培训。 据了解,12月13日,上海开放大学首届家政学本科启动招生,成为全国第一所开设家政学本科的成人高校,专业培养家政服务工作应用型人才。但在宁波,中介介绍为主的行业运行模式让很多企业不愿意加大培训投入,为他人“做嫁衣”。 “我们正联合行业协会和培训企业,加大短期培训力度,让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企业下岗职工等尽快进入家政服务职业培训行列,适应家政服务新形势、新要求。”该负责人说。 在此基础上,宁波仍在持续推进信用信息和智慧平台建设,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家政”优势,并在宁波家政学院的基础上,继续政校协同,建立家政人才培养的教育供给平台和长期培训机制,活用健康监测、居家护理等不断涌现的新手段、新模式、新产品,推动家政服务朝着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夯实家政服务业的人才之基,也离不开家政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家政企业应与时俱进挑选和培训符合需要的人才,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资质的审核和规范监督管理。家政服务人员也应加强学习,熟悉礼仪、掌握技能,通过自律、细心服务获得尊重和报酬。”刘先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