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彰获省市区荣誉的教师。 |
|
鄞州大力实践“领头雁+群雁飞”工程扶持校长、教师专业成长,打造教育铁军。 |
|
曙光中学教师针对不同学生开展个性辅导。 |
|
▲鄞州投入大量经费完善各项教育硬件设备。 |
|
▶鄞州学校开展体艺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初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整个基础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初中学校,尤其是公办初中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能否得到有效提升,直接关系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能否实现。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下发文件,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重大部署,也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迈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要完成新时代赋予基础教育的新任务,就必须破解初中,尤其是公办初中的发展难题。 鄞州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3年来,鄞州区优先保障初中学校教育经费投入,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都得到稳步提升。今年,鄞州中考关键指标居于全市领先水平。 “战略筹划+大增投入”硬核保障 落实初中优先发展 2017年9月,鄞州率全省之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初中学校建设的工作意见》,提出资源扩充、教育质量、管理品质、师资队伍四大提升工程,着力加强保障、深化改革。 同年10月,鄞州制发了《关于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意见》,明确以“优质学校+普通学校”和城乡结对的形式,组建首批联盟式初中教育集团6个。 集团成立后,农村相对薄弱学校的教师通过顶岗交流模式,到城区优质学校顶岗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优秀的教育理念;城区优质学校派遣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到农村相对薄弱的学校支教交流,实现优秀师资的共享,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融合发展。 2018年,钟公庙中学英语组教师何许萍主动报名到钟公庙中学教育集团下的塘溪中学交流。何许萍根据钟公庙中学的教研组建设方案,为学生创造各种提升英语基础的条件,如每堂课前5分钟英语小故事演讲、英语对话表演、英语歌曲表演等。坚持了一年之后,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明显提高,在人机对话考试中,班级平均分提升15%。 今年11月,鄞州首次扩容宁波市第七中学教育集团、曙光中学教育集团、鄞州实验中学教育集团、钟公庙中学教育集团,至此,鄞州区所有农村初中与城区优质初中实现“组团”,集团化办学规模在全省位居前列。 在经费保障上,鄞州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每年增长100元,预计到2022年,鄞州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可达2000元。鄞州每年对36班规模及以下的学校安排50万元、36班规模以上的学校安排80万元的内涵发展经费,专项用于初中课程改革和特色文化建设。 不仅如此,该区在确保教育系统教师编制总量逐年增加的基础上,重点增加初中学校教师编制,连续2年招聘初中教师101名,不断提高初中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提高初中教师绩效工资总量和公积金缴存比例以及初中教师人均收入。 “分类发展+深化改革”优化内涵 提升初中办学质量 站在教育改革的“风口”,怎样在竞争激烈的“强基”赛道上突出重围?教育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今年中考,曙光中学交上了一张不错的成绩单。校长周建立坦言,这得益于学校3年前推行的分层走班,让每个孩子都得到适性生长。 初一时实行相邻班级背靠背均衡分班,初二时组建促基A班(提高班)和厚基B班(夯实基础班),突出科学、数学两门理科走班。AB班根据单元考试和作业情况确定分层名单,根据平时表现再做动态调整。 分层教育过程中,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允许学生在这两个班间灵活进出。AB班共享一套师资,走班中,老师准备两套课的方案,预设两场不同课堂,确定适合不同层次的教学起点、重点和目标,在授课过程中讲解方法、课堂推进速度、互动交流方式上都有不同准备。 A班课堂,教师完成基础教学后,投入更多时间讲解知识难点和拓展点,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深入研讨“最后一题”;B班课堂,老师则更专注于基础知识,更加细致地呈现知识生成过程,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的过程,帮助提升信心和学习兴趣。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构建学校个性化的课程体系,鄞州在全省范围内首创以“总量控制”“科学分层”“晚十点不作业”为原则的“分层作业”改革。 宋诏桥中学是鄞州“分层作业”改革的“先行者”。该校遵循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最近发展区”教学原理,把课外作业设计成三个层次:面向所有学生的基础性作业;面向程度较好学生的拓展性作业;面向学科成绩较优异学生的探究性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主选择三个层次的作业,“自助餐式”作业的命名也由此而来。 在管理体系不断创新、分层教育逐年深入的环境下,3年来,鄞州2所学校成为宁波市课程改革样本学校,2所学校成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5所学校课程获评市精品课程。在全省教育教学质量监测的24个指标中,4个指标位列全省第一,19个指标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目前,鄞州已拥有民办蓝青学校、赫德实验学校,公办鄞州实验中学、宁波七中、宋诏桥中学、鄞州外国语中学等一批优质资源,优质基础教育的体量处于全市前列。 “高端培养+梯队建设”培育教师 建设初中教育铁军 初中教学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 在鄞州外国语中学,学校教师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4岁,“80后”“90后”占比超过60%。 为了让年轻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该校实行学科导师负责制,每一名年轻教师都要担任首导或副导工作,负责本年段本学科所有教学指导和管理工作,更多地接触学生,深入了解初中学生在青春期的变化,更多地接触家长,使教育、管理、沟通更有效。该校还通过业务比赛和参与大型的教研活动来提高青年教师对教材、课堂的把控和自信,并聘请部分退休名师担任学科教学的顾问,分享教学经验。 根据“80后”“90后”年轻群体注重“仪式感”的特性,鄞州外国语中学每年举办一场师徒结对仪式;每学期开学给教师送一本书;每年给教师订三本杂志;定期开展读书活动,写心得、写教学反思,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今年,学校还针对年轻教师开设了《上好课的十条策略》《特级教师的50条建议》《教学常规解读》等讲座,让他们能尽早独当一面。 经过2年培养,该学校青年教师成绩喜人:1名教师获省级教坛新秀称号,5名教师获市教坛新秀称号,5名教师在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业务比赛中获市一等奖,22名青年教师在优质课等区级各类教学业务比赛中获奖。 不只是鄞州外国语中学,今年,在第三届浙江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和浙江省初中科学教师实验技能大赛上,参赛的鄞州教师全部斩获佳绩;在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上,参赛的4名鄞州教师全部斩获佳绩,特别是初中组一等奖仅三席,鄞州占两席。 优秀成绩的背后,是该区把初中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鄞州依托“三名培养工程”“名师工作室”等载体,通过高端培训、师徒结对、校本研训等措施,提高骨干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制定出台《加强全区中小学班主任(导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构建“新秀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名班主任”的发展梯队,建立“名班主任”工作室,培养优秀班主任;构建“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名教师”的发展梯队,实施区校两级分层分类培训,聘请知名专家作导师,在专业研修、学术研讨等方面为学员全面指导。 数据显示,近3年,鄞州培养初中市教坛新秀一等奖获得者13人、市学科骨干2人、省教坛新秀5人,并囊括省教学论文(基本功)评比一等奖8个、全国各类竞赛评比一等奖20余个。培养初中学段市名教师3人、省特级教师3人、正高级教师3人,数量均居全市首位。 “学校+家庭”合力育人 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今年教师节,云龙镇中学校橱窗上张贴的一封感谢信引来各级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送来感谢信的孩子是该校王保义老师的学生小倩(化名)。两年前,小倩家里发生大火,哥嫂一家三口全部烧伤住院。面对突如其来的灾祸,小倩想辍学去打工,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 在了解事情缘由后,王保义老师立即将此事向学校汇报,学校领导也在第一时间发动师生捐款,组织心理老师对小倩进行心理疏导。云龙镇中学还成立了爱心教育基金,用于补助小倩在生活、学习方面的一些支出。此外,王保义老师几乎每周末都会给小倩辅导功课。 去年,小倩成功考上心仪的高中——效实中学。她在信中写道:“感谢学校师生在我家突遭大灾时的雪中送炭......我一定铭记母校的期望、班主任的叮咛,用正直与善良,用刻苦与勤奋书写我的人生,来回报母校、回报社会!” 比起成绩和升学,鄞州教育人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成长。 2015年,鄞州区出台《关于全面推进鄞州区中小学德育导师制工作的实施意见》,改革传统班主任工作模式,全面推进“1+X”模式的导师制工作,在中小学每个班级配备1名首席导师和若干名导师,每名导师与若干名学生结对,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成长。 2019年,鄞州区教育局联合卫生健康、慈善部门成立中小学生视力健康促进中心和心理健康促进中心,设立“健康成长护航工程”基金,推进三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心理干预的应急响应队伍,完善、升级“彩虹标尺”“灯光照明”“可调节座椅”“热成像测温仪”等各项硬件设施设备,为辖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筑牢防护屏障。 今年,鄞州区正式启动“学生生命成长共同体”项目建设,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鄞州德育大体系,联动学校、学生、家长三方力量,组织专业心理医生、学校德育骨干、名班主任、家长等力量成为“学生生命成长共同体”建设导师,实践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效模式。该模式在“信息化时代的德育创新发展”第三届长三角地区创新论坛上荣获“优秀成果”奖,这也是宁波市义务教育段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 本版文字 蒋炜宁 图片由鄞州区教育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