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综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2月31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庾信文章老更成

——周律之逝世引发甬上风华赓续绵延的思考

    

    

    

    

    记者 崔小明

    

    周律之先生因病逝世的消息,昨天在宁波文化艺术界引起强烈反响。浙东书风传承人、“沈氏三杰”之一的沈师白告诉记者,周律之先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波第一代书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逝世是宁波书法艺术界的重大损失。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共成长的一批宁波艺术耆宿先后去世,如何传承他们的精神财富、艺术成就已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艺术耆宿日渐凋零

    千百年来,四明文脉绵延不绝,靠的是一代又一代文化人的坚守和传承。以书法艺术为例,自清代中晚期以来,宁波名家辈出,历经四代而不衰。第一代有梅调鼎、章梫、沈卫;第二代有冯君、钱罕、赵叔孺、高振霄、马衡;第三代有沙孟海、潘天寿、吴公阜、张鲁庵;第四代有高式熊、陈振濂、童衍方、周律之等。而以浙东书风的传承为例,从梅调鼎到钱罕再到当代的沈元魁、沈元发、沈师白“沈氏三杰”,一脉相承,代代出大家。

    近年来,这批耆宿年事已高。2016年底,浙东书风代表性人物沈元魁在家中溘然长逝。两年多后,沈元发又追随其兄而去。2018年12月,宁波工艺美术界的泰斗级人物曹厚德因病去世。曹厚德不仅在书法、诗赋、绘画、篆刻、塑像、雕刻、考古等领域有所建树,而且倾其一生为守护四明文脉而殚精竭虑,深受各界敬重。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2002年,我市曾表彰了徐季子、孙钿、毛翼虎等12位德艺双馨的老文艺家,如今健在的已经为数不多。

    多措并举抢救性保护

    老艺术家是城市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实践者和见证人,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文化水平。老艺术家是城市的宝贵财富,是城市文化艺术事业的主心骨。

    为传承与发扬老艺术家们创造的宝贵艺术财富,我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2016年底,市委市政府出台《宁波市文艺人才培养扶持办法(试行)》,扶持他们举办作品研讨、展览(展演)等。截至目前,该项目已扶持戚天法创排了越剧《徐福东渡》,扶持张汉楚、沈一鸣举办了个人摄影展。2017年以来,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组织力量对徐季子、刘文选、苏立声等近10位老艺术家进行了专题影像资料的拍摄,介绍他们的艺术人生、艺术心得。与此同时,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立了宁波评话抢救性记录小组,对宁波评话省级传承人张少策进行视频和音频录制。从2016年开始,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牵头组织,每年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戏曲频道《翰墨戏韵》专题介绍宁波的艺术家。陈继武、刘文选、周律之、沈元魁、沈元发等德高望重的老一辈艺术家在这档节目中一一亮相,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截至目前,这档节目已陆续介绍了50余位宁波艺术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有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但老艺术家大多年高体弱,出版整理作品、举办展览等需要耗费大量精力,无法完成此类艰巨任务。还有的老艺术家不会使用电脑,这更增加了作品收集、整理的难度。有些老艺术家的子女未曾从事相关行业,帮不上忙,年轻的徒弟也难插上手。

    艺术财富的传承保护之道

    老艺术家的艺术财富如何才能更好地传给后世?各地进行了探索。

    设立特别艺术津贴。为有困难的老艺术家提供必要的资助和支持,使老艺术家能潜心艺术的研究、创作和传承、创新。

    建立老艺术家艺术传承与保护名录。为每一位老艺术家编撰人物志,通过媒体及网络向社会发布,让国际国内大众了解中华民族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及其艺术精髓。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传统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支持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开展艺术讲学、教学工作。组织艺术家进院校、下基层,开展师徒相承、艺术讲座、艺术品鉴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组织开展艺术家作品海内外巡展,扩大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及知名度。

    立项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艺术科研课题。对具有一定艺术成就的艺术家的艺风、艺品、艺德、艺技、艺蕴以及艺术作品进行理论研究与提炼,或编撰成学术论文,或编辑成册,以供世人学习、研究、品鉴、收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