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1月0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同缔造、开放空间、筹金包干……

居民自治,提升小区治理“邻聚力”

同心塔落成

改造后的绿火车咖啡馆

改造提升后的鹂西走廊

    

    

    

    

    

    

    记 者 黄 合 

    通讯员 勇政华 周艳

    本版图片由白鹤街道提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作为基层自治的最小单元、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社区与每个人休戚相关,也是社会矛盾的高发地。如何做好小区范围的社会治理工作,同样成了当下破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之一。

    今天,我们挑选了一些在这方面有探索有创新的小区,它们或许资源条件不同、地理位置不同、人员结构不同,但都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居民自治”,大大提升了小区治理的“邻聚力”。

    

    Part1 “鹂西走廊”的故事 关键词:共同缔造

    

    

    

    绿皮火车改造成的咖啡馆、憨态可掬的卡通黄鹂鸟、休闲舒适的枕木步行道……在黄鹂新村,位于小区南侧与高铁杭深线之间的“鹂西走廊”,即将正式对外敞开怀抱。

    “谁能想到,一年前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脏乱差’,已然成为美丽风景。”一脸兴奋的居民程润红家住铁路沿线,隔着道路声屏障,每天可以听到很多列火车疾驰而过。

    曾几何时,这段近500米长、10米至30米宽的铁路沿线,是无人认领的城市“边角料”。虽说街道、社区每年都会花大量时间、精力进行集中整治,但没过多久,这里又故态复萌,周而复始。

    “以前这段没人管,杂草丛生,有人种菜养鸡,还有人直接把垃圾倒在这里。一到夏天,滋生各种蝇虫。我记得,上次光清运的垃圾,就有100多吨。”想起往事,程润红摇了摇头。

    这样的“老大难”问题,在很多老小区里或多或少存在。基础设施本就年久失修,相关资金捉襟见肘,再加上入住居民一半以上是租户,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要想真的“涅槃重生”,谈何容易?

    2020年年初,借鉴老旧小区改造“共同缔造”模式,黄鹂社区仿佛“开了挂”。在社区党委的引导下,居民代表一连开了几个议事会,专题商讨这个地块的治理问题——不同于过去政府主导或者经费拨付的模式,社区直接把项目的主导权交到居民手中,让周边居民全程参与共治共建。

    在社区党委书记王义豪看来,居民的治理热情似乎一下子被点燃了。大到筹款、立项、规划,小到选绿植、铺管道,面对这个“家门口”的项目,大家似乎有提不完的意见、说不完的想法。

    邀请党员代表、政协委员、商会成员、党外知识分子与居民代表共话家园建设,发挥两新企业主、职能部门等的力量,与居民代表现场互动,为“鹂西十景”的谋划建言献策,共商共议;

    依托街道微信公众号发布“公益召集令”,与关心、关注白鹤发展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企业结对共建,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项目投资建设,众筹到十余家爱心企业和多位居民代表的共建资金约180万元,共治共建;

    组建多支“友邻先锋服务队”,包括构建导师、规划、众创协同治理专业团队,聘请专家学者,定期为“鹂西十景”落成后的运营精准把脉、指点方向;利用设计院、高校、社会组织和行业企业等资源平台,聘请设计师团队下沉社区、营造场景,共管共享;

    设置“汇议亭”“草木居”“枕木道”“大道椅”四个说事议事区域,打造“窗台边”“鹂之鸣”“一里香”“小时光”“雅集”五大共建场景,居民可在此进行说事议事、休闲散步、认养花木、儿童玩乐等娱乐项目,共同享受创建成果惠及生活的便利之处,共筹共赏……

    “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不仅提高了主人翁意识,还多了份家园情怀。”白鹤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短短数月,“汇议亭”“枕木道”“草木居”“一里香”“小时光”“窗台边”等“鹂西十景”即将亮相,或许将成为这片区域新的“网红打卡点”。

    共同缔造,美丽家园携手“养成”。

    

    Part2 “萝卜白菜十三条” 关键词:开放空间

    

    

    

    “我建议小区使用指纹门禁系统,方便又安全。”

    “家里是指纹锁,小区如果采用指纹门禁,万一信息泄露太不安全。”

    “人脸识别可以直接刷脸通过。”

    “我看还是门禁卡最好,老年人用起来没有负担。”

    ……

    在安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四楼的议事厅里,一场“开放空间”的讨论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十几名居民围在一张方桌边,讨论小区应选用哪种门禁系统;另两张方桌边上,两拨居民正在讨论“门禁系统就位后小区如何管理”“小区内幼儿园来往人员如何使用门禁”等问题。

    将“开放空间”带到这个老小区的,是社区党委书记陈赛花。

    2013年,在牡丹社区任职的陈赛花,第一次从专家口中听到了关于“开放空间”的办法。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邀请了社区党员代表、义工代表、社区工作者以及愿意参加讨论的普通居民尝试一次“开放空间”讨论,不想问题真的迎刃而解。

    2014年,作为“救火队长”的陈赛花来到了安丰社区。这里14年间换了9个社区书记,她是第10任。多年来,虽说工作组驻进来过、律师也请进来过,但问题就是没有得到解决。

    在“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口号中,陈赛花顶着压力,在社区探索搭建“开放空间”,让居民把所有问题抛出来,然后再一个一个抽丝剥茧、一个一个去解决。

    绿化空间如何打造、配套用房如何处置、公共面积如何计算、停车费如何收取……社区党委牵头,组织召开了30多次会议,每次会议有数十名居民参加,用“商量”而不是“争吵”的方式,将利益攸关的问题摆到桌面上逐一厘清。

    最终根据协商结果,安丰社区制定了社区管理公约,辖区分片区各自管理,遇到重大事件再共同商量。原本因联丰路打通而隔成的南北两片区,也通过管理公约定下社区“两制”,涉及5000元以下费用的片区可定,5000元以上的就由15个业委会成员一起商议决定。

    古道热肠的老党员章和平被推选为安丰老小区业委会主任,他说:“从此以后,大家不吵了,交流变多了,感情变好了,所有事情商量着决定,就连物业费缴纳率都提高到了93%。”

    当然,“开放空间”也得有自己的“规矩”。现场任何人讲话、发言,必须遵循“不同意见者避免面对面对话”“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打断其他人陈述”等一系列规则。渐渐地,这些规则深入人心,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萝卜白菜十三条”。

    在“开放空间”里,社区承担了讨论的组织、秩序的维持,最重要的讨论环节、互相的妥协、最终的决策,则都是居民们在“开放空间”中达成的。大家采取“议而决,决而行,行而果”的模式,试图得出民意的最大公约数,得到众人眼中社区治理的“最优解”。

    据了解,7年来“开放空间”议事8500余次,有效解决或回应近8000条,议事居民超10万人次,参与其中的居民满意度达到95%。安丰社区居民张志成说,“开放空间”的出现,缓解了紧张关系,让社区问题得到各方满意的解决方案。

    开放空间,得到了民意最大公约数。

    

    Part3 物业缴费率100%的背后 关键词:筹金包干

    

    

    

    两年前,在经历二次水改泵房移位和噪声扰民事件之后,半岛名邸小区物业与业主本就紧张的关系变得更加尖锐,眼见着小区运转即将陷入“恶性循环”。

    物业和业主之间的纠纷,是个新时代的“老问题”。

    这边,是越来越逼仄的居住环境,越来越精细的服务诉求,越来越强烈的维权意识,与此对应的那边,则是并没有与时俱进的服务,权责并不对等的履约合同,以及尚未建立的对话沟通机制。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在后庙社区党组织的协调下,半岛名邸秉持“遵循民意、急事急办”原则,引导双方履行程序,提前进行业委会换届选举。新上任的业委会在充分衡量现状需求、盘活资金库存后,启动解聘原物业、选聘新物业工作。

    换了业委会成员、换了新的物业公司,是不是能够带来新的面貌,走出困境?为了形成长效机制,新任业委会和新入驻物业公司达成共识,引入“筹金包干”制服务模式,即业委会负责统筹收支,分摊成本收益,同时实行阳光财务,年末共享红利。

    透明了,公开了,居民消除了对物业公司的不信任和抵触情绪,大大激发了居民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在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下,“小区党员议事会”“居民代表会”“小区监事会”“四方协商会”迅速成立,常态化搭建沟通平台,推进小区治理走向良性闭环。

    群租顽疾,如何解?在业主和物业的大力支持下,小区制定了《租户备案审核制度》,建立“房东自报、物业联报、租客备案”的前置程序,物业按照房屋原始结构房间数核发门禁卡,按实名登记录入识别系统,从源头消除房屋改建转租隐患,长效巩固整治成果。同时,在全部35个楼道安装“楼道人脸识别系统”,在公共空间增设60个道路摄像头和4个高空抛物摄像头,用科技提升平安指数。

    停车难题,怎么破?针对140余个停车位缺口矛盾,小区建立停车问题协调组,从挖掘内部潜力入手,改小区原先单一道路双向通车为环线单项绕行,增设侧边停车位60余个。随后,以后庙路背街小巷提升整治工程和“创意点亮城市生活”专项民生工程为契机,小区又新增停车位上百个。与此同时,业委会以年金制聘请第三方安保人员开展日常巡逻,15分钟内联动处理车位利用率低问题,还促成了小区收益稳步上涨。

    空间狭小,怎样做?小区组织“我心目中的半岛一隅”居民议事会,针对物业管理遗留的小区多处闲置隙地,试点“处处有风景、年年有变化”的社区营造方案。今年,就将有安全隐患的小区西北角438平方米的废弃地块重塑利用,打造成“群众议事、文化休闲、晨晚练运”于一体的小区文化高地,赢得了居民一致好评。

    服务上来了,小区变好了,自然居民的满意度也跟着水涨船高。经过两年时间的运营,目前这个老小区的物业费收缴率竟然实现了100%,曾经的剑拔弩张变成了此刻的同频共振。

    筹金包干,打开了多方沟通那扇门。

    

    我市基层治理格局不断完善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早在2015年,市委就专门作出《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决定》,出台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深化网格化管理、基层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建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乡镇(街道)行政体制改革等10余个配套文件,形成了“1+X”政策体系。

    截至目前,宁波已整合“党建、综治、城管、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10多个部门网格,因地制宜地划分了近万个网格;同时,建成10个区县(市)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以及156个乡镇(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率先推行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体化建设并实现全覆盖。

    尤其是2020年,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宁波这条以“区域化党建、社会化协同、扁平化指挥、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为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得到了实践的检验,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疫情期间,4.5万名专兼职网格员投身抗疫一线,走访排查1461万户次,为46万户居民提供居家观察生活服务,收集群众突出诉求47.7万条,排查化解突出矛盾纠纷涉稳信息2.7万条,对重要事件自动催(督)办和点对点提醒4317件,协助排查境外输入类事件2652起……

    总的来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市的平安宁波建设和社会治理工作在“十三五”时期迈上了新台阶,成功实现省平安市创建“十四连冠”,夺得省“平安金鼎”,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社会治安满意度分别达97.5%、98.1%。(黄合)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