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1月0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摄影充满爱心 爱心充满力量

——我拍《余姚百老汇》二三事

    吴大庆            

    

    2015年5月,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余姚百老汇》摄影画册,它收录了余姚48位100周岁以上老人的生活日常,是我于2014年下半年间走遍余姚山山水水的收获。

    时光荏苒,与拍摄相关的一些故事挥之不去,萦绕心头。记得那是2014年的一天午后,我心怀忐忑来到余姚市逊埭路上的市老龄委三楼,敲开了素未谋面的徐海国主任办公室的门。向他说明来意:想给余姚市的百岁老人上门拍照片。因为此前,刚好有朋友邀我拍摄了他二外公的百岁寿宴……我当时考虑,在余姚像他那样的百岁老人不知还有多少?如果能把他们的生活现状拍下来,留给他们的家人,留给社会,那一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徐主任对我的想法非常肯定,并马上叫来了专门负责高龄老人工作的胡霞老师。当得知余姚百岁老人有50多位时,我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没想到百岁老人有这么多,从一个侧面佐证了余姚无愧于“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担忧的是,从没面对过那么多的百岁老人,能拍好呢?

    喜欢挑战的我,说干就干,从网上买来拍摄用背景布等器具,决定按百岁老人分布的区域,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一户一户去拍。拍摄前,我会按照名单提前跟百岁老人所在的村、社区和家属逐一联系,约好时间。为了不影响工作,我一般会安排在双休日,有时甚至是晚上上门拍摄。由于前期功课做得扎实,整体拍摄过程较为顺利。

    由于我的拍摄对象年龄都在100岁以上了,沟通上难免会有不便。记得我到兰江街道丰杨河村马武樵老人家里拍摄时,老人除了听力不好,身体非常健康。我想留存他在自家庭院开心摘橘子的场景,希望他能对着镜头笑一笑。我不停地用话语引导,可无济于事。后来我用笔在纸上写了一个“笑”字,老人领会了我的意图,非常配合地完成了拍摄。

    2015年1月10日,我来到凤山街道万丰苑小区为陈长水百岁老人拍摄。两个儿子特地提前为老人买来了中式唐装,并给他穿上。这暖心的一幕被我拍到,2015年1月12日《宁波日报》以《百岁老人穿新衣》为题发表了这幅照片。拍摄期间,还发生了令人动容的一幕。当我按计划拍完一组照片正准备离开时,老人把我叫住,说要给我看一张照片。说完,他从纸盒中拿出一张一寸照,说那是他的老伴,已先他而去,并提出要和这张照片一起拍摄。我想,老人的这一愿望一定要给予满足。我很快调整好角度,终于把这张特殊的同框合影留在了《余姚百老汇》中。

    在拍摄百岁老人过程中,我陆续在一些报刊上发表了百岁老人的新闻照片,引起了本地媒体的关注,并对我拍摄百岁老人的事迹作了报道。随后,便有许多爱心人士主动与我联系,表示愿意为我的敬老善举助力。他们有的无偿提供百岁老人画册汇编和大幅彩照相框制作,有的嘱我上门拍摄时为每位百岁老人送上一个精制的祝福蛋糕,有的全款资助了《余姚百老汇》画册的出版费用……令我深受感动。

    拍摄余姚百岁老人的初衷,纯粹出于摄影爱好,一开始我并没有想得到什么,然而,这件事后来却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2016年初,我被东江社区和凤山街道推荐报送并被余姚市文明办授予“余姚好人”荣誉称号,余姚市委宣传部还将《余姚百老汇》吴大庆个人摄影展览列入百姓文化节项目。为表达我的心意,我把3000元“余姚好人”奖金全额捐给了东江社区红十字会,并把《余姚百老汇》画册捐给余姚市档案馆、余姚市图书馆和余姚中学作永久留存。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