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擘画了宁波“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明确了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城市、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典范城市、全域美丽宜居品质城市、市域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民生幸福标杆城市的目标任务。如何肩负起新使命,举全市之力加快“七个城”建设?今起本报推出“开局之年聚焦‘七个城’”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记 者 金 鹭 通讯员 王虎羽 创新,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下,市委全会审时度势,把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作为首位目标。这是宁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宁波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 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关键。如何加快实现这一目标?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聚焦“高水平” 凸显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 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宁波已在路上。 “创新的主引擎是科技。很明显地感觉到,近年来宁波对于科技投入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所务委员、新能源技术所所长陈亮表示,继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后,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再度提出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反复提及的“高水平”三个字,更加明确了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驱动力的核心地位。 由于历史原因,宁波科技创新资源相对匮乏。近几年,宁波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扩大开放创新,通过抢抓一系列战略机遇,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超常规推进“科技争投”,一大批“栽树工程”得到有效实施,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腾跃打下了扎实基础。 市科技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6.1%,其中2019年同比增长17.3%,居副省级城市前列。去年1月至11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2.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5.9%。此外,2020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20余家,累计达到3100家,创历史新高。 近日公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显示,宁波位列全国创新型城市第15名,位次比上年提升了4名。 然而,对标全球先进,宁波在科技资源基础、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还有薄弱环节,创新动能不够强劲。“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急需补齐短板、增强优势,向科技创新要动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重要、更迫切。”市科技局局长黄志明表示。 聚焦“高质量” 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 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宁波如何发挥模范生的“硬核”产业竞争力?如何更好地担负起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生力军的时代使命? 这几个月,中国科学院甬籍院士王建宇频繁地在宁波与上海两地奔波,积极为家乡的项目对接、人才推荐出谋划策。宁波大力实施“栽树工程”,加快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将科研投入、平台建设等放在重要位置,令王建宇院士印象深刻。 “科研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投入产出需要周期,过程也不会一帆风顺。”王建宇说,如今目标已定,宁波在转变增长方式、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宁波一定要将优势领域做深做透,抓紧时间抢占创新高地。 目前,在以新材料为代表的重点领域,宁波已具备了一支实力强劲的科研团队,无论是原创成果的产出,还是科技成果的转化都在全国领先。这是宁波的科研长板,也是宁波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等创新资源的优势所在。 “在引进共建大院大所的同时,也应进一步将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宁波大学等现有高校院所做大做强,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聚合叠加’最大化效应,让科技成果与地方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王建宇说。 此外,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宁波还应发挥好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更大力度地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宁波现有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领域,向国际领先水平发起冲击。 “这对于企业的科研人员来说,是非常受鼓舞的。”方太技术总监李斌说,期待更多灵活的创新制度落地,吸引顶尖的研究院所来宁波扎根,让宁波科研人员对话国内外顶尖技术专家,进而推动“卡脖子”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移转化。 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企业发展,在宁波已经成为风向标。“企业在近几年走上了高增长、高效益的轨道,秘诀就在于坚定地走创新引领之路。”宁波瑞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去年,这家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之比达到6%。 聚焦“三大科创高地” 实施新一轮“科技争投” 栽树工程 “科技创新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市委全会确定的目标,需要完善部门协同,市、区县(市)联动的科技创新统筹协调机制,优化创新资源配置,重视创新文化建设,共同打造宁波科技创新新生态。”黄志明表示,全会提出的“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正是宁波科技应有的使命担当。 在王建宇看来,宁波必须要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魄力,找准“突破口”,迎难而上,以超常规之策实现弯道超车。 顺应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宁波将聚焦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三大科创高地建设,进一步加大力度实施新一轮“科技争投”栽树工程,全面开展科技创新“十大行动”,实现宁波科技创新“十四五”跨越式发展。 创新机制促进攻关,统筹布局确保实效。眼下,作为一项创新举措,宁波市在全省率先面向高新技术企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等3000余家单位,深入开展调研,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建立“三色图”技术需求库,启动实施关键核心技术登峰、变革性创新引领2035、重大场景应用三大攻关行动。 “宁波科技要实现超常规发展,必须要有创新大平台来支撑,这是事关宁波未来发展的战略问题。”宁波诺丁汉大学副校长、教授崔平表示,下一步,宁波要持续把甬江实验室和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作为重点。 目前,甬江实验室总体方案已经明确,场地规划建设已经启动。接下来,宁波还将积极对接上级科技部门,加紧推进工业互联网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争创工作,并启动创建省技术创新中心,为相关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更高能级的创新平台。 按照“十四五”R&D投入强度达到3.6%、高新技术企业超过6000家的目标,2021年,宁波将力争R&D投入强度突破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800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3000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