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1月0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建设呼唤多学科合作

    

    

    朱希祥 

    

    目前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总体显示出一种日新月异、求新逐异的姿态。与时俱进当然没有错,但在尝鲜过后、兴奋之余,人们有时候也会想:在这些“新”的东西中,有没有什么,能够让人产生持久兴趣和深入思考?这样一些“新”东西,是否足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否别人、别地也可以简单仿制?到那时,当下的“新”会不会又显“旧”了呢?

    在笔者看来,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区域文化中的积淀和特色个性,加以深入研究;需要我们从当时、当地特有的民俗、生态、审美、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保护等视野出发,展开思考和探讨;需要合理地处理好人造与原生态、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之间的多重关系。

    以城市景观的开发和规划为例,就需要我们考虑:除了贯彻“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原则之外,如何更恰当、妥帖地保留一部分原生态的地理风貌和人文根脉;在某一区域的开发和规划中,是否可以事先做一些严谨的考察与调查,让被保留下来的生态、文化景观更完美地兼容。前几年,上海利用苏州河沿岸老厂房和市区一些旧民居、老工厂开发而成的现代创意产业基地、产业园,在黄浦江东段重现的“渔人码头”等,都是将旧与新、生态和民俗结合得较好的案例。

    近年来,一些国家提出了“景观美学”的概念,并将其运用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他们讨论的议题包括“走向可持续景观:从审美判断到公关行动”“艺术与景观:迈向当地生态系统的变革”“环境动员:审美经验之重构”“美学参与和人类环境”等。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为了设计一座比较大型的建筑物,城市管理者会邀请工程技术人员以外的专业人员、学者加入,共同参与策划、设计。所涵盖的学科包括社会学、民俗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哲学等。一些城市还成立了专门的艺术委员会,邀请各路专家为城市规划建设建言献策。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展多学科专业工作者之长,还能起到各方视野交互开拓的效果,值得我们借鉴。来源:《解放日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