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体霓 新年伊始,读一本和鲁迅先生相关的书来开个头。 本文标题引自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他说:“谁都承认绘画是世界通用的语言。我们要善于利用这种语言,传播我们的思想。版画的好处就在于便于复制,便于传播,所以有益于美术运动。”这是鲁迅先生演讲中的一段。关于这次演讲,当时没有记录稿发表。1976年6月南京师范学院出版的《文史资料简报》上登载了当时听讲者刘汝醴的一份记录稿《鲁迅在中华艺术大学讲演记录》,照本书著者的话说,这是目前为止发现的鲁迅有关美术问题的最完整的讲稿。 这就引起了我的兴趣,上述讲稿在本书上编“1930年、50岁”的一章里。看鲁迅先生2月21日的日记载有:“往艺术大学讲演半小时。”这样结合起来看,觉得此书编著着实严谨。这本书的著者为杨永德、杨宁,杨永德原先编著了一部《鲁迅装帧系年》,后来在此基础上他们把研究范围扩大到整个美术领域。从1924年初写起,一直到1936年10月鲁迅逝世,并认为鲁迅的美术活动主要集中在这12年中。 书中内容梳理得很清晰。上编照着年份和岁数,按着顺序,整理出鲁迅哪月哪日参与了何项美术活动,或说过相关的话和写过的文;下编是研究文章,如鲁迅与碑拓、书籍装帧、插图、连环画、木刻等。每个话题有史实,加以有情味的描述。阅后,亦能对当年美术活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这里采撷片羽来看鲁迅先生对于美术的倾心。鲁迅早年居住在北京,经常去琉璃厂,有一段时间几乎隔一天去一次,这是他搜集碑拓的高潮期。鲁迅热爱碑拓,不仅仅停留在搜集阶段,而是和他的研究工作同步。他在绍兴会馆艰难地进行着研究,有的拓片字迹模糊,为了弄清一个字,就查大量的书籍。书里有段内容引用了蔡元培《记鲁迅先生轶事》文中的话,“先生特别搜辑,已获得数百种,我们见面时,总商量到付印的问题。因印费太贵,终无成议。”待到了1926年10月,鲁迅先生在厦门办了一个小型石刻拓片展览,可见他对碑拓的钟爱。 多年后,为了推动我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发展,鲁迅在致木刻青年李桦的一封信中说:“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唐人线画流动如生,倘取入木刻,或可另辟一境界。”实是有其精到见解。 《简析鲁迅书籍装帧的风格》一文,冠以标题“东方的美”。鲁迅自己装帧设计的封面,其中书名放在封面上、无图案的,有三种风格:一是在白底色的封面上,鲁迅用行书手写书名及作者名等。如《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二是在白色的封面上印有变化的书名。1926年和1927年出版的《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封面上,“华盖集”三个宋体字,看起来像是手写的,端正而又活泼,没有宋体字通常的呆滞之感;三是在彩色的封面上印上简单的书名。1928年出版的《而已集》的封面为浅赭色,鲁迅手写的变形美术字横排,“而已”两字竖排,“鲁、而、集”三字加斜线,“集”字拉长,并在下面加一个圆点。 这令我想起几十年前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作品单行本,封面统一为淡青色布纹状暗条,右上角是鲁迅石雕侧面头像,下面横排书名。翻开书,扉页上有原版书影。这些书当时为特价,我在沪上福州路的“上海书店”里捧了一沓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