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新月异的宁波城区 |
|
城市生态走廊 |
|
宁波奥体中心项目全貌 |
|
东苑立交快速化改造一期I标段 |
|
“阳明号”类矩形盾构机在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出入段线贯通 |
“十三五”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在经济发展面临外部制约趋紧和内部压力增大双重约束下,全市建筑精英在行业主管部门政策引导下,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建筑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筑业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9770亿元,比“十二五”增长28.7%。 “十三五”期间,全市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980.4亿元;工程监理企业累计完成监理营业收入68亿元,比“十二五”增长62%;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累计完成造价咨询收入62.6亿元,比“十二五”增长71.9%。 支柱产业地位持续巩固。“十三五”期间,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全市建筑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564亿元,比“十二五”增加了601亿元,占全市GDP比重年均达5.2%。“十三五”期间,全市建筑业累计缴纳税收393亿元,比“十二五”增长12.3%;全市建筑业吸纳劳动就业年均达118.5万人次。 企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20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超200亿元的企业1家,超100亿元的企业5家,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51家。“十三五”期间,我市特级资质企业数量大幅提升,目前,全市特级企业数量达到了16家,比“十二五”增加了10家,增长了167%。目前,全市具有工程勘察设计、工程监理、造价咨询甲级及以上资质企业分别为84家、55家(其中综合资质企业5家)和47家,建筑业上市企业7家,具有省级建设行业企业技术中心企业23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66家。 行业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我市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于2017年荣获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18年荣获首批浙江省建筑工业化示范城市,2019年被列为省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试点城市。同时,加快推进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咨询,培育了一批具备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的骨干企业队伍。我市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及取得的成效得到了住建部的充分肯定,宁波高专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于2017年被住建部列为全国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企业。 同时强化企业服务,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建设工程综合保险,积极为建筑业企业减负。“十三五”期间,累计为2500多家建筑企业释放保证金260亿元,为企业减负超过15亿元。 杨绪忠 张彩娜 廖鑫 文/图 ■党建引领 精准服务 2010年,我市成立建筑业流动党员服务中心,持续开展“建筑先锋”活动,并向全大市建筑工地项目部推广。 自“建筑先锋”工作开展以来,先后组织流动党员开展专题培训班,送温暖、送知识进工地,“建筑先锋”趣味竞技等载体丰富的活动,被《中国建设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20年,市委组织部、市住建局结合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联合印发《关于在全市建筑行业开展“六有一好”红色工地创建活动的通知》,在全市建筑工程造价5000万元以上、工期1年以上、党员人数在3人以上的工程项目,全面推进“红色工地”创建活动。 各地结合实际和项目工地特色,积极开展了“党建+”“鄞领服务联盟”“党旗进工地”等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引导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工地上的旗帜,建筑业的先锋”理念。 目前,全市共有79家建筑业企业参与创建,122个项目工地临时党支部完成创建,涉及党员732名;组织各类活动948次,参与活动的党员人数达到3.2万人次。 在抓好党建的同时,全市住建部门建筑企业精准服务,强化保障。在国家、省、市关于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决策部署及相关政策措施指导下,全市各级政府及各部门上下一心、团结奋进,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奋力开拓创新举措,对标对表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总体要求,有力保障了建筑业各项经济指标再创新高。我市作为国家首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不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优化招投标制度,切实为企业降本减负,打造银企合作平台和市外业务推介平台,为建筑业发展打造稳定透明、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 ■安全为上 质量强基 “十三五”以来,我市全面落实工程质量“两书一牌”制度,推进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住宅全装修监管体系完善、轨道交通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鼓励建筑业企业创优夺杯。“十三五”期间,我市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工程质量监管覆盖率达到100%,工程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 建筑企业深化重大危险源安全管控,持续开展建筑起重机械、高大支模架、高处作业、深基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城市地下管廊危险化学品等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立工作力度,实现风险管控关口前移。“十三五”期间,我市房建和市政施工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7.2%。 工程文明施工实现常态化管理。全市深入开展宁波市城市环境整治行动,累计完成围挡提升的建设工程(储备用地)项目共1392个,围挡整治提升总长度近568公里,建立文明施工“红黑榜”通报制度,树立文明施工标杆工地,推广文明施工先进经验和先进施工工艺,促进全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水平不断提高,为助力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典范城市贡献住建的力量。 ■转型升级 创新发展 “十三五”期间,宁波市建筑工业化坚持“政策引导”和“市场主导”双轮驱动,全面构建“有政策法规引导、有制度机制管控、有适用技术支撑、有产业链条配套、有人才队伍保障”的发展新格局,先后荣获省首批建筑工业化示范城市、全国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称号。 项目规模不断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开工装配式建筑项目1100余个,总面积4620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2%,其中钢结构装配式住宅60个合计58万平方米。项目涵盖学校、住宅、办公、商业、新农村改造等多个领域,实现了设计、生产、施工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 产业链建设持续完善。“十三五”期间,全市设计、施工、监理、生产等企业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构件生产企业16家,年设计产能达80万立方米,满足本市市场需求并辐射到周边;培育了5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9个省级建筑工业化示范基地(企业)、2个省级示范项目,为宁波市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树立了标杆。 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间,基本建立基于BIM技术的区块链协同管理平台,实现装配式建筑全过程信息化监管。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不断提升,设计、生产全面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施工、监理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 ■匠心培育 人才支撑 “十三五”期间,人才队伍规模继续扩大。目前我市建筑业拥有1名国家级勘察设计大师,2名省级勘察设计大师。建筑业从业人员达79.6万人,其中高级职称6148人,中级职称2196人;技术经济人员达到10.6万人,注册建造师总数达到19536人,其中一级建造师5883人;监理人员7932人,其中注册监理工程师2838人;勘察设计人员47202人,其中注册执业人员5241人,位列全省前列。促进人才培养和引进,对紧缺型高级人才进行经费补贴,共对682家企业培养引进的3138名人才补贴经费551.3万元。 同时,坚持行业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搭设多个人才合作平台,为我市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全市市建筑业企业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6家,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个,省、市级技术中心49个。 此外,积极培育甬城工匠队伍。“十三五”期间我市建筑业年均吸纳劳动力110万名以上,同时开展“应培尽培、全员覆盖”的工匠人才技能提升行动,全面实施各类技能培训,着力构建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相适应的产业工人职业培训机制。目前“浙江工匠”5名、“浙江建设工匠”9名、“港城工匠”29名,劳务产业基地1个。 ■垦拓市场 志在四方 “十三五”期间,全市建筑业企业积极“走出去”拓展省外境外市场。截至2020年,全市建筑业企业累计在省外完成产值8388亿元,比“十二五”增长了27.2%,业务范围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同时我市建筑业企业积极拓展境外市场,参与国家对外经济援助和“一带一路”工程项目建设,承揽工程项目遍及东南亚、中东、南美洲和非洲近20个国家(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新加坡、孟加拉国、蒙古、俄罗斯、沙特、巴基斯坦、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喀麦隆、乌干达、莫桑比克、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等)。“十三五”期间,全市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注册的建筑业企业共有37家,累计完成境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7.7亿美元。2019年,宁波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国家商务部授予的“对外援助成套项目总承包企业资格”,是我市唯一一家拥有对外援助成套项目总承包资格的建筑业企业。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我市建筑业在砥砺前行、做大做强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积极参与国家、省、市的对口援建,无偿为社会捐建道路、桥梁、图书馆等公益设施,主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投身台风、洪涝等各类抢险救灾,并大量捐赠物资。 自去年疫情发生以来,我市深入推进“三服务”,出台多项防疫帮扶措施,助推企业复工复产,至当年2月底,建筑业全面复工复产率。建筑企业积极参与防疫复工,建造方舱医院1个,改造临时隔离酒店3家,安装隔离封闭围挡2千多米、安全网10余个、疫情公益广告400余平方米,捐款3283余万元,捐赠集装箱简易房200余个、其他物资770余万元。 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我市11家建筑企业组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20余次,动用各类大型机械、车辆500余台次,其他设备600余台次,合计救援天数36天,仅去年特大台风期间就紧急出动1126人次。 同时,建筑业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十三五”期间,我市建筑行业捐款达1.15亿元,捐赠物资300万元以上,公益献血44.57万毫升,捐建公路8条、桥梁2座、学校3所、公益图书馆5座、公益艺术馆1座。 ■砥砺前行 再谋新篇 新年新气象。“十四五”开局之际,我市相关部门将砥砺前行,力促宁波建筑业抢抓机遇,再谋新篇行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进一步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进一步引导和推动企业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引导企业通过产权转让、增资扩股、并购重组等形式,深化企业产权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共同参与收益分配。支持央企、省、市国企等与我市民营企业合作,取长补短、协同发展。加快转变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推动我市建筑业多元化发展。 ——以品牌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积极实施“宁波建造”“智能建造2025”名牌战略,努力打造一支在全国叫得响、争得过的宁波“建筑铁军”,提升“宁波建造”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继续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培育一批“宁波建造”品牌企业。进一步引导企业练好内功,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优化企业产权、股权和分配体制机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进一步提升行业发展新动能。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构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以科技进步为依托,通过提升科技实力来赢得市场、占领市场,追求集约效益型增长,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引导企业勇于探索、与时俱进,大胆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科技、新设备,积极进军绿色建筑、节能建筑、智能建筑等领域,推动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以“走出去”发展为突破,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鼓励大型企业组建产业集团、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发展道路,加快“走出去”发展步伐。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贸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积极开拓国内新兴市场;鼓励企业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引导我市建筑业企业“借船出海”,与国内外知名承包商组成联合体,拓展境外市场。加大对建筑业企业“走出去”扶持力度,全面落实建筑业企业拓展市场服务工作机制,为“走出去”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便捷服务,为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环境,为我市建筑业发展增添新的增长点。 2018-2019年度 宁波市建筑业龙头企业名单 宁波建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新中源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欣捷建设有限公司 宁波建工建乐工程有限公司 宁波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海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科盛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华恒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宁波住宅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华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万华建设有限公司 大荣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交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新曙光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沧海建设有限公司 今天建设有限公司 2018-2019年度 宁波市建筑业骨干企业名单 宁波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良和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九峰海洋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康诚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宁波市产城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宁波中洲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宁波绿茵市政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元和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金峨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萧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安装有限公司 中和华丰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坤德创新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蓝海绿业生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 中亿建业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金辰建设有限公司 海逸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百合盛华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天苑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2018-2019年度宁波市 建筑业最具影响力企业家名单 蒋伟平 浙江欣捷建设有限公司 陈继东 宁波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陈海燕 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王善波 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陈 光 浙江新中源建设有限公司 吴文奎 宁波建工建乐工程有限公司 陈 静 宁波建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何耀光 海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虞和定 华恒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徐正荣 大荣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宋祖益 华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章建平 浙江元和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王慧荣 浙江易通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蒋立波 浙江沧海建设有限公司 祁圣伟 宁波住宅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杨劲琳 宁波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 孙胜利 今天建设有限公司 张建国 同信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朱伟族 浙江润业建设有限公司 茹建权 浙江金辰建设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