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1月14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齐澣《长门怨》,品“说话分寸”

    

    

    罗日荣

    

    唐代诗人齐澣曾经写过一首题为《长门怨》的诗:茕茕孤思逼,寂寂长门夕。妾妒亦非深,君恩那不惜。携琴就玉阶,调悲声未谐。将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怀。

    诗人为何独倚长门,抚琴奏悲声呢?事情还得从齐澣与唐玄宗李隆基的一次密谋谈起。

    唐玄宗李隆基的家奴王毛仲因为“性识明悟”“骁勇善骑射”,在李隆基诛杀韦后、安乐公主以及太平公主过程中,均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诛灭太平余党,王毛仲为李隆基坐上龙椅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深得器重,被授予左武卫大将军,进封霍国公,后又加开府仪同三司,被玄宗视为心腹,身置“唐元功臣”之列。

    王毛仲毕竟只是家奴,没有读过多少书,自然没有听闻过韩信、霍光等人的故事,也不懂得功高震主、兔死狗烹的道理。此时的王毛仲恃宠而骄,尤其是他与典掌万骑的葛福顺结为儿女亲家后,势力胶固,相互依仗,使唐玄宗如坐针毡。

    唐玄宗身边吏部侍郎齐澣看到眉头紧锁的唐玄宗,看出了门道,于是向唐玄宗进谏:“福顺典禁兵,不宜与毛仲为婚。毛仲小人,宠过则生奸,不早为之所,恐成后患。”不能不佩服,齐侍郎目光还是相当犀利的,至少看透了主子的心思,也看到了潜在的危险。唐玄宗一听心花怒放,对齐侍郎说:“知卿忠诚,朕徐思其宜。”后来,两人又围绕着如何除掉王毛仲密谋了一番细节问题,齐澣临走时,对唐玄宗小心翼翼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愿陛下密之。”

    唐玄宗李隆基是久经考验的密谋高手,哪需要齐澣交代,倒是齐澣自己,违反了密谋准则。

    齐澣有一好友叫麻察,因犯了错误,被唐玄宗降职另任兴州别驾,临走时,齐澣在长安城郊的长亭设宴为他饯行。饯行就要喝酒,酒一喝多,人的头脑就糊涂,管不住舌头,齐澣一激动就说漏了嘴,把宫中与唐玄宗的密谋抖了出来。齐澣忘了和皇上的约定,主动泄露天机,可能有两个目的:一是有炫耀的成分,显摆一下和圣上的亲密关系;二是有安慰的可能,看到老友悲伤难掩,传递一个信息:我一定找机会在皇上面前帮你说好话。

    齐澣尽管饱读史书,却忘记了侯君集是张亮告密而死的。这位麻察如唐太宗时期的张亮一样,酒席一散,不是西出阳关,而是进了皇宫,把老友齐澣饯行时所说的话,竹筒倒豆子般说与唐玄宗听,想复制张亮告密升官的捷径。

    唐玄宗一听,这还了得,这事要是被王毛仲知道了,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于是勃然大怒,立即宣齐澣进宫。可怜的齐澣,本以为有什么好事,没成想招来迎面一通雷霆万钧的斥责:“你怀疑我不能保密,却又把事情告诉麻察,你这样难道是保密吗?况且麻察此人素无德行,你难道不知道吗?”齐澣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拼命磕头请罪。是年秋天,唐玄宗把齐澣降为高州良德县丞,麻察当然也没有升官,被降为浔州皇化县尉,唐玄宗给他们定的罪名是:“交构将相,离间君臣。”可怜的齐澣,识人不明,只能在高州良德县写下“将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怀”的诗句以表忠心。可恨的麻察,只记得李世民给张亮升官,却不记得李世民最后还是杀了张亮。

    历史总是不断重复,齐澣的悲剧也在不断上演。唐文宗李昂与宰相宋申锡密谋除掉专权的太监,宋申锡识人不明,拉京兆尹王璠入伙,结果王璠向太监王守澄和权臣郑注告密,宋申锡被贬为开州(今重庆)司马;光绪皇帝与维新派人士密谋从慈禧手中夺权,谭嗣同跑去袁世凯行营请求支持,结果袁世凯却去了荣禄那里告密邀功。

    《增广贤文》有言:“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逢人为何只说三分话?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江湖险恶,祸从口出,一言不慎就可能招致满盘皆输。历史上,因为出言不慎,最后身首异处者不在少数。所以,有些话在说与不说间,一定要拿捏好分寸。未说之前,你是话的主人;说过之后,你就是话的奴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