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企业境外投资施工现场。(受访者供图) |
|
市商务局供图 |
|
金雅男 制图 |
“双循环”见真章 记者 单玉紫枫 “派驻印尼制造板块的本科毕业生,平均年薪15万元,包括冶金工程、电气自动化、化工等多个专业。”昨天上午,宁波力勤资源HR小蒋连珠炮般地报出了一串招聘信息。 新的一年刚刚开始,力勤资源已经紧锣密鼓地启动了2021届校园招聘工作,预计首批招聘应届毕业生107人,其中工作地点指定为印尼分公司的就有89人。 作为全球投资贸易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跨国公司占据着全球资源技术和价值链的制高点,也往往代表着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今,随着宁波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以力勤资源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民营跨国公司正在加速成长。 为响应国家“双循环”发展战略,鼓励企业通过内外联通加快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市开放型经济领导小组正式公布了2020年度宁波市本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20强榜单。此次发布的20强榜单,是在综合了境外资产、境外营收、境外员工、境外利润、境外拓展、带动反哺和创新成长等指标数据后评分所得。透过它,或许能一窥“双循环”背景下宁波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新高度。 “20强”底气十足 跨国指数领跑全国、全省 此次上榜的这20强,有何特别之处? 翻看榜单不难发现,这20强其实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本土“明星”,也是各大年度盘点榜单中的“常客”,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深耕国际市场多年,是跨国经营的“老炮”级选手。例如吉利、均胜、申洲,早在10年前便已经大步“走出去”,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高效互动,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合作与竞争。 3天前,吉利一口气官宣了两个大动作:一是与百度组建智能电动汽车公司,成为百度电动汽车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二是与传化达成全方位战略合作,共建汽车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左手牵“搜索巨头”,右手携“物流元老”,立足国内大循环,吉利的事业版图越做越大。 这不禁令人想起了2010年的国际市场上,吉利收购沃尔沃炸起的那一声惊雷。如今,11年过去了,吉利与沃尔沃这对“异姓兄弟”早已血脉相连,形成了吉利-沃尔沃-领克的品牌体系。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合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吉利的汽车销量从2010年的41万台,直线增至2020年的132万台,连续四年夺得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一。 成功的海外并购,是不少上榜企业共有的经历。通过并购,它们不仅引进了先进技术和企业现代化管理经验,更是巧借并购品牌的渠道和知名度,迅速拓展海外市场。 以均胜为例,通过多年跨国并购,其主要业务已经涵盖汽车安全系统、汽车电子系统、功能件及总成和智能车联系统,并快速成长为行业领头羊。在新近公布的2020年度中国电动汽车最具投资价值企业前30强中,凭借均胜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BMS)等新能源汽车电子领域的研发和量产实力,其旗下子公司宁波普瑞均胜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亦成功登上“2020中国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百强榜。 “不止吉利、均胜,入选的20强整体实力不俗,其中一项跨国指数就很能说明问题。”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评价传统的跨国公司国际化水平时,国际上使用的最为普遍的标准就是联合国确定的跨国指数,即以(海外资产/总资产+海外销售额/总销售额+海外雇员数/总雇员数)/3×100%计算得出。跨国指数越高,意味着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越高。 榜单中,我市20强企业的平均跨国指数为31.7%,不仅明显高于2020中国100大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16.10%,同时也高于2020年浙江本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50强的平均跨国指数28.74%。 “走出去”联动世界 提升“内循环”的效率和水平 “我们印尼OBI岛的新能源材料项目,总投资10.5亿美元,现在已经完成投资6.6亿美元。”昨天上午,宁波力勤资源董事长蔡建勇欣慰地告诉记者,在经历了整整一年的跌宕起伏后,公司的印尼工程终于守得云开,一期项目预计在今年3月底投产。 与此同时,总投资10亿美元的镍金属火法冶炼项目也已全面开工,预计到明年6月,两大项目全部投资完成。届时,力勤资源项目所在的印尼OBI岛将成为全球第一家将红土镍矿采选冶一体化、湿法冶炼和火法冶炼项目结合在一起的镍钴材料生产园区,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新能源和不锈钢产业作出重要贡献。 作为宁波的民营企业,2009年,力勤资源从镍矿外贸起步,当年实现销售额4亿元。2015年,公司在江苏收购工厂,将商业版图延伸至制造端。2018年,公司在印尼OBI岛着手建设湿法冶炼镍钴产品生产基地。依托国外优质矿山资源和国内巨大市场需求,力勤资源在镍矿进口领域成绩突出。2016年到2019年,公司镍矿进口量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2019年,力勤资源的红土镍矿贸易量突破2000万吨,占全国份额的28%。从国际贸易到收购工厂,再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矿,冶炼之后回运,力勤资源用了12年时间,一步一步走出了外贸转型升级的奇迹。 蔡建勇介绍,去年10月,力勤资源入股宁波普勤时代,在梅山保税区合作成立资源投资型企业。此外,宁波力勤资源还与有着“电池茅台股”之称的宁德时代成立合作公司,计划建造集成锂电池生产设施。 借助这样的开放“势能”,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成为不少宁波企业的共同选择。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申洲国际迎来一波强势上攻行情,从去年3月20日最低点71元一路上行,截至昨天收盘,股价已经重回147.3元,涨幅超过100%。在全球疫情的负面冲击下,申洲展现出了强大的抗压能力,其核心供应商地位凸显,市场份额逆势增长。 在研究机构花旗环球看来,申洲的优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在东南亚的生产布局。去年,申洲越南工厂增加了1500名工人,柬埔寨工厂第二阶段增加了3000名工人。花旗环球相信,经过员工培训和效率优化后,申洲今年的产能将增加18%。 从“走出去”到“双循环”,在开放型经济中成长起来的一大批“小巨人”,通过强化国际合作,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经济联系互动,进一步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也在更好地反哺宁波。据市商务局统计,仅这20强企业,2019年就通过境外公司带动出口14.73亿美元,带动进口22.26亿美元;对我市纳税122.02亿元。 “站在地球仪边思考” 做大做优做强“双循环” 此次公布的20强榜单背后,是数以万计的宁波开放型企业。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指出,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机会条件下,企业也不能放弃国际循环。因为我国有庞大的制造业系统,如果不重视国际循环的话,就会出现严重的过剩。因此,在全球化发展的当下,首先要巩固中国的制造业中心,不要再像过去一样做中低端,而是要促使其迈向中高端。其次,要让企业“走出去”,打造更多的跨国公司,实现本土化经营。 正是秉持这样的开放思维,宁波民营企业内外并举,试图在新时代、新格局中抢占先机,走得更远。 去年底,我省首次发布民营企业研发投入百强榜。舜宇集团以22.09亿元的研发费用,名列百强榜第6;在胡润发布的《2020胡润中国500强民营企业中》,舜宇电子光学以1200亿元的市值,首度杀入榜单就名列第82位;此外,在我省公布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百强中,舜宇名列“新材料技术”行业十强榜首。回顾舜宇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快速成长的舜宇,相继收购了韩国力量光学、日本柯尼卡美能达的手机镜头生产基地,自此成为顶尖的摄像头模组供应商。此后,背靠跨国巨头,练好自身内功,舜宇的“名配角”战略更是大放异彩。 “不久前,上海浦东启动了开发开放3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站在地球仪边思考’这一金句深入人心。其实在宁波,这样的开放思考早已写入企业的基因。”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的阶段,要形成双循环的良性互动,正需要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去年1月至11月,我市共备案境外企业和机构124家,备案(核准)中方投资额22.4亿美元,境外投资有序发展。 不过,同时要看到的是,宁波企业的跨境经营规模整体依然较小。在最新版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企业有133家入围,宁波仍然没有企业上榜。其中副省级城市中,仅有宁波、成都、大连、哈尔滨、沈阳这5个城市没有世界500强企业。在这一赛道上,宁波落后于同类城市,是个不争的事实。 “反过来说,宁波如果出现世界500强,一定在跨国经营20强企业中产生!”我市相关领导豪情满怀,“我们骨子里有开放基因,量大面广的蚂蚁雄兵是宁波最坚实的后盾。20强作为宁波的硬核力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立足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带领宁波开放型经济乘风破浪,乘势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