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记忆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1月1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旧时江南的陶生活


旧时江南人家的生活中,离不开水缸。(柯以 摄)

    仇赤斌 

    

    旧时的江南,生活中离不开陶器。

    陶器由黏土或陶土经捏造后烧制而成,乡下多用黏土。制作工艺按顺序可分为原料加工(包括配泥和配釉)、泥坯塑制、赋釉及煅烧四大工序,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1000摄氏度至1200摄氏度的高温下焙烧而成。中国陶器的生产已有1万多年的悠久历史,制陶工艺是古代“金木水火土”五行文化的结晶——泥坯是土和水混合后制成的,釉料中要用到金属氧化物,如铜、锰、钾、钠、钙等,再用木柴烧火,方能成就一件陶器。

    这些黄褐色的坛坛罐罐,名字有点拗口。盛黄酒的陶器上鼓下尖,是埕,酒埕。做酒酿的梯形圆箍陶器,是甑。盛酱醋调料的陶器形圆口小,是瓮。大腹小口装酒的陶器,是罂,就是酒瓶。乡下用得最多的,则是甏和缸。

    缸,大口,常无颈,有水缸、米缸、粪缸等。一般江南人家至少有两个水缸,一个放在厨房,半埋在地下,上面放一个木质的橱柜。橱柜透风,里面放盘子碗筷、剩菜剩饭之类的。缸边放着葫芦做的水瓢或塑料制的大舀子,以便舀水。另一个放在院子的滴水檐下,以承接雨水,也叫“天水缸”。在没有自来水之前,天水缸里的水是有大用的,烧水、做饭、做菜,都要用到。刚下过雨的水,有点浑,还不能喝,要让水沉淀几天,变得透明了,才舀取上层的水,用木桶提到厨房的水缸里去。如果天老是不下雨,水用完了,就要到河里去挑。我挑过水,木桶本身就很重,加上水,更重,不是好干的活。我一度怀疑自己个子矮,跟青春期挑水时被压不无关系。河水不是很干净,需要在水里加一些明矾,使之澄清。时间久了,水缸底部会积起一层泥灰,有专门的抽取工具。记得是一根长长的中空的竹棍,爸爸把它慢慢地伸到缸底,用嘴巴吸入棍中,提起,把脏水倒在缸外。

    米缸有大有小,一般能存米百斤,上面用木板盖紧,避免老鼠等爬入。但存放时间久了,米中免不了会生虫。一种是黑色会爬的米虫,叫米象,我们乡下也叫谷狗。要将米放在太阳下暴晒,米象才会爬出来,成为鸡的点心。同时出来的还有一种白色的蠕动的虫子,据说是蛾子的幼虫。有钱人家的稻谷也是存放在大缸里的,我家是把稻谷晒干装入麻袋后叠放在杂物间,但常会被老鼠咬,不如放在缸内安全。家中的米如果不够吃了,需拿出几麻袋去轧谷厂加工,再存放在米缸中。

    腌雪里蕻也要用到缸,比水缸要小。取一个七石缸,放一层雪里蕻,加一层粗粒的海盐。用光脚踩,把菜中的汁水踩出,让盐分充分渗入,待到脚感到菜由硬实变软绵时,再一层菜一层盐地加。我小时候干过这活,体重不够,效果不明显,脚却冻得够呛。如此反复,最后压上石头,盖上带透气孔的竹盖子。这咸齑石头很重要,除了能让咸齑沉到缸底,还能让菜汁继续往外溢。宁波话里的“娘舅大石头”就是指这块石头。而腌制少量的蔬菜,如腌冬瓜、芋艿蕻、苋菜梗,则要用甏,比缸小得多。

    父亲说,家里用的几个缸,是他从几十里外的溪口崎山下用手拉车一步一步运来的,一路上小心翼翼,唯恐磕碰了。缸易碎,那时有专门的修补匠,先用铁钉铆住,再涂上防水材料。

    乡下老男人喜欢用陶制的尿壶,收藏界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虎子。其口部似张口的虎首,背有提梁,圆腹,下有四足,因其形如虎,故得名。爷爷就有一个这样的虎子,临睡前放在床下,起夜时掏出来,第二天早上冲洗后放在某个隐蔽的角落里。收藏界的虎子是墓葬中的冥器,没有使用过,自然光鲜亮丽。

    人死后,有些地方的风俗要摔盆,即把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瓦盆或陶盆摔碎。盆子一摔,杠夫起杠,才正式出殡,最后把骨灰放入陶制的骨灰盒。人的一生,和陶器不离不弃。

    那些旧岁月,如陶器一般粗粝质朴,却总是让人怀念。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