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金鹭 通讯员 徐欣中 摘果、打包、装箱……冬日的清晨,象山县东陈乡樟岙村定美家庭农场一片忙碌。 又是一年“红美人”柑橘大丰收!象山县农业产业振兴学会服务站联合体理事长陈淑芳再一次来到农户家,将一群毛茸茸的浙东大白鹅苗送到了柑橘树下。 这是象山在“鹅橘”共养模式下的新一轮尝试。利用林下闲余空间,大白鹅以野草为食,免去了喂养、除草的人力成本。鹅粪中含量丰富的钾,正是决定柑橘甜度的营养元素,经过土壤降解作用供给橘树,减少了施肥成本。 “这可谓是一举多得!”农场主鲍定成兴奋地告诉记者。在陈淑芳等专家的技术指导下,再过不到70天,这群大白鹅将被销往全国各地,为农户带来额外收益。 记者了解到,在农业产业振兴学会服务站联合体帮助下,这样的养殖模式已在当地全面推开。目前,象山正推进农-牧、农-渔、林-牧、牧-渔循环共养。其中,超过30万只大白鹅已在1万余亩稻田水域、蔬菜棚、鱼塘等地养殖,预计每亩为农户增收近4000元。 “跨学科的技术交流合作,让农、林、牧、渔四大产业拧成一股绳,合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让农民的‘钱袋子’更鼓,乡村振兴的步伐走得更快。”陈淑芳这样告诉记者。 2015年开始,象山县陆续引进国家(省)级学会,建起4家涉农学会服务站。然而,缺乏专职人员、整体力量薄弱的短板,让每家学会服务站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2020年年初,我们在调研中提出,把‘一条鱼、一只鹅、一个橘、一筐菜’进行有机整合,将4家学会服务站联合起来,成立象山县农业产业振兴学会服务站联合体,拧绳成股壮大力量。”象山县科协负责人表示。2020年6月,象山县农业产业振兴学会服务站联合体挂牌成立。本着技术共研、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原则,短短半年,联合体专家集中力量办大事,一些原本难以推进的问题迎刃而解,各项资源获得了有效利用。 单季杂交稻田空闲期间养上大白鹅,鹅粪可以肥田,稻米的品质有保障,每斤大米收购价涨了1元至2元,农户的种粮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在稻田里养鱼,鱼粪肥苗,秧苗净水,每亩能为农户增收2000余元。 针对农作物易发病虫害的问题,专家交流互助,将应用于养猪场的臭氧杀菌技术在果蔬大棚内复制,减少农药使用,让农产品更加绿色健康。 依托国家级学会的力量,象山举办了白鹅节和柑橘文化节等各项特色活动,让象山梭子蟹、“红美人”柑橘、象山白鹅即“两红一白”农业产业走得更强更远…… 各类农产品试点在象山取得成功,打响了品牌和名气,吸引全国农户前来“取经”求教。去年,象山大白鹅还成了宁波“扶贫使者”,来到兰溪、嵊州、仙居等地的稻田间。 发放小鹅苗后,陈淑芳时刻关注着微信群中的动静。小鹅换了新环境适不适应?养殖场消毒设施有没有跟上?一忙完手头的工作,她就与联合体的各位专家一起赶赴各地,深入乡间田头开展技术指导。 “下一步,我们计划再发放30万羽大白鹅苗,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轮作共养模式,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到农业现代转型中,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享受现代农业带来的收益。”陈淑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