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1月26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行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农民画创作者朱碧云的艺术之路

《听,春天的风儿吹过》

朱碧云(左四)带着学员把“碧云·艺课堂”搬到稻田

《“蒸”出一年好彩头》

    

    

    

    

    

    

    崔小明/文

    

    “这几天比较忙,有一件作品入选了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等联合主办的‘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美术创作展’,正准备给主办方寄作品。”在慈溪市横河镇朱碧云农民画工作室,朱碧云笑盈盈地说,“不管是创作还是获奖,去年都算是丰收之年吧,有10余件作品入选宁波市级以上展览。”

    农民画又称民间绘画,是农民朋友自我创作、自我欣赏的绘画,专业画家少有人问津。科班出身的朱碧云却对农民画情有独钟,不仅醉心于农民画创作,还致力于农民画推广普及。“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美术专业毕业后又回到农村当老师。我爱家乡的这片土地,用画笔描述农民的生产生活、喜怒哀乐是我的艺术梦想。”朱碧云说。

    因缘际会学美术

    20世纪70年代末,朱碧云出生于慈溪市横河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会吹笛子,擅下象棋,还写得一手好书法。“他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我们家有三姊妹,父亲鼓励我们读书,说只要愿意读,他就一直供下去。”在重视教育又有文化氛围的家庭中长大,朱碧云十分喜欢画画。“小学三年级时,一个偶然的机遇,影响了我的一生。”朱碧云说,当时横河镇组织中小学生绘画比赛,朱碧云的班主任罗浓娣看她喜欢画画,就鼓励她参加比赛。朱碧云画的是小女孩摘葡萄,经过学校初评后被送到镇里参加比赛。作品上交后,她生病在家休养了一段时间,比赛结果也没去打听。有一天,她坐在妈妈的自行车上去医院看病,路过镇政府门口时,看到橱窗里的一幅画很像自己画的。她赶紧让妈妈停车,走近一看,原来就是她的作品。她参赛的作品不仅获奖了,还被公开展出。朱碧云喜出望外,从此更加喜欢画画。

    “除了热爱,还因为一路有‘伯乐’相助。”朱碧云回顾自己的艺术道路,充满感恩。在横河镇彭桥中学读初中时,朱碧云的画画特长得到进一步的展现,引起校长钱昌湘的关注。钱昌湘鼓励她毕业时报考师范学校学习美术专业,将来当一名老师。后来,钱昌湘调到横河中学当校长,始终没有忘记这位勤奋而有艺术才华的学生。初中毕业前夕,钱昌湘专程来到彭桥中学找到朱碧云,让她去参加宁波中专美术专业入学考试。“那次,钱昌湘校长亲自带着我和他学校的几个学生转了几趟车去奉化考试,最后考上的只有我一个人。”老师的知遇之恩让朱碧云十分感动。毕业后,她放弃了在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横河镇,拿起了教鞭,成了农村小学的一名老师。“当时改革开放的浪潮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大家都想去城市闯荡,很多人不理解我的选择。但我自己知道,我属于这片土地。”朱碧云至今对当初的选择无怨无悔。之后的十多年间,朱碧云辗转多个学校,教过语文、数学、英语,但无论多忙,她都会像当年的老师一样,在每一届学生中重点培养几个爱画画的孩子,给他们创造参赛的机会,为他们指点艺术发展方向。在朱碧云的影响下,很多农村孩子走上了美术专业道路。

    无心插柳柳成荫

    朱碧云在执教的同时,没有放弃自己的专业,一直专攻工笔画。2005年,朱碧云的阿姨孙彩凤找到她,问她是否愿意转型从事农民画创作。原来孙彩凤从事农民画创作多年,在慈溪小有名气。这年因为健康原因,孙彩凤无法继续画画,便想物色一个传承人。此前,朱碧云对农民画并没有深入了解,所以她只答应阿姨试着画画看。

    同年,在阿姨的指点下,朱碧云创作了一幅农民画作品《七彩被》,描绘的是女儿出嫁、左邻右舍来帮忙缝制嫁妆时的喜庆热闹场景。这件作品由慈溪市文化馆选送到省里参展,竟然入围了浙江省群星奖。小试牛刀就有斩获,朱碧云开始关注农民画。随着研究的深入,她发现农民画虽然有点“土”,甚至有点“俗”,但描绘的都是她从小熟悉的村头田间劳作生活的场景,她逐渐喜欢上了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农民画。

    朱碧云的生活经历、专业素养和审美眼光让她创作农民画得心应手。她坚信,脚上沾满泥土,心中装着人民,画出的画才会有温情。她常常在田间地头采风写生,到茶山树林创作,很快她就在农民画创作上不断取得突破。与传统农民画人物造型比较夸张不同,她画中的人物比例更加匀称,形象更加生动。此外,结构布局时,她将各种技法糅合其间,使画面有立体感和纵深感,层次更加丰富。而在色彩运用中,她一改传统农民画浓烈鲜艳的风格,用色柔和淡雅,给人以清新唯美的视觉享受。更重要的是,朱碧云创作的题材来源于她熟悉的活色生香的生产生活场景,所以她的作品充满了人情味、烟火气,让人产生情感共鸣,很多人说可以从她的作品中找到乡愁。“我在这里度过了烂漫童年,奉献了青春年华。我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朱碧云把对家乡的热爱倾注笔端,绘成一幅幅画回报家乡。或许是天道酬勤,或许是实力使然,朱碧云每年都会有作品入选全省、全国展览。2014年,她创作的《上林湖畔杨梅红》荣获全国农民画展优秀作品奖;2016年,《五月杨梅红满山》入选“希望的田野·2016中国农民画作品展”;2017年,《谁道茶香不醉人》入选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中国精神·中国梦”中国农民画创作展……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以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为题材,创作了小女孩想念在一线抗疫的医生妈妈的作品《等你回家》,将亲情之爱和家国大爱融合在一幅画中,打动了许多人。在疫情得到初步控制时,她又创作了《听,春天的风儿吹过》,经媒体刊播后,让更多人看到战胜疫

    

    情的希望。

    2020年下半年,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东风,全国各地纷纷举办以农村题材为主的展览,各类比赛一个接着一个。朱碧云也迎来了艺术创作的井喷期。2020年,她共有13件作品获奖或入选宁波市级以上规格的展览,其中入选全国性展览的有3件。

    “碧”海赤心照丹青

    朱碧云在农民画领域取得的成绩受到专家们的肯定,也引起了当地的重视。2017年,横河镇专门辟出一片场地,为她开设了“朱碧云农民画工作室”。同年,她担任了慈溪市美术家协会农民画艺委会主任。

    如何借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让农民画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朱碧云一直在苦苦思考。“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农民画需要更广泛的知晓度和参与度。”朱碧云开始深入学校、社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公益讲座,讲授农民画的历史、特点、创作技巧等。2020年,她参加慈溪市农村文化礼堂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的点是慈溪市周巷镇登州街村,每次来回要花两个小时,她前后去了8次。2019年5月起,她开设了“碧云·艺课堂”,每期招收成年学员16名,义务授课。这件事在当地反响巨大,“碧云·艺课堂”每期推出时,名额都被“秒杀”,至今已举办了7期。大家学习农民画的热情非常高,学员既有机关干部,也有企事业单位职工,还有种粮大户、普通农民,甚至周边乡镇的人也慕名前来学习。72岁的胡玉飞从慈溪市崇寿镇来上课要转三趟公交车,但她一节课都没落下过。她说,从小看着农民画长大,小时候就有学画画的梦想,没想到古稀之年,朱碧云老师让她圆了梦。横河镇广播站站长戚丽敏是采访时认识朱碧云的,被她的执著和对农民画的赤诚之心打动,从此跟随朱碧云学习农民画。“这么多年,朱碧云老师坚持义务教学,当农民画推广的使者,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农民画的深厚感情让人敬佩。”在“碧云·艺课堂”学了一段时间后,戚丽敏的绘画水平大幅提高。“有一次,我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家人看,老公和孩子非常惊讶,怎么进步那么快!那一刻,特别有成就感。”

    朱碧云上公益课不满足于让学员简单模仿,她经常带着大家出去采风写生。她说,只有从简单模仿走向自主创作,才能领悟到农民画的真正魅力。

    去年年底,为了推动农民画发展,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专门成立了农民画艺委会,朱碧云担任副主任。她说,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相信农民画必将迎来自己的春天。

    (图片由朱碧云农民画工作室提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