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行走基层·乡村发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1月27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慈溪:百万新市民为第二故乡发展“添智助力”

向玲志愿服务站志愿者教老人垃圾分类。
李进(中)指导员工工作。
何勇波乡音工作室。

    

    

    记者 陈章升 慈溪市委报道组 张天叶 通讯员 张裕    供图 陈章升

    

    近日,慈溪新市民志愿者李秋月在桥头镇乡村数字自治平台——“桥头分”,发布农民公园“清爽行动”招募信息。不到一小时,这则“英雄帖”就吸引了30多名新老市民报名。“有了‘桥头分’,大家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更高了。”五姓村网格长毛传波说,以前,志愿者组织活动要挨家挨户动员。现在,他们“动动手指”便能完成信息发布,每次活动都有不少新市民参加。

    慈溪是工业大市,新市民有近100万人。长期以来,他们积极投身慈溪经济社会建设、文明城市创建,为第二故乡发展献策献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老市民的共同努力。”慈溪市新市民服务中心主任罗炯说,以村级和谐促进会为依托,慈溪积极带动新市民投身第二故乡建设。同时,持续推动“和促会”进基层网格,引导和鼓励新市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促进新老市民深度融合,共绘发展“同心圆”。

    

    投身志愿服务 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你好,安全帽不要放车兜,一定要戴上。”“大爷,现在是红灯,不能过马路。”……上周五一大早,在附海镇东海邮政局路口,6名身披“红马甲”的新市民志愿者正在维护交通秩序。其间,他们对不戴安全帽、违规停车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引导市民安全、文明出行。

    这6名义务交通劝导员来自慈溪首个新市民志愿服务站——向玲志愿服务站。在服务站里,热心志愿者有370名。“服务站自2018年3月成立以来,我们组建了6支志愿服务队。大家来自五湖四海,都想为第二故乡发展尽一份力。”服务站站长向玲说,三年来,他们还成为新老市民间的“桥梁”,化解矛盾纠纷约300起。

    传递文明之美,激发向善动力。去年4月以来,慈溪市新市民服务中心联合当地18个镇(街道)开展平安建设、敬老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吸引2万多名新市民参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增强了大家的归属感、幸福感。”新浦镇流动人员党支部书记何勇波说,近段时间,他们每天开展平安夜巡活动,带领志愿者前往村民家排查外地来慈人员情况,织密织牢农村疫情防控网。

    以“党音”为主旋律,以“乡音”为纽带,让流动人口“走遍天涯总有家”。2019年12月,新浦成立慈溪首个流动党员先锋驿站。一年多来,该驿站组建了“乡音讲师团”“乡音调解团”“乡音公益志愿队”等志愿服务队。“无论早晚,驿站每天有流动党员、志愿者服务新老市民。”新浦镇综治办主任王光海说,去年,新浦还成立新市民兼职网格员队伍,传递党和政府“好声音”,推动志愿服务深入基层。

    拉近新老市民心与心的距离,构筑城市文明流动风景线。这两天,上千名新市民志愿者在周巷镇开启了新一轮“接力赛”。去年5月以来,该镇每月推出文明主题活动,由辖区内文明村、文明单位“认领”承办。“弘扬文明乡风,我们新慈溪人不能落后。”志愿者谢益军告诉记者,本月,海莫社区接过“文明接力棒”,开展防疫知识宣传月活动,40多名新市民报名参加志愿服务队,共同管好“小门”,为社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参与基层治理 凝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慈溪新老市民和谐互融共同发展,并非一日之功。

    10多年前,因互不信任、难以融合,本地人和外来人员常常发生矛盾。慈溪探索设立村级和谐促进会,促进新老市民共同参与基层治理。10多年过去了,“和促会”已覆盖该市所有村(社区),吸引近10万名新市民活跃在基层治理一线。它的作用除了化解纠纷矛盾,为务工经商人员提供劳动就业、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外,还包括引导新市民参与村庄议事、助力乡村振兴等。

    “凝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我们既要创新相关管理服务模式,使新老市民互信、互惠、互助,也要推动志愿服务进网格,让他们参与基层治理。”罗炯说,近年来,慈溪市新市民服务中心积极推动新老市民共享城市文明发展成果,拓展和谐促进会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动员“和促会”骨干进兼职网格员队伍,推动“乡音调解员”进镇(街道)、村(社区)矛盾调解中心等,加快打造和谐促进会“升级版”。

    2017年,一批政治素质好、在村民中具有较高威信的新慈溪人,加入各村“和促会”的新村民议事委员会,使他们在基层治理中有了更多话语权。“设立新村民议事委员会,为新慈溪人参与基层治理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坎墩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新慈溪人在基层治理中多一点建议权,就是为慈溪发展增添新动力。

    让新村民议事委员成为老乡“代言人”,坎西村是坎墩街道“首吃螃蟹者”。4年来,坎西村新村民议事委员会定期召开集体会议,及时反映新村民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这个议事平台增强了我们的主人翁意识。”议事委员范德法说,去年,他们建议利用村闲置土地建设停车场,缓解村民停车难问题,“经村班子会议集体商议,这条建议被及时采纳。目前,坎西村已新增200多个停车位。”

    利用各村(社区)“和促会”建设基础,慈溪加快拓展新村民议事机构,完善新村民议事制度,引导更多新村民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议事委员这个头衔既是一项荣誉,也是一份责任。”罗炯说,当年,这些新慈溪人从五湖四海来到杭州湾畔发展创业,追求梦想。如今,他们成为老乡的“代言人”,积极参与各村(社区)重大事项决策。

    

    逐梦第二故乡 共建长三角黄金节点城市

    

    

    厚植创新创业、文明城市沃土,新慈溪人中涌现出一批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热心慈善等先进典型,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宁波中大力德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设备科科长万亚勇老家在江西一个小山村。多年来,这名从山沟沟里走出来的打工者通过不断努力,成长为企业的“技术尖兵”,荣获“浙江工匠”“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在他带领下,公司创新团队获得1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和发明专利,研发的行星回程测量仪更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我们公司主要生产电机和高精密减速器,进口设备多。以前维修这些设备,需要国外技术人员。”为了打破被动局面,万亚勇潜心钻研,独创“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嗅、用手摸、用脑想”的高端进口设备维修技术,在国外维修工人面前“挺直腰杆”。

    在慈溪实现创业梦想的,还有来自安徽的李进。2000年,李进独自来到慈溪打拼。如今,他创办的浙江力创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值已超2000万元,改变了相关芯片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在办公室,他展示了三样充满回忆的老物件:记录学习心得的笔记本、画满各种电路图的册子、裹着布片的小袋子。“21年前,妈妈把省吃俭用的钱塞在袋子里寄给我,叮嘱我在慈溪好好工作。这些小布袋是我日后自主创业的动力之一。”李进告诉记者,去年,他成立宁波力创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将为宁波输送更多智能制造自动化技术人才。

    为帮助新市民融入第二故乡,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慈溪打出政策服务“组合拳”。去年,该市依托村(社区)、企业成立16家新市民综合服务站,提供职业介绍、房屋租赁、矛盾调解、政策咨询、子女入学等服务。“感谢服务站牵线搭桥,帮我们解决租房难题。”新市民方勇说,逍林镇流口办、城建办工作人员近日来到大拇指新市民综合服务站,帮助外来员工申请公租房保障补贴,“以前要了解相关政策,我们只能上网搜索。服务站成立后,一有新政出台,站长就会通知我们,政府工作人员也会上门服务。”

    对于创业者而言,开发新项目、批量生产要花钱,建立销售渠道、开拓新市场更要花钱。为此,慈溪出台相关政策,通过项目资金扶持、开展对接活动等方式,努力为新市民创业团队和个人纾困解难。今年,慈溪市新市民服务中心、慈溪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还推出面向新市民的专项贷款产品,为他们创业就业、生活消费,提供信贷和项目扶持。1月6日以来,该市已发放相关贷款3000多万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