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1月31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

——开局之年聚焦“七个城”⑦

    

    

    

    

    记者 张昊

    

    一枝一叶总关情,民生幸福树标杆。

    人均GDP达到高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居副省级城市第3位、第1位,人均期望寿命达81.7岁,均优于全国水平;先后11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十三五”时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宁波阔步前进的每一个瞬间。宁波强化民生为本、共享发展,努力走出了一条高成色民生幸福之路。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如今,宁波站到了新的起点,勾画新的蓝图——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基本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字之差:凝聚新的使命追求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民生幸福领域的“模范生”,宁波责无旁贷。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如今,宁波在“七个有所”民生表述的基础上,结合宁波特点,提出了“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新愿景。

    “这七个方面,28个字,既是对十九大报告强调的内容的进一步贯彻落实,也是对‘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进一步实践探索。”市律师协会会长、浙江和义观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叶明认为,标杆就是样板、示范,更是榜样。每个方面都只是一字之差,却凝聚了宁波新的使命和追求。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也就意味着在发展理念、规划建设、社会治理以及群众满意度、获得感等方面都要走在前列。确立这样的目标,令人期待、催人奋进。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宋闻兵教授说:“怎么样才算民生幸福标杆城市?我想,就是百姓生活于其中很自在,向外人提起来很自豪,想一想未来很自信。”

    在他看来,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是一时性的政策安排,而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承载着共产党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的初心和使命。今天,百姓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顺应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求宁波推动民生改善再上层楼、更进一步,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高质量解决好教育、医疗、住房等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发展红利转化成民生福祉。

    北仑区新碶街道妇联主席黄伟君认为,面对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宁波的民生领域建设还有不少短板,在儿童友好、为老服务、老旧小区改造、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面向未来,宁波要以攻坚的勇气、踏实的作风,加大民生投入,办好民生实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民生幸福标杆”从愿景照进现实。

    叶明提出,我市城市治理不断完善,在生活垃圾分类、物业管理、文明行为促进等方面都推进了地方立法,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宁波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坐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同居民自律管理的良性互动,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让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民生无小事 枝叶总关情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构建与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相适应的现代化优质教育体系。是民生幸福标杆城市的题中之义。”宁波开放大学校长翁雪莲表示,该校将探索以“学习+”满足市民个性化、多样化的终身学习需求,持续强化供给侧改革,促进开放教育从“低成本规模化”走向“低成本个性化”,不断提高宁波市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能力。

    我市将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集团化办学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公民同招”机制,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办学。强化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支持宁波大学“双一流”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推动宁波诺丁汉大学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著名中外合作大学,

    

    

    推进浙江大学宁波校区、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建设,支持宁波工程学院等跻身国内一流应用技术型大学行列,力争引进、新建一至两所高水平院校。

    健康是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是民生幸福的重要标志。目前,宁波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数7.1张,比五年前增加1.6张,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12.2人,比五年前增加2.6人,基本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少出县”。

    为了打造全民享有的“健康宁波”,我市将完善重大疫情防控和救治机制,加快公共卫生临床救治中心等项目建设,深化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做实做优以家庭医生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实施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促进计划,推动宁波云医院平台迭代升级,打造全覆盖的在线医疗服务平台。

    去年,疫情之下,我市民生保障力度不减,困难群众生活“有保障”,全市9次启动物价补贴,累计向困难群众发放物价补贴1.78亿元;“十三五”期间,我市城区低保标准从每月744元提高到每月990元;在全省率先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全覆盖……织密多层次社会保障网络,托起市民稳稳的幸福感。

    我市将全面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纳入全省统筹,实现低收入群体医疗政策性补充保险全覆盖,推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探索共有产权住房试点。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培育智慧养老、医养康养联合体等新模式,积极发展“银发经济”,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让每一个老百姓过上更有保障、更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