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2月0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镇海建设高水平“创新强区” 打造高成色“人才金港”

“奇思甬动”中国(宁波)创客大赛举办

镇海区成立镇海中学校友总会和校友智库

乌克兰赛门索夫·尤里院士疫情缓解后果断回到镇海从事创新研发

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正式运行

    

    

    

    抢抓人才“第一资源”,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引领高质量发展、支撑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

    “十四五”新开局,长三角区域人才政策系列宣讲会在浙江创新中心开讲,镇海以“选择镇海、选择未来”为主题,递出“科创镇海 人才金港”橄榄枝,全程同时段直播收看量超过2.5万人次,三天内12个人才项目达成“雄镇英才”申报意向,“北上广深不再是双创人才的唯一选择”,毕业于剑桥大学的赵博士说,“宁波对人才的吸引力逐步升温,镇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建设高水平“创新强区”、打造高成色“人才金港”,镇海只争朝夕,唯有奋斗!回顾2020年人才工作,不平凡亦不简单,启动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国家级、省级重点人才指标列全市第一梯队;先行试点打造宁波“双创”普惠金融示范区;全市唯一入选浙江省新时代工匠培育试点地区;创新认定第一批民营企业管理人才29名……一份份成绩单、一道道沿路风景,绘就了镇海努力建设高素质人才首选区、高能级平台集聚区、高品质服务窗口区的美好画卷。

    

    以产聚智 构筑人才强力磁场

    

    

    镇海“面积小块头大”,以占全市2.5%的土地,创造了8.3%的生产总值、12.7%的规上工业总产值、13.1%的规上工业增加值,是宁波千亿级区县(市)之一。然而,面对土地开发强度日益加大、人才招引、项目承载压力不断加剧的实际,镇海如何做到创新突围?

    去年以来,镇海开展密集调研,先后考察苏州、合肥、深圳等地,出台建设高水平创新强区决定,谋划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布局新材料、智能制造两大科创高地建设,优先支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2020年共吸引256个重点产业领域人才申报“雄镇英才”计划,引进集聚49个高层次人才项目,“以产聚智、产才融合”方向更加清晰、步伐更加坚定。

    全球疫情冲击,带来人才“回流”机遇。镇海快速响应,出台疫情期间加强招才引智一揽子举措,新布局英国、日本、波兰海外联络站点,全年组织云上招聘63场次,开展“奇思甬动创客大赛”“百名博士镇海行”“揭榜挂帅”等20余场人才活动,实现人才引进逆势发展。数据显示,2020年,镇海引进培育特优以上人才19人;自主申报入选国家级、省级引才工程指标分别列全市第一、第二;新增大学生数增长25%。

    外引新才,内唤家雁。去年10月2日,110多位活跃在商界、政界、科学界、医学界的镇海中学校友齐聚梓荫山下,一同见证镇中校友总会成立仪式。凭借“校友总会+地区分会+行业专委会”模式,镇海已建档全球校友信息库9000余人,织就了一张本土人才回引网络。“尽一切所能回馈家乡”,韦尔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虞仁荣是85届镇中校友,也是首批聘任的10位“智库校友”之一,他为家乡的快速发展感到振奋,也愿意发挥团队技术研发等优势,为发展壮大宁波集成电路产业贡献力量。在他的推动下,不久的将来,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将在镇海甬江畔拔地而起,成为集成电路、电子科技、新材料等相关领域人才的成长摇篮。

    在首届镇中校友创业创新大赛颁奖典礼上,年轻的“95后”镇中校友戴恺一鸣惊人,勇夺大赛一等奖。“作为一名镇中学子,我很高兴能够回到镇海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借助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戴恺的创业团队将实现线下零售场景的数据化变革,现已和可口可乐等多个知名品牌达成合作。据悉,通过镇中赛事引才、以才引才等渠道,镇中校友创业创新基地及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沿线已集聚“镇中系”项目24个、投资金额超过6.5亿元。

    高能级平台,集聚高素质人才。近年来,镇海始终抓牢栽树工程,着力打造“战略引领、创新策源、成果孵化、企业创新”的平台集群发展格局。2020年,甬江实验室拆迁地块协议清零,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完成首批招生计划,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两大院所实体化运行,启迪科技园、哈工大校友创业创新基地、战略协同创新产业园落地开园,新增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4家,市级院士工作站2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4家,发明专利授权297件,主持制修订国家标准12项。一条甬江北岸的科技创新带串珠成链,已然成为吸引人才创业创新的强力磁场。

    

    精准滴灌 助力人才破茧成蝶

    

    

    人才引得进,更要扶得好、育得壮。镇海始终聚焦人才项目全生命周期,针对不同阶段发展需求,创新推出“561”数字管理模式,以政策链、培育链、升级链,助推人才企业发展壮大,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

    由中科院材料所研究员王磊博士领衔的浙江糖能科技有限公司,入选“雄镇英才”计划仅一年时间,便已成功入选2020年度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多亏了区里的‘五位一体’政策扶持,帮我们顺利解决了科研人员创业‘有技术没资金’的起步难问题。”王磊博士表示。目前,公司已着手建设千吨级的呋喃环衍生物产品生产线,投产后年销售量可达150吨,力争在国际行业领域占得一席之地。

    王磊博士提到的“五位一体”政策扶持,是镇海针对初创期人才项目推出的一项全方位扶持举措,包含创业资助、基金支持、贷款贴息、厂租补贴、发展激励5项扶持举措,帮助企业起好步、开好局。

    经过三年扶持培育的人才企业,镇海将根据结题验收结果,择优列入成长示范型重点培育名单,再给予三年的要素资源、金融支持、发展补助、市场开拓等“六个优先”支持,并结合项目产业化需求,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扶持。“经过初创期的研发探索,我们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智能图像处理技术,正在谋划如何进行产业化推广,‘六个优先’扶持举措切中了我们的发展痛点。”博天科技创始人梁红博士说道。去年,在镇海有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下,该公司的文明服务考核辅助智能系统,成功在骆驼街道行政服务大厅安装应用,取得良好示范效应。

    同时,镇海对于发展迅速、技术先进性、商业价值已明显超越原评定等次的人才企业,还可打破“一评定终身”,有机会享受最高“一企一策”的扶持等次升级。在近期人才企业走访调研中,区委主要领导欣慰地看到,镇海人才企业发展态势较好,很多人才企业已经实现从研发向产业化的跨越式发展,涌现出韧和科技、阿凡达半导体、信智自动化等一批高成长、备受社会资本青睐的人才企业,“人才企业向我们要土地是好事,说明企业成长快、发展好,要全力支持落实。”去年,12家企业列入区级成长示范型重点培育名单,13家企业在甬股交集中挂牌,1家企业入围宁波市科创板拟上市企业储备库,累计获得社会资本投资超过1亿元,10余家企业提出需要扩大生产、需要新增生产场地3万余平方米。

    “镇海不看帽子看本事,民营企业家也能被认定为区级高层次人才,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荣誉感。”昌扬机械董事长孔燕成,仅用短短5年时间就将一家小作坊变成了全区首个省级隐形冠军企业,被认定为该区首批民营企业管理人才。为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动能,该区创新民营企业管理人才认定办法,聚焦经济贡献、社会贡献、企业贡献等综合评价标准,首批认定29名民营企业管理人才,给予高层次人才服务待遇。

    2020年,全市首张技师技能等级证书在镇海诞生。这是该区推进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的有益探索。镇海石化建安工程有限公司职工刘炜拿着首张证书兴奋地说,“没想到我在单位考的证能被社会和政府认可,还可以申报享受区里的技能人才政策,真是太便利了。”据悉,2020年,镇海在全市率先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新建技能等级认定实施单位7家,认定人数居全市第一。

    人尽其才,才彰其用,镇海给予人才(企业)阳光、雨露和土壤,助力人才破茧成蝶、助力企业健康成长。

    

    拴心留才 打造人才首选城区

    

    

    要事用心,人才放心。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众多刚刚起步的人才企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对此,镇海围绕人才企业最急处、最缺处、最要处,健全区领导直接联系、人才专员点对点服务机制,以精细精准服务助力企业“两战全胜”。

    面对疫情,镇海在全市率先延长人才企业扶持期半年,实行扶持资金预拨付,预拨资金1109万元。通过出具一份电子承诺书,不足7个工作日,人才企业贝诺科技顺利拿到105万元扶持资金。“去年2月11日复工后,设备升级面临的资金缺口一直困扰着我们。这次资金预拨付,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公司董事长魏亮亮说。同时,镇海还在全市率先实施“双创”普惠金融行动,设立全市首家人才专营支行,人才基金直投企业11家,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慢等问题。

    日前,宁波易赛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开展生物实验过程中,碰到了一系列棘手的难题。根据有关要求,研发需要用到共聚焦显微镜,但是作为初创企业直接购买压力较大。原本为此烦心的公司带头人刘猛六,在助创专员的牵线搭桥下一展愁容,成功与宁波大学医学院达成实验室共享合作,顺利解决了模型细胞研究所需要的设备条件和严苛环境。他说,“镇海为人才项目配备了助创专员、法务专员、财务专员、金融规划师‘三员一师’服务团队,就像事业‘合伙人’一样,真正帮我补上了企业发展短板。”

    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镇海持续推进“数字改革”赋能人才服务。去年以来,镇海对67项涉及人才招引、项目落地、创业创新、生活保障等人才服务进行梳理,集成10项人才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服务清单,目前正在推进大学生在镇海“一件事”掌上办、马上办。

    “日常生活中,常常有许多贴心的小事,让我感到在镇海有一种归属感。”从镇海大剧院走出,刚刚欣赏完艺术节表演的曹均博士,牵着家人的手,微笑着表示。镇海面向高层次人才推出人才“梧桐码”,只需亮码,便可享受健身、疗养、旅游等10项专属服务,这使得“梧桐码”成了镇海人才圈的热门使用软件。

    急人才所急,想人才所想,镇海竭尽全力带给人才“家”的温暖。今年,坐落于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和新城片区的两处人才服务综合体,将面向人才朋友免费开放;锦绣曙光青年人才公寓将完成改造提升,全年还将新筹建600套以上人才安居房;还将向人才子女进一步开通优质学校“绿色通道”……

    优良的双创环境、贴心的服务举措,两者相辅相成,大大提升了人才在镇海的幸福感,诠释了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区)的丰富内涵。

    

    撰文 沈孙晖 郑祖轩 供图 镇海区委人才办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