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新貌(吴大庆 摄) |
|
新兴产业方兴未艾 |
|
电力扩容服务民生 |
综合实力再上台阶。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0.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1%,增速位列宁波区县(市)第一,总量位列宁波第四; 工业经济量质齐升。2020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71.51亿元,同比增长9%,高于宁波平均3.8个百分点,增速已连续三年位列宁波区县(市)首位; 外贸形势稳中向好。2020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达975.2亿元,同比增长3.1%,占同期宁波市进出口总值的10%; …… 这一连串可喜数据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去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余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余姚重要回信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迎风奔跑、逆势快上,为发展聚力、为企业赋能、为城市添彩、为小康增色、为治理提效,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产业转型 逆势中增创优势 近日,余姚举行本年度首次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验收会,宁波长振铜业有限公司、浙江晟祺实业有限公司、宁波乔士橡塑有限公司3家企业承担的项目通过验收。 工业是余姚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余姚围绕产业转型发展核心,以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智能经济先行示范区创建为引领,聚焦新材料、光电信息、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有基础、有优势的产业,全面推进智能经济先行示范区创建,实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同时打造中意宁波生态园、余姚人才创业园等一批支撑产业集群发展的重大平台,借势借力引进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哈工大(宁波)智慧科技产业园等科研载体。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夯实了余姚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地的“四梁八柱”,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规上工业、高新技术、装备制造、“246”产业等增加值增速均位居宁波第一。 余姚还建成投用科技大市场(科技人才超市),搭建完成余姚智能家电工业互联网平台。去年新增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家,新引育高层次人才795人,净增高新技术企业93家,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居全省第三,入围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创建单位。 余姚整合提升开发园区,完成甬西智能科创走廊概念规划编制。中意宁波生态园新投产项目21个,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园挂牌成立,机器人智谷小镇核心区初具规模,智能光电小镇产值达到160亿元。新增“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7家、宁波市级以上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企业22家,新增上市企业3家、过会1家,舜宇集团首次入榜中国企业500强。创建成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家用电器)。 走进地处中意宁波生态园的甬矽电子公司新厂房,几个千级、万级、十万级的无尘车间排列在长条形的厂房中,一台台设备高速运转,上游客户的晶圆等在这里完成封装、测试,最终成为完整的芯片,贴装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家居、数字电视等内部。 短短三年间,甬矽电子建设以模块封装、射频前端模块、电源模块、球栅阵列封装等为主的高端芯片封装测试研发、生产及销售基地,产值不断翻番。为了赴上5G更新浪潮,去年年底,总投资达127亿元的甬矽电子二期项目全面开工。待二期项目完工后,该生产基地封装水平将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现代农业比翼齐飞。余姚完成粮食生产面积40.6万亩,生猪出栏能力达26万头,“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列入国家部委试点,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各1个,培育无公害农产品36个,“余姚樱桃”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创建成为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 城乡品质 融合中不断提升 穿行在余姚河姆渡镇,这片古老的土地让人感受到勃勃生机与活力。 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河姆渡镇积极打造全程5公里的集古村旅游、水乡风光、农耕体验等于一体的“茭美古渡”示范线,将农耕文化印象馆、浪墅桥古村落、茭白种质资源圃、茭白田甲鱼养殖示范基地等“美丽节点”串珠成链。当地还深入挖掘示范线沿线各村特色,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绿色赋能、景村互融,重塑“一核两岙三岸”的美丽乡村新格局。 马渚镇有条马渚中河,是大运河的一段。依托姚江、中河等镇域水系,马渚镇积极发挥“运河古镇”优势,完善镇域绿化网络,大力推进中河北侧绿化工程,打造了占地6亩的休闲绿地公园。同时,该镇开展“运河风情”乡村振兴文明示范线创建工作,以“运河”为轴,将沿岸历史遗存和人文精华串珠成链。如今,马渚的运河文化、稻作文化、田园党建文化与自然风景等元素有机融合,运河两岸焕发勃勃生机。 去年,余姚继续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创建省美丽城镇样板镇1个,成功举办宁波市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暨乡村产业振兴现场会;新增国家3A级景区3个、省3A级以上景区镇12个、A级以上景区村52个,创建成为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 城乡品质的改变,离不开设施建设的投入、基础承载能力的提升。5G基站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荷梁线改建一期等项目实现开工,G228古乍线(黄箭山至姚东大桥)改建等工程完工,余梁公路北延跨姚江大桥、胜陆公路草籽岗隧道贯通,姚江上游余姚西分调控枢纽通水通航,南雷南路两侧、高铁新城等重点区块高标准开发,“阳明古镇”府前路历史文化街区一期实现开街……随着这些项目的推进和完工,余姚城乡功能日益完善。 2020年,余姚市供电公司加速配网自动化建设,累计完成491台智能开关、200套故障指示器安装,自动化设备安装覆盖率达72%,线路智能化率达80.26%,故障率下降49.72%。供电可靠率高达99.99%。电网补强三年间,该公司已累计投入电网建设资金33.8亿元,输变电工程累计投产22项,新增变电容量125.7万千伏安,使余姚市生产生活用电品质得到大幅提升。余姚中心城区进入“不停电”时代。通过供电数据看经济发展,去年,余姚全社会最高负荷达到234.45万千瓦,同比增长14.07%,全社会用电量再超百亿千瓦时,增速居宁波市北三县首位,实现经济发展逆势上扬。 民生福祉 补短中持续增进 前不久,余姚表决通过了2021年余姚市十大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涵盖环境整治、交通出行、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就业培训等多个领域。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余姚把改善和保障民生摆在突出位置,努力补齐各项民生短板。去年该市近八成支出投入到民生领域,资金达到100.3亿元,确定的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山区流动医疗服务”让四明山区3个乡镇12个无乡村医生的村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让农民从“有水喝”到“喝好水”,受益人口3.87万;全市1006台住宅小区电梯推行电梯运维安全综合保险工程,为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出行提供保障…… 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为群众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城乡民众都充分享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去年,余姚第11次荣登“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余姚积极做好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市人民医院肿瘤治疗中心投用,医养结合、三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稳步推进。本市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37%、99.65%。启动“滴滴”智慧养老平台试点。市级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覆盖。 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新(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20所,基本完成低小散幼儿园整治,开工建设北师大余姚学校,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成率达99.1%,与宁职院成功签约合作共建余姚校区。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加快,3处遗址入选省十大考古重要发现,井头山遗址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市公共文化中心建设稳步推进,阳明文化周活动成功举办,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320个,农村文化礼堂实现全覆盖,邵家丘村、西街村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村”。 生态环境 攻坚中逐步改善 高标准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等上级专项督察整改。突出源头治污,整治“低散乱污”企业507家,淘汰关停落后产能项目15个。统筹推进“五水共治”,姚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启动实施,市域污水主干管网输送复线工程建成投用。 开展空气质量提标进位行动,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治理企业30家、淘汰老旧营运车辆558辆,PM2.5浓度降到每立方米28微克。推进一般工业固废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建设,加快创建“无废城市”。 开展“六清六净”专项行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力推进,创建成为“基本无违建县(市、区)”。完成废弃矿山整治42个,消化“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9816亩,创建成为省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 奋斗目标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还是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启动实施之年。对此,余姚市主要领导表示,要把握大势,面对大变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抗击大风险中创造大机遇;要凸显优势,立足大战略主动融入、谋求融合、强化融通,在打开新空间中构筑新格局;要蓄力起势,锚定大愿景一张蓝图、一以贯之、一抓到底,在守正创新中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为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奠定坚实基础。重点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1 致力战略融入,开拓开放发展新局面。加快全市域、全方位、全要素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推进接沪融甬联杭,借势借力打开区域发展新空间。 2 致力产业升级,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深化制造业全域产业治理,推动“二产增效”,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地。 3 致力品质提升,增强现代城市魅力值。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开展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发力“三改四融五突破”,高标准建设现代城市。 4 致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聚焦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5 致力生态建设,绘浓青山绿水主色调。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6 致力民生改善,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全生命周期民生服务体系构建,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群众。 7 致力效能增强,营造唯实惟先好氛围。坚持政治引领,提高行政质量、效率和政府公信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撰文 孙吉晶 谢敏军 图片除署名外由余姚市委宣传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