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2月03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肥药减少

化肥农药用量 连续5年负增长是怎样实现的?

宁海力洋镇古渡村张家山塘水稻肥药双减示范方指示牌。(资料图)

鄞州区姜山镇蔡郎桥试验地块。(资料图)

姜山新张俞村连片麦田。(孙吉晶 摄)

    

    

    

    记者 孙吉晶 实习生 戴雯菁 通讯员 康庄严

    

    近日,浙江省植保检疫与农药管理总站公布了2020年省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名单,我市共入选14个示范区,其中位于奉化区江口街道及西坞街道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通过采用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技术和措施,培育稻田生态系统,达到水稻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同时,在示范区建设中强化病虫害监测预警,减少防治次数和农药用量。据介绍,示范区创建后,农药用量减少30%,稻田害虫天敌、中性昆虫种群数量明显提高。

    近5年,我市积极倡导“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大力推进化学农药减量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到去年底,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5年实现负增长。

    

    

    小麦产量不减

    

    

    

    

    在宁海茶院乡沙畈塘,目前小麦已经抽出嫩叶,连片的稻田绿意盎然。宁海县眉浓农机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兴养承包了沙畈塘360亩稻田。今年种植了200多亩小麦。

    2018年以来,在省农科院以及市、县两级农技推广部门的指导下,王兴养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浙沪麦区小麦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建立与示范”,并承担了浙江省农业投入化肥定额制示范方宁海点的建设。

    今年由于受寒潮影响,小麦生长比较缓慢,1月24日,王兴养叫了4个小工,对小麦进行了第一次施肥作业。王兴养介绍,小麦生长期一般施两次化肥,过去两次肥料用量25-30公斤,现在减少到了20公斤左右。同样,农药也少用了两次。一亩地化肥成本下降20元,农药成本下降60元。“按200亩计算,一年能省下不少开支。”他说。

    在技术保障下,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小麦的产量却没有下降。去年,王兴养的小麦平均亩产量为250-300公斤,最高的达到350公斤。

    鄞州区姜山镇虎啸漕村的农乐果蔬精品园,是鄞州区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治理的一个试点,面积共计500亩。园区通过采取高温闷棚、水旱轮作、配方施肥等多项土壤连作障碍综合防治技术,培育健康土壤,生产优质农产品。眼下,大棚里正在轮作蔬菜。农乐果蔬精品园负责人叶圣鸟告诉笔者,过去他们基于传统生产模式对农作物进行施肥施药,试点以来,主要施用有机肥和配方肥,减少不合理用肥用药。去年,施用有机肥50多吨、配方肥5吨,化肥使用量比上年减少200公斤以上。“我们有专门的病虫测报技术,还有区农技站发下来的施肥建议卡,能够提前对农作物进行预防,前期做好措施,就能减少后期施肥施药,不合理用肥、用药量就是这样减下来的。”叶圣鸟说。

    “十三五”以来,针对化肥亩均施用量偏高、施肥不均衡、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我市着力探索化肥高效生态使用技术。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成10个以上化肥限量施用示范基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34万亩,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3%,减少不合理施用化肥1093吨。去年共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12.6万多吨、作物配方肥1.2万吨,带动全市应用商品有机肥51万亩、配方肥56万亩以上。通过政策扶持引导,有效促进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落地。

    近5年,我市累计投入997万元资金用于推进绿色防控技术,绿色防控面积逐年提升。据统计,5年间全市累计开展绿色防控示范面积50.2万亩次,累计推广面积558.7万亩次。截至2020年,全市主要粮食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43.2%。防控技术水平的提高,极大地推动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技术集成

    拓展化肥农药减量模式

    

    

    

    

    实现化肥农药用量负增长,需要各方齐心合力。

    近年来,我市通过“控制虫害、使用新型化肥农药、改进用药方式、精准施肥施药、统防统治”等技术路线,扎实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有效实现稳粮增收、优化生态环境。

    在农业“两区”和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推广非化学防治技术,是我市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的主要手段之一。该技术运用以性诱捕器诱杀、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和色板诱杀等“三诱”技术为核心的非化学防治技术措施,有效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虫害。据市农业农村部门统计,非化学防治技术示范区比非示范区农药每亩减少用量约15公斤。至2020年,全市建设生态修复示范区20个,核心面积在5000亩以上,对周边有效辐射面积在20万亩以上。

    土壤好,水稻、蔬菜、瓜果才会健康生长。2019年以来,“万家

    

    主体”免费测土服务在新型经营主体中推开,并积极推行“一户一业一方”,(一个经营户、一种主导产业、一个施肥配方),实施精准施肥模式。2020年全市采集并检测分析代表土样1652个,通过掌握耕地地力现状以及变化趋势,更好地为“因土施肥”提供数据支持。

    据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土肥技术人员介绍,近5年,我市累计完成田间试验138次,开展化肥利用率、配方校正、新型肥料等试验,建立完善水稻施肥指标体系,制订了单季晚稻化肥减量施用技术规范,出台了主栽蔬菜施肥技术指导意见,并充实了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的高效施肥技术储备。

    推广配方肥,是促进化肥减量的重要举措。为推进配方肥料和配方施肥技术落地应用,农业技术部门与生产企业合作,大力推广配方肥料。农技部门提出作物施肥推荐方案和主推肥料配方,生产企业则按方生产和供应配方肥料,集合农技部门的技术指导优势和当地肥料企业的生产营销优势,共同连通“测配产供施”一条龙服务。我市配方肥应用从无到有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水稻专用肥应用达到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50%左右,氮肥使用量比5年前减少约5%。我市配方肥推广应用工作在全省领先。

    鄞州区去年推广配方肥2000吨,数量居全市第一位。“现在农户的绿色防控意识越来越强,他们自己也会去购买配方肥料,全区一年实际的配方肥用量不止这个数。”鄞州区农技推广站站长王斌介绍,农技部门不断进行田间试验,现在全区共设立了16个测土配方肥示范方,面积达5000亩。去年,该区化肥、农药用量分别比上年减少100吨和5吨,超额完成了市定任务。

    基于测土配方施肥成果,我市研发了30余种主推作物肥料配方,为作物精准施肥奠定基础,并调整肥料结构和功能,实现减少施肥次数、提高施肥效率的目标。此外,技术部门结合有机肥替代、沼液浓缩肥研发和应用等,不断丰富化肥减量增效的技术模式。如象山县西周镇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通过集成应用水稻侧深施肥、缓控释配方肥技术,在确保稳产的条件下,减少氮肥用量两成左右,施肥减少1-2次;慈溪市桥头镇立新农业合作社通过选用水溶性肥和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减少肥料用量30%以上。

    “十三五”以来,我市把配方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列入补贴范围,并加大了对商品有机肥、绿色防控技术的补贴力度,市、县两级财政投入相关补贴资金在5000万元以上。

    

    持续推进

    减量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十三五”期间,我市提出农业发展战略,打造绿色都市农业强市。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作为一项生态环保的农业技术,对创造绿色空间和更好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更丰富的优质安全农产品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尽管我市肥药减量增效工作勉力前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过量使用、不合理施用肥药的问题仍然明显存在,且现阶段受粮食补贴减少、技术措施局限、人员力量制约等多方面原因影响,进一步推进肥药减量面临更大的挑战。

    业内人士表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这是新时代既定的新方向、新道路。从这一点来说,肥药减量增效既是一项技术措施,也是一项政策工作。

    要进一步集成减量增效技术模式,挖掘节本省工增效突破点,提高肥药减量技术效能,实现农民近期利益与政府长期规划相呼应,农民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相并行。

    创新服务方式,扩展服务群体。积极探索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模式。更新优化现有信息系统,升级优化智慧施肥APP和绿色植保APP,通过手机终端向种植户开展施肥推荐和用药指导,推进智慧化、社会化的施肥和植保服务,进一步扩大肥药减量增效技术的服务群体。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