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敏)中医药正成为建设“健康宁波”的有力支撑。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宁波市中医药大会获悉,目前宁波全市共有中医类医疗机构360家,有注册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4628人,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为保障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这几年我市不断优化中医药政策环境。市政府将中医药工作纳入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政府年度工作目标。2010年出台《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率先实施中医财政专项补助政策。2016年成立中医药管理局,加强中医药工组织领导。2017年制定出台《宁波市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中医药发展方向、目标和任务。2018年将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列入《健康宁波2030行动纲要》十大行动;同年,印发《宁波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实施“五大项目”建设,推动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我市各级财政部门积极履行投入责任,近五年来,对全市中医医院投入显著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其他公立医院支出的同期增幅。 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有力推动了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市中医药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目前,全市共有中医类医疗机构360家,其中公立中医类医院11家,实现区县(市)全覆盖;全市二级以上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均设立了中医科和中药房;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建设了145个中医馆。全市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97.41%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1.01%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 中医药学科建设不断进步。据统计,宁波市目前共拥有市级以上中医药重点学科专科42个、市中医药传统特色学科5个,市中医院内分泌科被列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近五年,全市累计获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57个,省中医药重大科研项目2个,获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9项。 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据统计,全市现有注册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4628人,拥有市中青年以上名中医(药)师189人,其中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0名(包括省国医名师2名),省级名中医10人。特别是去年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建立中西医协同的救治机制,全市定点医院收治148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中医药治疗参与率96.6%,累计向医务人员和一线防控人员发放中药预防方剂17万余帖,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独特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