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2月18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牛台、牛丈、牛阿回……

“牛”眼看宁波,背后故事多

曾经寂寞的牛郎漕河畔如今高楼林立
北仑黄牛岭下的璎珞村
拆迁后的牛郎漕村正建新楼盘(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穿过“疫”视眈眈的鼠年险路,迈上牛年大道。歇气之暇,盘点一下宁波的“牛”字地名。

    和“鼠”字地名相反,宁波“牛”字地名数量众多,仅余姚、象山两地就有近50个,加上其他地方,总数很多。如此众多的“牛名”,背后有啥故事和渊源?

    

    徐雪英 

    

    一

    长江文明是在稻作世界里诞生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便为其中代表之一。该文化遗址以发达的耜耕稻作农业、高超的干栏式建筑和独特的制陶技术,反映了7000年前长江下游一带原始文明的发展盛况。遗址文物显示,早在7000年前,这一带先民已把牛纳入了自己的生产生活圈,他们已经开始驯化野生,并利用野牛大铲子般的肩胛骨制成骨耜翻耕农田,对当地稻作农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接下来的几千年里,牛和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除提供珍贵的食物资源外,牛还替人类分担繁重的体力劳动,渐渐成为农耕社会勤力财富的象征。拥有耕牛的数量甚至成为特定时期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准之一。

    如春秋战国时期,为保证国内耕牛的数量和质量,秦国曾出台“厩苑律”,定期对厩苑里的耕牛进行评比,正月里还举行耕牛大考核,考核优秀的有赏,考核低劣的受罚。汉代则用“盗马者死,盗牛者加”等刑法来保护耕牛。明代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更是爱牛,下令全国严禁宰杀耕牛,让敬牛成为那个时代的共同意识。

    因为有这份特殊情感,所以人们在给地理实体,尤其是山丘、海岬等自然地理实体命名时,牛成为常用的命名理据之一。

    二

    海曙、余姚两地之间有座界山,该山东南属海曙章水镇,西北属海曙横街镇,西面属余姚市,因山形似牛,得名牛山。但牛山不止这一座,慈溪、奉化、象山等地也有,都因山形似牛而得名。鄞州咸祥还有犊山村,因村西有形似牛犊的小山而得名。宁海桥头胡有金牛山,因形如犀牛而得名犀牛山,后谐化为金牛山。

    桥头胡除金牛山外,还有眠牛山。和昂扬的金牛山相比,眠牛山低矮得多,海拔才57.3米,酷似一头独自卧伏着的睡牛。眠牛山虽低缓,名气却很大。山上藏有数个水潭,潭水清澈,常年不涸,被当地人视为吉祥福地。传舜帝就曾来此巡视,有“舜登台”遗迹留存。又因地处象山港口,为旧时海路隘口,有烽火台遗迹留存。

    睡觉的牛山还有宁海西潘旁的牛眠山和镇海汶溪北的牛眠山,它们也都因有形似眠牛的山峰而得名。汶溪牛眠山往东还有一山,海拔157米,比110米的牛眠山略高些。远看两山,就像眠牛和牛郎相伴相守着一样,因命名此山和郎山,是画面感和温馨感较强的两座故事小山。

    东钱湖也有睡觉休息的伏牛山,传春秋时大夫范蠡辅佐勾践复国成功后,曾携西施来此隐居一段时间。为纪念他们,后人改伏牛山为陶公山。又传范蠡隐居东钱湖期间,常垂钓于牛头渚,故牛头渚又称“陶公钓矶”,曾为钱湖十景之一。

    三

    除山丘如形态各异的牛,一些礁石、水塘、山岭、石桥等地理实体也因被比拟成牛,而成为宁波“牛”字地名系列成员。

    鄞州瞻岐有黄牛礁,该礁现存暴露面积约150平方米,最高点海拔11.2米。因岩石系黄色,形如牛而名,2012年围垦入鄞州大嵩围涂工程内。

    象山西周有牛游塘村,因村东有一水塘,称牛游塘,村以塘名;鄞州横溪有牛泥塘冈,因山形如牛,冈上有黄泥水塘而得名;北仑大碶街道有黄牛岭,为旧时璎珞通嘉溪山路。因山形似牛,土质黄色,岭过“牛背”而名。

    除这些“牛”字地名外,宁波还有很多局部状如牛的“牛”字地名。如海曙龙观五龙潭景区境内的牛头山,以山形如牛头得名;镇海汶溪西北的牛角山,以其峰形如牛角而名。

    北仑新碶有牛头桥,民国时村庄发生瘟疫,村民以为牛头桥与牛瘟有关联不吉利,遂迁桥重建更名牛眠桥,寓意似牛安眠,保佑太平。后村也以桥名。

    海曙章水有牛背脊,村民主姓沈,清末从今余姚市大岚镇柿林村迁入。因村落地貌似牛背脊而得名。同样命名的还有象山南田岛上的水牛背,该山海拔322米,因山体像水牛的背脊而得名。

    宁海一市镇有牛台,当地文献记,元至大年间褚姓自天台新丰里迁此。因村在眠牛山落脉处,地形又似牛腿,故名村为牛腿,后雅称藕台,现谐作牛台。

    象山鹤浦有牛屎礁,面积900平方米,海拔4.2米,因该礁石像大牛拉在海上的一堆屎而得名。类似的还有象山渔山列岛的牛粪礁,俗名牛屙礁,是宁波“牛”字地名中“味道较重”的两位成员。

    “重口味”的还有象山下沈、西周交界处的尖比山,该山海拔459米,当地人认为其形若牛身上的牛蝍蜱(亦称牛车螂,牛身上的一种寄生虫),故名蝍蜱山,后谐化为“尖比山”。

    四

    牛头、牛角、牛背、牛腿、牛屎、牛寄生虫,这些都成了地名,那牛轭、牛栏、牛场以及放牛的牛郎自然也可列入“牛”字地名理源之列。

    余姚梁弄有牛轭丘,因村旁有一丘田形似牛轭而得名。以牛轭命名的还有三七市镇的牛阿回桥,该桥原名牛轭汇,因官桥浦流经此处,弯曲如牛轭,桥建其上而名,后简作今名。余姚河潭路旁还有牛轭漕,以漕斗形似牛轭而名。江北洪塘则有牛轭邵,以村内水漕状似牛轭,住户以邵姓为主而名。

    象山石浦有牛栏基,为半招列岛主岛之一,因岛上有峰形似牛,岛以峰得名牛栏基。牛栏基主峰上旧有牛栏基台,清乾隆间置,属昌国卫汛,驻瞭兵5名,今遗址存。

    象山爵溪有牛丈岙,现地名谐化而成,其来源说法有三:上牛丈岙《郑氏家谱》记,此地以前户户养牛,高大如象,故称牛象岙。因方言“象”“丈”同音谐化而成。另说刘姓建村,出入须走羊肠小道,故原名刘肠岙,后讹化为现名。又说此处山草茂盛,为昔日放牧佳所,故称牛场岙,后讹化成现名。

    鄞州通途路与中兴路交叉口原有牛郎漕村,村南有漕河形如牛轭,漕边又独居一徐姓渔民,孤如牛郎,故名牛郎漕。2013年这个早成闹市的村庄被拆迁,现正建楼盘。

    如此众多的“牛”字地名不仅体现了旧时宁波人对牛的珍爱之情,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牛力在旧时宁波使用之广泛,为研究宁波地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