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理论周刊·学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2月25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 打造长三角重要创新策源地

    

    

    

    林承亮

    

    甬江科创大走廊是宁波发力“科技争投”,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引擎。要围绕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着力提升创新能级,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打造长三角重要创新策源地。

    一、充分认识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对宁波的重要意义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科技自立自强要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实现重大科技领域安全可控。过去较长一段时间,我们把技术引进作为创新发展的主要手段。事实证明,仅仅依靠技术引进无法解决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问题,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随时会有被“卡脖子”的可能。国家现代化首先要科技现代化,摆脱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对国外的依赖,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宁波是我国经济发展重地,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甬江科创大走廊作为宁波科技创新的主要发动机,理应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提升作为大走廊建设的重中之重,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宁波力量。

    从宁波自身发展来看,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研究能力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宁波拥有39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这些单项冠军企业之所以在行业内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核心不在于体量,而在于技术竞争优势。打造单项冠军之城,关键就在于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研究,逐步从替代进口技术转向超越进口技术,进一步巩固现有单项冠军企业的技术优势,培育更多的具有全球性技术控制能力的“小巨人”企业。

    二、宁波拥有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的良好基础

    一是产业基础。宁波是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正在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拥有70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绿色石化、汽车、高端装备、关键基础件(元器件)、新材料、电子信息、时尚纺织服装、智能家电等8大规模产业集群。在宁波开展相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具有良好的应用场景,可以比较容易建立起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创新生态体系。

    二是技术基础。2019年宁波全市R&D经费投入335亿元,同比增长21%,超过全省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R&D占GDP比重接近2.8%。截至2019年底,宁波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6869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2.8件,远超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149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22家,择优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000家。研发投入中90%来自企业,80%以上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由企业为主承担,60%以上的专利申请和授权来自企业,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三是平台基础。近10年来,宁波高等教育实现了较快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从2018年起,宁波接连引进建设了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哈工大宁波智能装备研究院等68家高能级产业技术研究院,目前还在抓紧谋划建设甬江实验室、东方理工大学等,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平台支撑已经基本形成。

    三、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究需要把握四个重点

    一是重点在产业需求和国家战略科技的交汇点上组织开展研究。宁波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既要瞄准“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和单项冠军企业的需求,解决当前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和企业“卡脖子”技术;又要注重对接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部署,重点支持一批符合产业发展需求、在全国层面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争取解决若干具有全国乃至全球价值的“宁波问题”。

    二是发现并突破束缚产业技术研究院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问题。68家以及未来更多的高能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是宁波科技创新最为重要的财富,也是宁波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打造国家重要区域性创新高地的最大保障。要按照“完善科技治理体系”的要求,对异地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运行机制进行研究,系统分析异地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团队引进、成员激励、项目研究、成果转化、科学家创业以及融入地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探索政府管理和考核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科学机制,确保产业技术研究院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长得大。

    三是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打破企业封闭式研究开发体系,围绕我市主导产业重点领域,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整合人才链,建设龙头企业牵头、产教深度融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创新的技术创新联合体。发挥创新联合体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完善“企业出题、院所解题、政府助题”组织模式。建立健全创新联合体科技成果的使用机制,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

    四是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强化区域开放创新合作,以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为抓手,推动宁波融入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强互动交流,建立与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等的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推动联合研究,积极借助上海、南京、合肥、杭州高水平大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与宁波企业、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建立研究联合体,合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力争率先跻身长三角大型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等科技资源共享圈,实现创新资源有序流动。

    (作者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商学院教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