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2月2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府工作报告

    

    

    【上接第4版】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度持续提高;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能源和环境指标完成省下达的计划任务。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奋力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奋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慎终如始,平战结合,强化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迭代升级“源头查控+硬核隔离+精密智控”机制,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压紧压实“四方”责任,努力实现“四个确保一个力争”总目标。

    深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人防、物防、技防并重,加强口岸联防联控,严格落实入境人员健康管理措施,抓好进口物品全流程闭环式管理,坚决防范疫情输入风险。完善国内重点人群排查排摸和健康管理,抓实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医院、学校、隔离场所等防控措施,守牢各类“小门”,强化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稳妥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坚决防止疫情反弹。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疫情预警监测和医疗救治体系,强化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实施疾病防控机构标准化工程。提升核酸检测、流调溯源能力,加强应急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科学精准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引导市民做好个人防护,自觉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二)奋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提升创新发展优势

    加快壮大创新主体。实施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0家,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500家。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新增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重点企业研究院。实施关键核心技术登峰、前沿引领技术2035计划,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100项以上。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实现技术交易额280亿元。

    加快打造创新平台。全域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强化国家高新区核心区功能,深化“一区多园”提质扩容,加速建设甬江科创大走廊,组建运行甬江实验室,健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支持宁波大学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产业技术研究院提升发展,培育省级新型研发机构5家。

    加快引育创新人才。推进开放揽才、产业聚智,实施顶尖人才集聚行动和甬江引才工程,加强浙江创新中心、院士之家等高能级人才平台建设,提升“与宁波·共成长”和青年友好城品牌。新培育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3个,新引进顶尖人才项目5个,新增就业大学生16万人、高技能人才5万人。

    加快优化创新生态。完善科研攻关组织管理方式,构建绩效导向的科技资源配置机制,争创省“科技创新鼎”。鼓励应用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和重点自主创新产品,新推广应用“三首”产品130个、重点自主创新产品100个。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新增科创板上市储备库企业15家。深化知识产权国家示范城市建设,推动成立宁波知识产权法院,新增有效发明专利3000件。

    (三)奋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增强现代产业竞争力

    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协同推进“246”制造业集群培育和标志性产业链打造,推动高端模具等产业争创第三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10个,创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10家,推进工业强基项目20个。支持企业做优做强,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0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开展制造业全域产业治理,完成改造低效工业区块30个,新建改建小微企业园25个。推进品牌建设和质量提升,新增“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50家,争获中国质量奖。

    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大力发展数字产业集群,推进北仑芯港小镇、高新区鲲鹏产业园、鄞州微电子创新产业园等平台项目建设,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增长15%,软件业务收入增长2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实施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新建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30个,新增工业机器人3000台,培育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3个以上,打造“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30个。新建5G基站6000个,加快实现5G信号乡镇(街道)全覆盖。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服务业育主体、强载体,鼓励发展总部经济,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500家以上、总部企业100家以上,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加快补齐港航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专业服务业短板,着力培育服务业新型业态。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抓好融合试点示范。

    (四)奋力扩内需、畅通双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大力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提振提升传统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推进地标商圈、步行街品质化改造,推动老外滩步行街创建全国示范步行街,繁荣发展夜间经济,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全面完成农贸市场三年改造提升任务,新创建省放心农贸市场40家、“五化”示范市场35家。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实施新一轮扩大有效投资行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加强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水利投资,狠抓产业投资,加快推进30个以上百亿重大项目。完善重大项目全过程推进、全要素保障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争取政府专项债券。更好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导向作用,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加快构筑开放新优势。高起点建设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加强政策制度创新和重大项目招引,着力打造油气全产业链、国际供应链特色产业集群。深化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提升中东欧博览会影响力,加快中意(宁波)园区、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园等国别园建设。扎实推进开发园区整合提升。深入实施外贸双万亿行动,优化外贸产品和贸易结构,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扩大优质产品进口,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元,服务贸易增长10%。多渠道支持出口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全面实施“同线同标同质”行动,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加强重点产业链招商,提升利用外资质量,促进利用外资稳步增长。

    构建双向开放通道和物流体系。深入推进“四港”联动,积极开辟航线和陆路通道,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强货运场站、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建设,实施航空流量提升行动、快递业“两进一出”工程,构建畅通高效的物流网络。加快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实施智能物流发展专项行动,创建国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积极推动物流降本增效。

    (五)奋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推动宁波都市区建设。主动接轨上海,深化落实沪甬专项合作协议,参与打造沪杭甬湾区经济创新区,高水平建设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全面唱好“双城记”,推进落实杭甬合作框架协议。加快甬舟合作区、甬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推进甬台一体化发展。

    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市。深化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完善港口集疏运网络和综合服务功能,强化港产城融合和港区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积极参与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大力提升航运金融、保险、海事法律等服务能力。推进交通强国试点建设,全面开工建设通苏嘉甬铁路、甬舟铁路和杭甬高速复线二期西段,加快建设金甬铁路、杭甬高速复线一期、六横公路大桥一期等工程,扎实做好沪甬跨海通道、甬台温福高铁、宁波综合交通枢纽等前期工作。

    优化市域发展格局。实施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善市域功能区块、产业、交通等布局,推动市域一体化发展。高标准打造前湾新区、临空经济示范区、南湾新区,增强三江口板块发展活力,启动甬江两岸改造提升,推进创智钱湖、东部新城东片区、姚江新城、滨江新城、奉化宁南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基本建成国际会议中心,争取开工建设国际博览中心。编制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方案,深化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协同建设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和生态海岸带。加快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做优做大绿色产业,打造四明山名山公园。

    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品质。构建“双快”交通体系,建成世纪大道快速路(东明路至永乐路)和新典桥工程,加快西洪大桥和环城南路西延、鄞州大道快速路建设,推进南外环东延及梅山快速路、甬江北岸滨江大道项目前期。建成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加快轨道交通在建工程进度,争取开工6、7、8号线,新增运营里程28公里。优化新增公交线路20条。统筹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实施城中村改造103个,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400万平方米,加快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全域建设海绵城市,建成区5%以上的面积新达到海绵城市要求。启动六塘河滨水空间绿带建设,新建绿道140公里以上。推进城市地下管网、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实施清水环通工程。深化生活垃圾分类治理,60%以上的小区成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加强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提升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做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工作,推进小城市试点建设和特色小镇2.0版打造,实施慈城、鄞江“千年古城”复兴计划,促进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美丽城镇建设,建成10个省级和10个市级美丽城镇样板。

    (六)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抓实抓好农业生产。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整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大力发展“双季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6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30万亩、生猪存栏提高到77万头。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深入打造种业强市,发展地方特色优势种业,壮大“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集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抓好“千万工程”,建成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1个、乡村振兴示范带10条、小集镇式中心村10个、梳理式改造村400个,建设农房改建示范村40个。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点风貌,推进村庄有机更新,鼓励艺术赋能振兴乡村。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抓好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新开工海塘安澜工程40公里,新建成“四好农村路”90公里。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深化“两进两回”行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建立数字乡村协同平台。发展农村现代物流,加强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和仓储保鲜设施建设,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到90亿元。梯度推动乡村集成改革试点,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逐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提升滕头乡村振兴学院品牌。

    (七)奋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推进数字化改革。持续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监管、督查成效,政务服务办件线上受理率达到85%以上,掌上执法率达到90%以上,“浙里办”日活跃用户达到20万,部门间非涉密事项100%线上办理,实施100个智能审批事项。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统筹数字化应用项目,基本建成城市大脑一期工程,打造场景化多业务协同应用项目20个。

    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出台优化营商环境4.0版政策,深化企业办事“五减”改革,推进水电气网报装、多证联办等“一件事”集成改革。提升“单一窗口”功能,实施新一轮跨境贸易便利化行动,推动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在长三角地区保持领先、海港口岸收费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落实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要求,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创新发展,开展国家级网络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创建。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优化金融生态。深化信用宁波建设,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完善信用评价、监管和惩戒体系。

    优化资源要素配置。调整完善惠企政策,推出“甬易办”2.0版,提升涉企服务精准化水平,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推进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提高首贷户比重和信用贷款比重,新增民营企业贷款500亿元、普惠小微贷款400亿元,制造业贷款增长10%以上。实施“凤凰行动”宁波计划升级版,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12家,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推进土地二级市场建设,探索推广多种供地方式,加强重大产业用地保障,工业用地占出让土地总量比例达到35%以上,强化“亩均论英雄”评价结果运用,争创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推进电力直接交易和油气体制改革。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调整国有资本结构布局。

    (八)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推动绿色转型发展

    启动实施碳达峰行动。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开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建设。强化能源“双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严控高耗能行业产能规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50家。发展清洁低碳能源,开展氢能示范应用,推动特高压交直流电入甬,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占电力装机比例提高到17.5%。

    加强生态治理修复。开展“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PM_2.5、臭氧“双控双减”行动,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0%以上。深化碧水行动,实施姚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完成“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整治,强化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提升城镇污水治理成效,确保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85%以上。加强土壤污染、塑料污染治理,推进“无废城市”创建,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完善一般工业固废收运体系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新增年危废处置能力20万吨。全力抓好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全域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新增绿化造林2.8万亩。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多元化、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深化生态文明创建,新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1个以上。

    (九)奋力打造文化强市,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快打造新时代文明高地。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全市域常态化高水平创建,持续实施“十大文明好习惯”养成行动和文明宁波系列行动,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拓展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入开展高速公路清爽行动。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开工建设天一阁新馆、河海博物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做好井头山、河姆渡等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创建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大运河诗路、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建设。开展宁波建城1200年系列文化活动,推进历史街区保护利用,启动药行街—城隍庙中医药特色街区建设。实施高品质文化供给计划,大力扶持文艺新品优品精品,深化“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提升农村文化礼堂整体功能。举办第七届浙江书展。出版第一辑《四明文库》。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加快推进文创港、象山影视城等文化产业平台建设,争创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创意街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长8%。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海滨海岛旅游,开展公园景区年票惠民行动。

    (十)奋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加强社会治理创新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积极推动共同富裕先行先试,探索先富帮后富有效路径。全力帮扶重点群体就业,鼓励灵活就业和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8万人次,培育企业新型学徒5000名以上。促进低收入群体稳定增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0%以上,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帮助对口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高标准做好对口支援、对口合作,提升山海协作成效。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加快低保标准全市统一,社会专项救助逐步扩大到常住人口。全面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深化长期护理险国家试点,大病保险合规费用支付比例提高到70%、医疗救助对象支付比例提高到80%。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居家养老,深化医康养融合,抓好智能应用和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在现有171个区域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础上,新建5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个。在“爱心车轮”送餐服务乡镇(街道)全覆盖基础上,新建改建标准化老年食堂100个。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新增托育机构40家。全面推行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新模式,建设四级“退役军人之家”,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着力解决城市住房问题。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实施精准调控,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确保房地产核心指标保持平稳。全面推进国家住房租赁试点,对租赁住房实行单独供地,注重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阶段性住房困难,新改建和盘活租赁住房各2万套(间)。

    推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努力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扎实推进幼儿园改造提升、中小学扩容建设,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50所;推动初中学校均衡发展和普通高中学校质量提升,积极发展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推动校外培训机构健康有序发展。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深化健康宁波建设。加大公共卫生事业投入,加快推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疾控中心迁建、县级定点医院配建独立感染楼等项目建设。加快中医药优质资源扩容提质,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让群众获得更优惠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实施重点人群健康关爱工程、重点慢性病干预计划,争创全国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市。全面启动“医学高峰”计划,积极创建省区域医疗中心,启动建设中国自然人群生物样本库东部中心。积极备战全运会,做好亚运会宁波赛区筹备工作。新建改建体育公园12个、百姓健身房和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10个,推进“一人一技”全民健身公益培训。

    深入打造平安宁波。抓好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迭代完善“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推进“平安小区”“平安乡村”创建,夯实基层治理基础。畅通网上信访渠道,大力化解信访积案。推进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把风险隐患当成事故来对待,聚焦危化品、道路运输、涉海涉渔、消防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遏制重大安全事故攻坚战,确保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比前两年平均数下降20%。提升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抓好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提升自然灾害科学防控能力。加强“依法治网”,提升网络安全整体能力。深化“雪亮工程”“智安小区”建设。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等新型涉网犯罪,努力压降发案率、提升破案率,最大程度为群众追赃挽损。

    各位代表!民生连着民心。我们将坚持把群众“盼的事”变成政府“干的事”,全心全意办好顺民心、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切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全面提高政府治理水平

    加强政治建设。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一贯到底、高效落地。增强政治自觉,高标准做好巡视巡察、审计、督察等反映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

    深化法治建设。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司法监督、监察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推进科学民主决策。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抓好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法治建设示范创建。推动民法典在宁波全面有效实施。制定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

    推进廉政建设。压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坚决惩治腐败行为,推动廉洁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强化资金绩效管理,严格执行经费开支标准,严控“三公”经费。

    重视能力建设。着力提高专业化能力,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努力成为抓工作的行家里手,以高质量的工作推进高质量的发展。强化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综合运用数字赋能、改革破题、创新制胜等办法提高协同治理能力,以专班化、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工作快落实、真落实,奋力打造争先创优的最佳实践。

    狠抓作风建设。牢记人民政府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牢记“人民”二字重于泰山。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深入开展“三服务”,多做化解民忧之事、多行便民暖心之举,做到企业没事不插手、企业有难不撒手。强化调查研究,大力倡导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成比学赶超干事业、凝心聚力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任、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宁波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开启新征程、当好模范生,为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而努力奋斗!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