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3月0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年2月23日宁波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批准)

    

    

    

    

    

    

    

    

    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宁波市委关于制定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制定,主要阐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景。

    第一章 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奋力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

    从“十四五”时期起,我市将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奋力当好浙江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模范生。

    第一节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如期实现

    “十三五”时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八八战略”,大力实施“六化协同”和“六争攻坚”行动,开创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局面。事关长远发展的一批“四梁八柱”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重大举措积极推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硬两战赢”,实现危中抢机、化危为机。经济发展提质进位,生产总值超过1.24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构建,实施“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3433”服务业倍增发展、“4566”乡村产业振兴等行动,工业总产值居全省首位,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居全国城市首位。创新“栽树工程”成效显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甬江科创大走廊加快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总数达71家,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2.85%。重大战略全面实施,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浙江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空间发展格局更加优化,行政区划调整顺利实施,前湾新区、南湾新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重大片区启动建设,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标志性基础设施建设攻坚克难,栎社机场三期、甬台温沿海高速建成投运,通苏嘉甬铁路、甬舟铁路、金甬铁路、轨道交通、快速路网、国际会议中心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集中财力办大事改革取得突破,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等重大试点取得实效。对外开放步伐加快,获批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片区,谋划实施“225”外贸双万亿行动,“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持续提升,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跃居世界第三。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成效显著。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和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十一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市域治理现代化加快推进,平安宁波、法治宁波、清廉宁波建设取得新成效,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进展,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得到充分激发。“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如期实现,为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还存在很多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高技术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不足,补齐科技创新短板任重道远,开放引领优势有所弱化,城市交通枢纽作用、建设品质、核心功能、统筹能力和治理水平亟待提升,港产城融合发展格局需要进一步优化,绿色转型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托幼、养老、医疗、高教等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任务仍然艰巨。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强化攻坚克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第二节 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国内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趋势长期向好,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将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市面临诸多新机遇新挑战。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释放新需求,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注入新活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四大”建设等战略实施加快转化为城市发展新势能,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将增创制度新优势。同时,全球经济低迷和逆全球化增加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人口、经济、创新、资本等要素向中心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集聚加剧了城市位势竞争,财政、生态、空间等领域可持续发展面临更大压力,人口老龄化、社会加速转型和公共安全事件易发多发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带来新挑战。

    综合判断,“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宁波处于发展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城市能级提升的突破期、综合竞争优势的重塑期和城市治理效能的提升期,承担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重大使命,必须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要求,着眼世界大变局、国内新格局、区域一体化,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顺应发展大势,办好自己的事,以确定性的工作应对不确定性的局势,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第三节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到二〇三五年,宁波将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浙江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模范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20年基础上翻一番。

    ——经济高质量发展跃上新的大台阶,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大跨越,形成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

    ——现代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左右,建成科技强市、人才强市和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构筑开放互通、一体高效、绿色智能的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联动发展格局,建成充分展示“硬核”力量的世界一流强港,成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更为有力,实现内贸外贸一体化发展,参与国内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成为贯通内外的国际贸易枢纽和国家重要战略资源配置中心。

    ——实现全域城区化同城化,城乡区域发展均衡协调,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城市能级大幅提升,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高品质都市区。

    ——建成文化强市、教育强市、健康宁波,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全面增强。

    ——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为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

    ——实现市域治理现代化,形成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成更高水平的平安宁波、法治宁波,成为开放包容、高效有序、安全韧性城市。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2万元,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建成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共同富裕率先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

    ——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推进,建成清廉宁波,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彰显。

    第四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省委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要求,切实扛起唱好“双城记”、当好模范生的使命担当,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推进“六争攻坚”,着力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竞争力,着力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全面建设高水平国际港口名城、高品质东方文明之都,加快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

    第五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到二〇二五年,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跃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万亿元、年均增长6.5%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万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形成一批现代化建设突破性标志性成果,努力在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继续走在前列。

    ——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高素质人才规模和质量大幅提升,创新型企业培育取得重大进展,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突破,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断优化,重要指标实现“六倍增、六提升”,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三大科创高地初步建成,成为长三角优势领域科技创新中心。

    ——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城市。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成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城,基本形成“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基本建成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服务业实现倍增发展,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世界一流强港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显著,高水平交通强市初步建成,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地位总体确立,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发挥更大作用,“225”外贸双万亿行动目标基本实现,成为全球优质外资集聚地,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出成果出经验出形象,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典范城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初步建设成为独具魅力的文化强市。

    ——建设全域美丽宜居品质城市。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效,宁波都市区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市域统筹发展格局基本成型,城市核心功能显著增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显著提高,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主流,成为人人向往之城。

    ——建设市域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的高效执行体系基本形成,整体智治的现代政府基本建成,营商环境保持国内一流,平安宁波、法治宁波、清廉宁波建设取得新成效,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安全韧性显著增强。

    ——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共同富裕系统集成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中等收入群体稳步扩大,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高质量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二章 着力建设三大科创高地,打造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超常规举措增创人才引领、创新策源、产业创新和创新生态优势,打造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三大科创高地,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第一节 加速开放揽才产业聚智

    加快引进高端人才。实施顶尖人才集聚行动,优化整合人才计划、人才工程,实施“甬江引才工程”,确保入选人才数量持续增长,打造高素质人才发展重要首选地。大力实施柔性引才模式,建立竞争性人才使用机制,支持在甬高校院所面向全球遴选学术校长(院长)、首席专家。构建全球引才网络体系,优化人才国际交流服务,建强浙江创新中心、院士之家、人才之家等高能级人才服务平台,集聚更多海内外高端人才资源。

    大力集聚青年人才。打造高校院所“人才蓄水池”,提高在甬高校毕业生留甬比例和市外高校毕业生来甬数量。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建设博士后工作站,全面提高资助补贴标准。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新星计划,培育青年科学家队伍。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设国际青年人才社区。创新举办宁波人才日、人才科技周等重大活动,持续打响“与宁波·共成长”品牌,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青年友好城。

    大力培育产业人才。加大产业人才引进力度,完善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生命健康、专业服务等重点领域人才支持政策。实施新时代“甬上工匠”培育行动,支持高校设立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学科,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育体系。壮大宁波帮、创二代、新生代企业人才队伍。壮大工程师队伍,实行“技术高管”“产业教授”制度,培养复合型产业人才。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高高校院所、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人才“引育留用管”自主权,完善包容审慎的高层次人才管理机制,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人才激励机制,试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利益分配改革。深入推进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推进人才市场化评价和认定,建立人才举荐制度。深化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一件事”改革,优化人才“关键小事”协调解决机制,实行人才专家服务“一码通”。发展海外引才平台,提升外籍人才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性。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下转第6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