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3月0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上接第7版】

    [~公式~]

    第四节 着力增强城市核心功能

    依托三江六岸、新城新区和战略平台,统筹建设国际机构、研发创新、金融服务、总部经济、航运服务等集聚区,提高人才、知识、资本、信息、物流集聚能力,增强中心城区首位度和极核功能,辐射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高标准建设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打造世界级贸易物流枢纽。高水平建设甬江科创大走廊,推动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三个科创高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建设高素质人才发展重要首选地,打造优势领域科技创新中心。深化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和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做强本土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和金融要素平台,加快现有法人机构综合化经营,积极争取金融牌照和开放试点,加强上市企业梯队培育,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高水平建设国际会议中心、国际博览中心,争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提高大型活动承办水平,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深化国际友城建设,发挥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作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交往中心。

    第七章 全力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以国际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为引领,加快建设高水平交通强市,推动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联动发展,建设至长三角城市群“2小时”、至上海及宁波都市区内“1小时”、宁波市域内“30分钟”交通圈,统筹建设电网、水网、油气管网,打造安全可靠、高效便捷、智慧绿色、适度超前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第一节 全面提升港口硬核力量

    优化港区功能布局。优化港区、堆场、物流园区、疏港通道、管线、停车场等布局,促进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推进码头资源有序整合和货主码头开放经营,实现连片化、专业化、集约化运作,打造国际枢纽港。加快大榭、梅山、穿山等港区深水码头建设,优化提升北仑港区,打造3个千万级集装箱港区。实施梅山等港区大型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改造,提升港口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建设石浦港区主航道,推动石浦港区、象山港港区口岸开放。谋划建设邮轮港口和游艇码头。

    

    [~公式~]

    

    加快完善集疏运体系。建立以宁波舟山港为主枢纽,嘉兴、温州等为辅枢纽的集装箱港航线网络格局,加强长江沿线港口合作,构建与沿江港口业务一体化发展体系。提高宁波(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宁波(北仑)集装箱海铁联运枢纽中心服务能力,谋划梅东国际港航物流枢纽区,加强铁路货运场站与港区衔接协同,谋划辐射西南的战略复合通道。优化货运场站、物流园区、配送中心、邮件交换、末端网点等布局。

    打造国际航运服务高地。巩固中欧、中美集装箱航线,拓展至东盟、中东、非洲等地区航线,深化与义乌陆港关务、港务、船务一体化,培育本土国际航运企业。巩固船舶代理、货运代理等传统航运服务业,大力发展保税燃料油供应服务,建设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大力发展航运保险、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提高海上仲裁、航运经纪等航运专业服务能力。加强口岸数据开放共享,支持发展第三方港航服务平台。丰富完善“海上丝绸之路指数”体系,提升在全球航运市场的影响力。

    第二节 提升航空枢纽辐射能级

    提升空港吞吐能力。实施宁波栎社机场四期扩建工程,新建T3航站楼、第二跑道和配套设施,提升区域枢纽机场功能,积极打造综合性门户枢纽机场。统筹军民航发展需求,调整区内航路航线结构,提升空域使用效能。加快组建本土航空公司,增强航空运输发展主导权。优化以机场为中心的交通网络布局,提高轨道交通接入能力。建设宁海、杭州湾新区等通用航空机场,推进象山、余姚等通用航空发展,积极培育航空旅游、商务飞行、飞行培训等特色业务。

    加密拓展客运航线。扩大国际航线覆盖面,提高至东南亚、日韩、中东欧、北美等重点地区的通达能力,完善中转服务网络,为国际航线开发提供国内网络支撑。加密国内干线网络,加强与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粤港澳等城市群枢纽机场的联系,打造北京、广州、深圳等商务快线。不断完善中转联程服务,进一步推进空地、空铁联运,加快推进异地候机楼建设,提高机场辐射能力。用足用好航线资源,发展航空旅游热线和低成本航空。到2025年通航城市达到100个、国际航点超过30个,旅客吞吐量达2000万人次以上。

    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全面提升机场货运功能,扩建机场货运区国内国际货站,拓展全货机航线网络,建设全国重要的国际货运机场。引进国际知名航空物流运营商,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鼓励航空货运公司扩大机队规模,做强航空物流业,到2025年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30万吨。高水平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培育发展智能制造、国际商务、跨境电商等临空指向性产业。

    第三节 增强交通网络支撑作用

    加快建设对外重大通道。全面对接国家“十纵十横”综合运输网,加快构筑北向跨湾、南向沿海、西向沿江、西南甬昆、西北甬宁郑西和东向海上六大对外通道格局,实现与国内主要经济区快速通达。大力提升沿海通道能级,加快建设通苏嘉甬铁路、甬台温福高铁,推进G15沈海高速公路扩容改造。积极接轨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走廊,提升杭甬高铁与沿江高铁衔接能力。强化与西南内陆地区交通连接,加快建设金甬铁路,谋划推进西向高铁通道和甬金衢上等高速公路。

    完善大都市区交通体系。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增强宁波机场、宁波站等枢纽作用,规划建设主城区、慈溪等新枢纽,提升对周边地区的客运服务功能。加快建设甬舟铁路,规划建设沪甬跨海通道,谋划推进杭甬城际、杭州湾货运铁路工程。加快建设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象山湾疏港高速、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一期、甬舟高速复线好思房枢纽至戚家山互通段等工程,谋划推进甬台温高速拓宽等工程,强化普通国省道低等级路段、拥挤路段提质改造。

    统筹优化市域快速通道。强化主城区与南北两翼的交通联系,推进宁波至慈溪、余慈(余姚至慈溪段)、象山—梅山等市域(郊)铁路项目,推进第三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谋划第四期城市轨道交通和新一轮市域(郊)铁路建设规划,积极推动全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规划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市域(郊)铁路、城际铁路和干线铁路一体化衔接和多线多点换乘,到2025年轨道网总里程达180公里。加快十一塘高速、余慈中心连接线、宝幢至瞻岐联络线建设,谋划象山港二通道等工程,推进市域高速公路成环成网,到2025年建成高速公路约700公里。加快建设“四横五纵九联”快速路网,谋划建设中心城区至余慈地区、梅山、奉化滨海等地区的快速通道,到2025年快速路里程超170公里。

    

    [~公式~]

    第四节 完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

    建设清洁能源生产基地。提升供电供热保障能力,推进宁海抽水蓄能电站、镇海电厂整体搬迁改造等项目,统筹推进园区集中供热项目。大力推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00万千瓦。

    打造国际油气储运基地。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围绕打造油气全产业链,加快推进镇海炼化、大榭石化石油加工基地,到2025年形成年加工能力5000万吨。加大油气储运设施布局建设,实施宁波舟山LNG接收中心、算山油品储运基地、大榭原油储备库等项目,完善原油码头、油库设施、油气管道等配套设施,到2025年规划形成油品储运能力3000万吨、LNG接收中转能力达到1000万吨/年,提升能源资源配置能力。

    构建电油气“三张网”。持续推进输配电网建设,加快建设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充换电桩(站)、岸电、制氢加氢、储能等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智慧能源服务平台,支持开展综合智慧能源服务,试点建设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加快推进特高压电网建设,实现多种能源协同优化和系统效率提升。加快甬绍干线东段、杭甬复线等油气管道建设。推进城市燃气管网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提高天然气利用水平。

    

    [~公式~]

    第五节 构建安全高效生态水网

    高标准建设防洪防潮工程,研究姚江东排二通道等防洪工程,补强防洪减灾防护网,构筑“三圈四路六网”防洪减灾格局,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多功能海堤200公里。系统实施水源工程、原水连通及供水一体化工程,统筹优化城乡供水网络,实施跨区域调水工程,形成“三源一体一网”供水安全保障网。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恢复河流水文情势,修复滨水空间,构建系统健康的水生态环境保护网。加快智慧水利试点城市建设,完善水利信息化体系,推动全市水务一体化管理。

    

    [~公式~]

    第八章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构建城乡全面融合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推进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实施“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做实粮食、蔬菜、畜牧、渔业等绿色基础产业,确保产量稳定,加快质量提升。做强现代种业、精品果业、茶产业、花卉竹木、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农产品现代加工流通产业,做深乡村休闲旅游、文体康养等新型融合产业,培育农产品品牌和“互联网+”农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新增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田水利设施和科技设施装备水平,建设公共型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设施。落实人才返乡支持政策,鼓励工商资本下乡,加快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农民获得更多产业增值收益。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民创业服务体系,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加大相对欠发达乡村帮扶力度,实施新一轮集体经济发展行动计划,拓宽村级经济发展路径。到2025年,乡村产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

    第二节 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

    高水平推进乡村规划建设。统筹城镇和乡村建设,优化村庄布局,有序推进村庄撤并,实现乡村规划全覆盖,强化乡村空间统筹开发。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13511”工程,建设城郊美丽乡村综合体10个,培育小集镇式中心村30个以上、历史文化(传统)保护重点村50个,梳理式改造村庄1500个,创建A级景区村庄1000个。建设一批具有乡土气息、宁波特质、江南韵味的浙东民居。加快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深化农村厕所、垃圾分类、污水治理“三大革命”,到2025年实现垃圾分类处理村全覆盖。

    提档升级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数字乡村,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加强乡村通信网络建设,推动5G网络重点行政村基本覆盖。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加快打通乡村断头路,到2025年累计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500公里。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光伏,探索沼气集中供气利用模式。实施农村饮水提升工程。

    完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加强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的统一领导,深化实施农村“领头雁”工程,高质量打造农村带头人队伍。发挥乡贤作用,畅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路径。健全村级重要事项村党组织研究机制,全面落实“五议两公开”,发挥“村民说事”、小微权力清单等基层治理全国样板作用,推广乡村治理“五小工作法”。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全面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推广村级事务“阳光公开”监管平台。

    第三节 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共享。实施农村学前教育补短提升工程,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加快培育乡村全科医生,建设规范化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强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构建舒适便捷的镇村生活圈。到2025年,全市农村等级幼儿园比例达98%、规范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比例达95%。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落实二轮承包到期再延长30年和承包地“三权分置”政策,有序推进家庭承包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推动经营权抵押贷款扩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建立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完成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支持象山开展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激活闲置农房。加快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稳步提高土地出让金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产权交易平台,推进集体资产赋权活权,探索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支持江北开展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公式~]

    第九章 系统深化市场化改革,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互促共进,聚焦市场体系、财税金融、行政管理、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市场经济体制,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第一节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根据国资国企不同属性和功能,推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和协同化发展,引领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性支撑项目、功能性民生领域布局,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打造10家以内定位准、主业强、规模大的企业集团,推动管理创新和经营能力走在全国前列。加强企业上市培育、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和资本运作,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比例,提升国有资本运作水平。加快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激发企业经营活力。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融合发展。转变国资监管机构职能,完善与管资本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新型管控模式和授权经营方式。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落实《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方面平等对待。加大对民营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产品创新研发的支持力度。优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实施小微企业信贷“增氧计划”和金融服务“滴灌工程”,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实施重大战略,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律环境和政策体系,支持小店经济、微经济等新个体经济发展。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建设一流企业。

    第二节 健全高标准市场体系

    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全面完善产权制度,加快健全国有资产产权、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民营经济产权、农村集体产权、知识产权等产权体系,着力强化产权激励。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系统清理各类显性隐性壁垒,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等领域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加强反垄断力度,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机制。着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实施信用“531X”工程,完善“信易贷”平台功能,推进信用建设制度化、信用信息融合化和信用应用协同化,到2025年公共信用评价良好以上企业占比达90%以上。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推动要素向优势地区、优势产业、优势项目集中。完善金融要素供给体系,加快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促进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态协同发展。创新土地要素管理体制,加强市级统筹力度,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开展亩均效益领跑行动和低效企业达标提升行动,推进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电力、天然气体制改革。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要素市场建设,推动要素跨区域流动共享。

    第三节 完善现代地方财税金融体制

    健全现代地方财税体系。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健全以绩效为核心的财政政策体系和资金监管机制。盘活利用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闲置低效资源资产,用足用好各类产业基金、专项资金和沉淀资金。优化财政体制和土地管理体制,完善集中财力办大事机制,强化区县(市)政府激励机制,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构建科学公平、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市与区县(市)财政关系。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一体化管理体系,健全地方政府债务分类管理制度。完善税费征收和减税降费工作机制。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聚焦重大战略、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加大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长期资金支持。实施“凤凰行动”宁波计划升级版,加大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推进力度,提升资本市场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能力。依托宁波股权交易中心,加快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大力拓展多元融资渠道,健全企业发债融资支持机制,支持发债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

    第四节 建设高效服务型政府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流程再造、业务协同、系统集成,健全“一网、一门、一窗、一次”服务体系。

    【下转第9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