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3月7日 地点:北京 人物:张咏梅(全国人大代表、镇海中学党委书记) 治来治去的作业问题如何能根治?中小学校园,手机如何“管”“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校外培训如何降温?…… 这些天,作为来自基层教育领域的代表,我接到了很多全国各地媒体的采访邀约。确实,教育事关每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每一家的孩子都有教育的问题,这也使得教育的热度,年年不减。 我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对2021年重点工作的部署、对“十四五”美好蓝图的擘画之中,有不少关于教育未来发展的期许。“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努力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些表述,既让我感到十分振奋,也让我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认为教育是个社会层面的系统问题,需要学校、家长、学生“三位一体”,各尽其责,共同发力,缺一不可。只有大家把自己的位置站准了,把自己的职责认清了,才有可能透过纷繁的现象看清问题的实质。 比如,这次参加两会,我就带来了关于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的建议,在昨天的小组发言中,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共鸣。可以说,目前一些“过热”或者“变味”的校外培训,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教师队伍的稳定,已经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之前,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做过调研,我省近六成学生参加了校外文化培训,且补习正向低年级、农村、中等生蔓延。一些提前授课的培训班,只用二三十天的假期就教完三四门学科一学期的课程,应试化、功利化倾向明显。 在我看来,轻视校内学习重视校外培训,就像是轻视“正餐”“主食”、重视“野餐”“零食”,是不可取的。一些培训机构利用家长攀比焦虑的心态,进一步夸大宣传,导致许多孩子出了校门就进培训机构大门;动辄300元甚至800元一小时的收费,也很有可能造成新的教育不公。 教育是万万不能错位的。我认为,解决校外培训热的最有效办法是发挥学校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尤其是在师资配备标准上将“生师比”改为“班师比”,为中小学实施小班化、个性化教育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充分发挥学校学生学习主阵地作用。 同时,要落实好学校教学中“课后辅导”这一环节。在教学管理中,赋予学校更大的自主权,实行学生在校时间的弹性制,而不是“一刀切”地限制学生在校时间;要改变学校教育的“大锅饭”属性,提倡并鼓励学校教师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 此外,我也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认识,建立全域统一的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平台,出台教育行业竞业禁止政策,更多家长可以重视孩子校内学习,不盲目跟风,让每个孩子都能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 (记者 黄合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