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3月11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考试100分到健康“100”分有多远

——代表委员热议中高考体育改革

    

    

    

    

    新华社太原3月10日电

    记者 刘扬涛 王菲菲

    

    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上,有关中高考体育改革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随着推进体教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地方开始讨论、探索“中考体育100分”“体育入高考”的可能性。考试能否成为解决当前体育教育问题的良药?推进体育课改革、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前路在何方?

    “中高考体育”话题背后

    作为最早推动“体育入中考”的专家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主席毛振明表示,设计中考体育,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初三体育课大量被文化课占用,学生体质普遍下滑严重的问题。他坦言,“虽然是应试教育,但至少它能提升体育课在学校的地位,促使孩子们增加体育锻炼。”

    202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将学校体育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面对刻不容缓的改革之势,一些业内专家认为,用应试的办法来解决应试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倒逼效果。

    记者采访发现,随着体育中考分值不断提升,不仅学校体育课日益受到重视,“体育老师被生病”现象日益减少。

    毛振明认为,从目前中考的经验来看,中高考体育改革一定能够推动中学生体质状况的改善,而从体育教育改革的全局考虑,体育考试应该是一个阶段性的策略,其目的在于用应试教育的办法来解决应试教育造成的问题,而当素质教育大行其道时,这种方式也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体育教育改革亟须“破冰”

    针对体育考试存在的弊端,一些业内人士表达了担忧。“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说,“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副院长双少敏认为,将原本象征快乐、自由的体育纳入考试范围,不仅增加了家长的负担,而且让一些学生对体育产生了抵触情绪,这某种程度上是对体育的“异化”。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形成体育爱好和运动习惯是推进体教融合的终极目的,仅靠考试显然无法达到,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学校体育教育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记者发现,体育教师短缺问题在一些地方仍十分突出,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地域性和结构性的缺编问题严重。在山西一所挂牌“足球特色学校”的农村小学里记者看到,该校没有一名专职体育教师,足球教练是由美术老师和另一位身兼多门课程的老师来担任的。

    此外,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不足、体育课质量较低等情况也是有关专家普遍提及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跆拳道协会和空手道协会主席管健民认为,“当前的普遍现象是青少年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运动项目化发展水平不高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明显短板。”

    对症下药补齐短板,体教融合任重道远

    面对体育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专家表示,中高考体育改革只是体育教育改革的一个方面,推进体教融合不能“一考了之”,而是要多措并举、对症下药。

    “加大资源投入、完善资源配置是推进体育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双少敏建议,各地政府应加大体育教育投入力度,增加体育教师编制,支持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和体育设施购置,保障各中小学尤其是乡村学校配齐体育教师、开足体育课程。他同时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引导力度,让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加快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真正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运动项目化是现代体育的本质特征之一。”管健民建议,以运动项目为抓手,推动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大中小学运动项目专项师资的培养、培训力度,同时教育部门应与国家级体育单项协会加强沟通协作,就如何科学合理地在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中融入更多运动项目元素,如何将运动项目教学、竞赛活动纳入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等展开合作与研究。

    “高水平运动项目赛事应是未来学校体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毛振明提倡中小学体育课施行走班制教学,把全年级的体育课安排在同一时间,打破班级,以项目分组,设置排球班、足球班、舞蹈班等,学生自行挑选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学习,只要喜欢就可以坚持下去。同时每个班都是一支运动队,体育课主要通过比赛的形式进行,每学期一开学赛季就开始了,让学生在实战竞技中提高技术、获得成就感,从而真正爱上某项运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