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员展示“云植树”界面。(王鹏 摄) |
|
近日,海曙区龙观乡恒村杜岙庙400亩生态茶园迎来一年中最美的时光。一排排茶树,犹如绿色的波浪,与盛开的红色早樱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茶园春歌图。(周建平 摄) |
|
昨日,在北仑区郭巨街道峙北产业园区,红岸线党建联盟的志愿者开展了一场以“百年树木,正‘植’如你”为主题的植树节活动。(唐严 姜雨婷 摄) |
|
春日里,东部新城生态走廊绿意盎然。(王鹏 摄) |
记者 张凯凯 金鹭 通讯员 张晶 李佳静 一把铲、一桶水、一株苗,小心培土,细细浇灌,耐心等待嫩芽从枝头绽放的那一天……春风催绿的三月,映入脑海的总有这样一幅画面:人们三五成群地分布在生机勃发的大地上,种桃种李种春风。 今天,我们迎来了第43个植树节,而在9天后的3月21日,由联合国确立的第9个“国际森林日”也将如约而至。两个节日拥有相似的主旨——旨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让人们更加重视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让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更美好。 随着“互联网+”延伸至各个领域,如今,植树节也在城市发展和技术革新的影响下,催生出新的过节方式:线上“云植树”,线下“植改养”,今年植树节,你找到护绿新方式了吗? “植树情怀”无处安放 义务植树面临新挑战 植树造林,已经风靡了几十年,我国森林覆盖率也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6%增加到“十三五”收官之年的23.04%。在全球森林资源持续减少的大背景下,我国成为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早在1982年,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中就规定:凡适龄公民每年须植树3棵至5棵。植树达标公民则可获得“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 然而,记者在街头采访时发现,对于很多宁波市民而言,如今,能在城市空地上亲手栽种一棵树的机会已然不多。 “我种下的那棵树,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由学校组织的。老师还借此进行了环保教育,诸如植树造林有利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吸附灰尘、净化空气等。”在宁波书城附近办公楼工作的白领小张说。 “植树?没参与过。没有时间、没人组织、没有场所,要是有合适的机会,我肯定会参与的。”市民吴先生表示。 随着国土绿化的推进和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义务植树工作正面临新形势、新挑战。“一方面,人们改善生态的愿望、爱绿植绿护绿的自觉性越来越强;另一方面,可用于义务植树的地块越来越少。”市园林绿化中心绿化指导科科长周世琼介绍。 如今,我市城镇周边交通便利的区域已基本完成绿化,宜林地又大多处于远离城镇的地区,交通不便。能供市民种树的,无非是闲置绿地,或是改造升级的公园绿地,但这样的地块基本有了规划。“钢筋混凝土”重重包围的城市绿地,已无法容纳市民日益高涨的“植树情怀”。 同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市民对宁波现有绿化水平表示满意。来自市林业部门的一组数据也印证了宁波近年来在护绿增绿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2020年,宁波林地面积达690.21万亩,其中森林面积665.01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连续3年稳定增长,2017年至2019年分别为47.98%、47.99%、48%;2020年全市完成新造林5.49万亩,达到省定任务的162%,完成率居浙江省首位。 植树搭上“互联网+”快车 “云植树”在甬悄然兴起 如今,全国绿化委等机构合作推出“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给平时无缘植树的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植树、尽责的机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云植树”已在宁波悄然兴起,激发了许多年轻人的参与热情。 “打开蚂蚁森林,是我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我会习惯性地给好朋友的小树浇水。”在宁波大学就读机械专业的闫同学称,自去年疫情以来,在支付宝蚂蚁森林“云种树”就已成为他每天的日常。“出行时,我也会提醒自己和同学们,尽量选择公交或地铁出行。”闫同学告诉记者。 根据游戏规则,绿色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燃气费、网络购票等种种有利环保的节能减排行为,都将被计算为虚拟的“绿色能量”,来代表参与者节省的碳排放量。“绿色能量”可用来在手机里养大一棵棵虚拟树。虚拟树长成后,蚂蚁金服和公益合作伙伴就会在地球上种下一棵真树,以培养和激励用户的低碳环保行为。 今年植树节前夕,闫同学就用14万克“绿色能量”在支付宝上认领了一棵樟子松。“希望春天的绿芽越来越茁壮,大片的绿色覆盖在干涸的沙土上,让环境变得更美。”他在微博上这样写道。 据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发布的《蚂蚁森林2016-2020年造林项目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报告》,2016年至今,蚂蚁森林的参与者已超5.5亿人次,累计种植真树超过2.23亿棵,种植总面积超过306 万亩,累计碳减排超过1200万吨。 今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也发起了“在宁波·一起‘云植树’”活动,邀请市民共同为“森林宁波”建设贡献力量。 “现在我能力有限,等有机会一定去实地种一棵树!”在活动中认领了一棵赤皮青冈树的宁波市民俞鸣告诉记者,相比以往以见证亲情、友情、爱情为名“认领”树木的人群,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植树的初衷变得更为单纯和执着,“只想让环境变好”。 当然,还有不少市民认为,环保行为也并非只有植树这一种,可以形态多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尽量选择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购物多用布袋,少用或不用难以降解的塑料袋;逢年过节少燃放烟花爆竹,以减少空气中的粉尘颗粒等。 “从线上到线下,从虚拟到现实,‘云种树’为全民共同参与治沙行动、投身环保事业提供了可能。”市园林绿化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过去有人认为“全民植树”是难以完成的任务,但现在不管人在哪里,大家都可以选择网上“种树”,为环保作出贡献。 改“植”为“养”拉长战线 增绿护绿呼唤常态化 2018年植树节前夕,我市推出了117块、近290万平方米的绿地供市民认养认管。今年,供市民认养认管的绿地已经达到123块,总面积达550万平方米。 改“植树”为“养树”,已成为市民广泛接纳的爱绿新方式。这是植树节背后意义的新延展,让常态化的“增绿护绿”得以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市民环保意识的提高,不是说非得种一棵树。既然现在‘一树难求’,为什么不尝试另寻出路,改‘植’为‘养’呢?”记者采访时,杉杉公园市民园长谢小平说,保护一棵树,养护一棵树,其意义并不亚于种上一棵树。尤其是在植树地块越来越紧缺的今天,“养”的意义跟得上时代、走得进人心。 2019年,《宁波市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实施办法》正式发布。此前,宁波已经在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的道路上探索了10余年。根据实施办法,绿地认养是指单位、组织、家庭或个人以各自的名义出资,由市、区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委托专业园林养护管理单位对认养绿地进行养护管理的活动。单位、组织、家庭或个人在专业园林养护管理单位的指导下,可对认管绿地进行保洁、除草、治虫、修剪、浇水等养护管理或绿化保护。绿地认养认管的期限应当不少于1年。 “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我希望孩子能为护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得知有这么一项活动时,我跟几位熟识的家长一商量,就带着孩子们一起参与进来了。”市民金先生和子女认管绿地已经超过5年。每个学期,他和子女都会到公园拔草、捡垃圾。 公园里的绿地四季各异,金先生也惊喜地看到了孩子们身上的变化。 “二三年级时,孩子们对这样的活动没什么特别的感受,但到了四年级就不一样了,他们已经体会到了保护环境的意义。”金先生告诉记者,如今,只要看到路边或者公园绿地里的不文明行为,孩子们就会表现出想要去制止的意愿并付诸行动,作为一个父亲,他感到很自豪。 认管科技公园绿地的一家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单位每个月安排人员去现场巡查,发现有绿化管理上的专业问题,会及时向公园养护单位报告。 “植树节不应该简单地被理解为‘植树的节日’,增绿护绿也不应该仅仅在植树节前后被提及。”谢小平告诉记者,从去年夏天担任杉杉公园的市民园长起,他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责任田”。 “有时候一周来这里巡视两三次,有时候每天来。无论是植树还是认管认养,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其最终目的都是让更多人珍惜和爱护城市绿化,爱护生态,爱护自然。”谢小平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