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章猛进,1946年10月生,浙江余姚人。1998年1月任浙江省副省长。2003年5月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2007年2月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2007年3月任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2007年6月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2010年10月退休。 采访日期:2017年9月28日 采访组:章猛进同志,您好!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您和他先后在省政府、省委同一个班子,请您讲讲你们认识的过程,以及他制定浙江发展战略的情况。 章猛进:习书记从福建到浙江工作,出席浙江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并作任职讲话,是2002年10月12日,职务是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我当时是副省长,分管农业,在他直接领导下工作。一个多月后,中央文件宣布他接任浙江省委书记,同时也公布我进省委常委,任常务副省长。我在省委、省政府都有职务,所以和他工作上的直接接触就比较多。在最初接触中,我发现习书记待人很诚恳,说话办事很稳重,工作很严谨,很注重调研。 我们两个人在工作上接触多,平时下乡调研在一起相处的机会也多,经常在一起聊天、交流工作。他曾把他的一本著作《关于农业农村工作调研》送给我,并在扉页上写了字:请章猛进同志指正。在共事的这几年当中,我们始终做到了配合默契、相互支持。 平时开会讲话也好,工作时展现出来的工作思路也好,他一直都很有战略高度,有宏观思维。他看问题看得比较远,有长远规划,有大局观。他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根据浙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八八战略”。 “八八战略”全面总结了浙江省八个方面的优势和面向未来发展的八项举措。我们就“八八战略”反复学习讨论,最终形成全省的发展蓝图,并一项一项推进落实,取得了重大成果。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浙江没有走弯路,经济发展一直又稳又快,没有出现大起大落。习书记的“八八战略”有效引领了浙江这么多年的发展,为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战略指导作用。 采访组:请您举几个事例谈一谈习近平同志当时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 章猛进:我结合自己曾经分管的工作,谈两个印象深刻的方面。 第一,习书记在土地的整合、利用和规划等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浙江自古以来就是人多地少,人口和土地的矛盾一直比较突出。近现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这个矛盾越来越突出。进入21世纪,房子要建,高速公路也要建,飞机场也要扩建,没有土地怎么办?习书记当时就提出,要充分利用和开发山坡地、海边地,但要经过环保部门的评估和批准,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发。这项工作开展起来之后,土地紧张的问题得到很大缓解。 习书记还提出,要与兄弟省份开展合作,首先是把黑龙江的粮食运过来,保证浙江粮食市场的供应。要允许黑龙江来浙江办粮食一条街,允许把我们的粮仓租给他们。习书记还要我们帮助黑龙江发展经济,让我带企业家去落实。我先后到黑龙江去了6次,与当地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保证了浙江粮食供应的稳定,缓解了浙江土地紧张的压力。 在城市的土地整合与规划方面,习书记也通过国企改革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杭州市的土地压力很大,环保压力也很大,他提出“腾笼换鸟”的办法,把很多污染企业迁到城市外面去,严格按照环保标准进行新的规划建设。这样,既解决了污染问题,又把宝贵的城市土地腾了出来,可以建设公园、绿地、体育设施等等,给市民一个更好的居住环境。同时,工业摆在城市之外广阔的地域,可以更新设备,加强技术改造,使企业更加健康快速发展。现在杭州市这么漂亮,跟他当时做的工作有很大关系。 第二,在农村工作方面,习书记做了很多开创性的事情。 习近平同志非常关注浙江农村的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他在安吉、丽水等地调研时,发现农村的卫生环境很差,污染很严重,就专门提出来整治环境的问题。此后,他积极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千万工程”,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这成为浙江省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后来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思想和实践基础。他十分支持省里安排科技特派员到农村去。我省每年派100多名科技人员下乡,帮助农民科学种田、开发山区,受到农民的衷心拥护。 他积极推动“山海协作”,十分重视对贫困山区的精准扶贫。他经常到贫困山区调研,我还跟他去过几次。他的调研很深入,我记得他曾到过丽水市最困难、最穷的山沟深处,道路很危险。我们还跟他到过丽水市的最大扶贫项目滩坑水库坝址。他亲自协调这个项目,实际投资60多亿元,库容41.9亿立方米,装机容量60.4万千瓦,移民5.3万人,前三年平均利润达2亿元,扶贫效果十分明显。在深入调研之后,他了解了山区的具体情况和紧迫任务,强调推动“山海协作”的重要性。“山海协作”中的“山”指的是贫困山区,“海”指的是沿海县市,“山”和“海”之间的经济互补性非常强,他主张把它们衔接起来,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当时,他几乎跑遍了浙江的“山”和“海”,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工作指导意见。直到现在,“山海协作”还在发挥着作用。 在开展“山海协作”的同时,他还把省级机关的厅局同各个贫困山区的乡村结合起来,进行对口帮扶。这样一来,贫困山区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机关干部为民服务意识大大加强,各尽所能开展帮扶。由此,贫困山区得到了快速发展,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采访组:在各地各个层级的领导岗位上,习近平同志都非常注重创新。请谈几个您亲身经历的具体事例。 章猛进:习书记很有创新精神,在不同领导岗位上都做了不少开拓性的工作。我想着重谈谈他对浙江国有企业改革所做的创造性工作。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一个既十分重要又困难重重的问题。我调研发现,国有企业存在各种各样截然不同的问题,都很棘手,事情也很复杂,改革起来确实很难。习书记提出来:在工作方法上,首先不要搞“一刀切”,要实行“一企一策”,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个要求,使我们开了窍,开动脑筋针对每个企业的实际去想改革的办法。 习书记特别实事求是,从不会来虚的那一套。我曾跟他到过几个企业,与国有企业的老总们一起开座谈会,在会上当场就深入分析问题之所在,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而不是“务务虚”。在他的直接关心下,浙江有几家涉及交通、能源、商业、外贸的国有企业发展得都很好。 习书记的思路很开阔,方法也很灵活,有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并了,还有的卖给民营企业了,他都很支持,不会“包办”,也不会搞“一刀切”,而是让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改革方式。在习书记指示下,我们通常会提出几个方案给企业自己选择决定。但前提是两条:第一,一定要保证所有职工的生活,保证他们有工作做;第二,国有资产不能流失。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改革方式,这两条基本原则都要坚持好。只要国家利益不受损失,民营企业又能有所发展,职工不下岗,政府何乐而不为呢?得益于习书记提出的这两个原则,浙江国企改革中职工安置问题都解决得很好。 2004年,习书记还提出,企业要有“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的发展思维。该产业升级、推进技改的,就要毫不犹豫地上;该挪走的,就要挪走。在这个思想指引下,不光很多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下面的很多乡镇企业也进行了改革。 在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方面,习书记发挥了重大作用。比如,我们有很多省级企业在宁波,这就存在一个问题:税收是归宁波还是归省里?省里在宁波单独设立税务机构,当时有很多关系没有处理好。习书记提出,要建立一个好的机制。后来,在他的指导下,大家讨论决定,在宁波的企业每年上缴一定数额给省里,并且每年都要递增5%,而这些企业所创造的GDP和税收都给宁波,我们税务部门全部撤回到省里来。这样,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都没有受到损害。 再比如,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已经达到了国际化水平,习书记经过调研认为,这个地方的市场规模这么大,但地方的管理水平跟不上,就如同小孩子管大市场,有点力不从心。他就提出来,要对义乌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让义乌有更大的能力来管理好、发展好小商品市场。当时,我去做具体的执行工作。 【下转A5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