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3月16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部别致的地方文学简史

——读《2050:文学的存在及样貌》有感

    孙建华            

    

    成风的新书《2050:文学的存在及样貌》去年底由宁波出版社出版。通览全书,内有2015年至2019年的五个编辑报告,小标题分别为:《石头的坚硬,温软及绵延的气息》《流水的自如,恣意及蜿蜒的诉说》《火焰的照亮,赠予及无声的萎谢》《生命的怪言,解码及狂欢的末日》《比特的弱智,残忍及自由的飞翔》

    从2015年到2019年,成风将五年刊物编辑工作的心路历程、编辑过程中的一些想法详细地呈现给了读者。读着读着,书中静止的文字渐渐变为一些动感交叉的镜头,一串串字符宛如画面外的解说词,一组组人物鲜活立体地出现在我眼前,雷默、舒云亮、吴亚原、韩方建……文人们从远处走来,一一亮相,又继续前行。

    作者为什么选择2015年作为着笔点呢?或许因为从这一年、这一期起,原先的刊物《梁祝》更名为《鄞州文学》的缘故。第一期《鄞州文学》全新亮相,其中选择了知名小说家雷默的两个短篇小说。执行主编成风自我调侃道:虽有拉大旗作虎皮之嫌,但我们的平台对雷先生来说,也是多一次不多、少一次不少吧。

    作者从2016年开始执笔,连续为《鄞州文学》写了三个年度的编辑报告,后来又陆续加进了一些杂记似的编辑工作以外的鄞州艺术活动的年度琐事。写作期间,作者阅读了大量参考书籍及各种资料。2018年岁末,作者申报2019年市文联文艺精品项目获批后,又继续完成了后面两个年度的相关写作。

    作者坦言:这是一份自找的报告,没有确切的被报告方。是什么让作者花费诸多心血自找苦吃?我想,应该是他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正如作者所言:“鄞州文学是一条自然流淌的大河,她就在那儿。”“她穿行在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穿行在鄞州人每一条血脉和每一颗跳动的心脏里。她时而细流时而壮阔,时而低吟时而高歌;她无论白天黑夜,无论风霜雨雪,她就在那儿。”

    谢志强老师称赞:“我将此书视为一部接地气的视觉别致的基层文学简史。成风作为一位文学内刊的资深编辑,采用随笔体评述的方法,呈现出他五年编辑作品样貌的切片。同时,揣想未来文学的可能。”

    成风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是《鄞州文学》的执行主编,亦出版过不少作品,有小说、散文集和诗歌集。我和成风彼此间很熟悉,看到他,就能感觉到他身上散发的磁场。他善于倾听别人的交谈,善于捕捉他人的心理活动,之后有些话题会出现在他的笔下,读来倍感亲切。

    成风身上兼具小孩儿的童真、年轻人的热情和中年人的睿智,常常突然之间脑洞大开。他想象着再过30年的样貌:我们现在写作的文章可能成了古典文学;高智商、高情商的机器人出现,可能会引发婚姻危机,或许婚姻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而后他又认真地补充说:这不是异想天开,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试想,现在发生的许多事情,30年前的我们连想都没想过,如数字支付、人脸识别等。

    作者认为,在当下数字化时代中,已有许多人喜欢听书,觉得听文学作品的好处多过翻阅纸质书。它存量大、体积小、携带便捷,而且语音朗读的音质、音量、速度、背景音效等都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这是文学接受的一种优势。对作家而言,使用语音输入也会极大地提高效率。到那时,可以直接语音输入—语音作品—语音接受。

    至于2050年文学的样貌会怎样,他自有高论,我就不在这儿剧透了。

    合上书本,我的思绪仍在字里行间漫游。记得书中有这样一段引文:1924年,《纽约时报》记者问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你为什么要如此艰辛地攀登高山?乔治·马洛里的眼神变得雄浑而辽远,仿佛在冰川下遥望世界之巅,在冷酷严寒的风雪中艰难跋涉。他喃喃自语般地回答:“因为山在那里。”

    这段文字不也正是作者本人的心声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