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艺林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3月16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柴株人”李云波


李云波根雕作品《寿翁》

    

    

    

    

    

    

    宁海有条老街,叫水角凌。水角凌南北走向,窄且长,非常热闹,棉花铺、铜匠铺、小吃铺、剃头铺、补鞋铺、裁缝铺……五花八门。老街中段,一个叫花桥头的地方,住着一户人家,男主人会拉二胡,室内挂了几幅老画,梁上有一只叫声婉转的画眉,老宅弥漫出一股闲士的生活气息。我偶尔会去那儿坐坐,闲聊中听人说起,此处是晚清民国宁海柴株人李云波的老宅,拉二胡的是他的后人。

    说起来蛮有意思,宁海人管树根叫柴株,老底子柴株都是用来烧火的,把柴株做成根雕的艺人,叫柴株人。宁海根雕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宋元,光绪《宁海县志》中就有“古来有人以树艺为生”的记载。晚清至民国,宁海的根雕又兴盛一时,当时宁海有柴株人作坊十八家,从业者近百人,他们各显才艺,化腐朽为神奇,赋予柴株以新的生命。当时,宁海著名的根艺家有李云波、华仁寿、华样寿等,其中,李云波为杰出代表。

    李云波(1892-1963),又名士林,家族四代从事根艺,他自小聪慧,颇有艺术天赋。十一岁跟随父亲学艺,学成后,由于技艺出色,出任宁海平民讲习所讲师,教授雕刻,其间又开根雕店谋生。1928年,李云波根雕《铁拐李》获西湖博览会甲等奖;1935年,其根雕作品获浙江省特产展览会特等奖、浙赣特产展览会甲等奖、全国手工艺品甲等奖。抗战期间,李云波曾赴甬、沪任雕刻店技师,名噪一时。1950年,李云波进上海群联文教模型厂设计模型,参与布置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海厅。上世纪60年代初,李云波被国家授予“老艺人”称号,如今他的代表作《铁拐李》《乌龟》等,收藏在宁波市工艺美术研究所。

    关于李云波,有个蛮有趣的小故事。一次李云波去乡下走亲戚,亲戚看他到来忙着开火做饭。正当亲戚要把一只柴株用斧头劈开用来烧火时,被李云波一把夺下,因为李云波一眼发现此柴株是块雕刻好料。李云波吃过饭,把柴株带回作坊,稍事雕琢之后,一件罗汉戏金蟾的根雕艺术品就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跟前。此后这件《罗汉戏金蟾》还在华东地区工艺美术展上获奖。类似关于李云波根雕的传说,坊间还有很多。

    李云波的根雕贵在妙趣天成,有个人面目。他用材提倡用枯根朽木和柴火料,不随意砍掘生长好的树木根,破坏生态。当年宁海西门杏树脚集市经常有人担柴来卖,李云波每市必去,在柴木中挑选根坯。因为收购价比别人高,卖柴人都很感激他。李云波的雕刻主张“不雕似雕”,追求顺势而为。他的作品题材广泛,人物、动物、花鸟、家具无所不包,尤其是根雕人物,喜怒哀乐,形神毕肖。当年李云波的很多根雕还出口到东南亚乃至欧洲。

    当年东南亚叫做南洋,有个叫顾鸿章的宁海人跑南洋做生意。顾鸿章和李云波是邻里,也住在水角凌。顾鸿章涉洋过海去南洋做的生意,其中就有李云波等宁海人的根雕。顾鸿章头脑灵活,诚信经营,赚了很多钱。他还是个反清义士,与于右任、黎元洪等国民党元老均有交情。发迹后,顾鸿章在老家宁海南大街(今解放路)建起县城里首屈一指的花园洋房,有荷花池,有飞檐翘角的凉亭,建筑中西合璧。民国十三年花园洋房落成时,于右任亲题“顾宅”二字,黎元洪则题赠了匾额。顾家后来家道中落,今解放路地块拆建时,顾宅被政府收购,作为文物保存了下来,这也算一件幸事。

    我很早就关注宁海明清时期的根雕作品,前前后后收藏了十几件,但始终无缘李云波之作。有一年,我的一位收藏家朋友去印度尼西亚旅游,在当地一家古玩店看见一件根雕,竟意外发现根雕背后烙有李云波的钢印。朋友大喜过望,赶紧打电话给我,我当然非常欣喜,忙让他代为买下。这件根雕为一寿翁,高30厘米,檵木,髹以大漆,包浆锃亮。寿翁手捧仙桃站在树桩上,衣袖飘逸,神态慈祥。根雕背面有四字钢印:李云波印。想必这件根雕应该是民国时顾鸿章出口到南洋的李云波作品之一。

    “三分人工,七分天定”,李云波根雕讲究天人合一,很好地践行了庄子“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哲学思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