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3月1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习近平同志既重视战略谋划又强调狠抓落实”(下)

——习近平在浙江(五)

    采访组:请您谈谈习近平同志作为省委书记,有哪些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

    张曦:2002年10月习近平同志初到浙江任职,2003年7月就提出“八八战略”,“八八战略”从酝酿到出台仅仅9个月时间。9个月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它已经永远铭刻在浙江的历史上,铭刻在浙江人民的心中。习近平同志讲过:“一个高明的领导,讲究领导艺术,知关节,得要领,把握规律,掌握节奏,举重若轻。”“八八战略”决策迅速形成并成功实践,正是习近平同志高超的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发挥“一把手”作用。在他看来,“一把手”既是领导班子中平等的一员,又在领导班子中处于关键位置,负有重大责任。“一把手”是党政领导班子的班长,是一个地方和部门贯彻中央大政方针、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的第一责任人,把方向、抓大事、谋全局,是“一把手”的根本职责。他要求各级党政“一把手”站在战略高度,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观察和处理问题,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要进一步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善于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面对快速发展变化的环境,习近平同志经常对我们讲,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要把浙江放到全国乃至全世界中去考虑谋划,要抢抓机遇期,不能错失良机。

    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领导干部人格魅力的示范带动作用。他在一次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上讲话指出,人格魅力是领导干部人品、气质、能力的综合反映,也是党的干部所应具备的公正无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等优良品质的外在表现。广大干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不但要看我们是怎么说的,更要看我们是怎么做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有的领导干部之所以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威信高,影响力大,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自身模范作用好,人格魅力强。他要求省级领导干部注重身体力行,以自身人格魅力给人们以思想上的正确引导和行为上的良好示范,在领导工作中靠前指挥,在钱物使用上严守规定,在用权用人上坚持原则,在处理问题上公道公正,在解难帮困上尽心尽力,在工作作风上求真务实,在生活待遇上不搞特殊化,在团结共事上胸怀坦荡,努力树立自身过硬、组织信赖、下级钦佩、群众拥护的良好形象。

    习近平同志严格践行党的民主集中制。他经常对我们强调:事业是大家共同的事业,是4700万浙江人民的事业,领导是集体领导,工作思路是集体的贡献。凡属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问题,包括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情等,都必须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去办。但由于人们观察问题的视角不同,个人阅历和知识结构不一,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水平也不尽相同,在讨论问题、作出决策时自然会见仁见智,发出“多种声音”,而这正是坚持集体领导、形成科学决策的基础。他还带头表态,作为省委书记,愿与大家共勉,在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挥好“一把手”的班长作用方面带好头,起好表率作用。

    习近平同志始终重视班子团结,认为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发挥出整体合力。2002年11月23日,他在任省委书记后第一次主持的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就对我们提出要求:“要自觉增强党性修养和团结意识,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自觉维护班子的团结。”2003年7月10日,他在省委第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讲道:“团结是班子建设的重要问题。讲团结是讲政治、顾大局的表现。”“加强团结,‘一把手’要负主要责任,应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善于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善于团结各方面同志包括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善于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防止和克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和各行其是。”2003年11月3日,习近平同志在新任市县党政“一把手”民主集中制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懂团结是真聪明,会团结是真本领。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新的生产力。”“作为各级党政‘一把手’,都要补台而不拆台,你落下的我主动捡起来,你不足的我主动补上去,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共演一台‘二人转’的好戏。”要“用真诚赢得大家的理解和信任,在合作中加深了解,在共事中增进团结,以坚强的党性、良好的作风、规范的制度和人格的魅力抓好班子自身建设。”

    习近平同志在关键时刻总是亲临一线,指挥在前,特别是对公共突发事件应对有序,总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靠前指挥。他说:“领导干部在急难险重等关键时刻,应该冲在最前列。”刚到浙江工作那几年,浙江自然灾害频发,各种突发事件纷至沓来,他带领浙江干部群众抗击非典疫情、防台抗台以及抗大旱,那种处变不惊、从容应对的神态语调至今仍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如2003年4月19日,杭州临床确诊3例输入性非典病例,这是我省首次发现非典病例。习近平同志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召开紧急会议,及时对抗击非典作出决策部署,并带着我们先后视察了省武警医院、省疾控中心等单位。视察期间,他与每一位传染病实验室人员握手,向他们表达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在划定隔离点的次日,他亲临察看,逐一慰问医务工作者和被隔离居民。在那样的特殊时刻,习近平同志亲临一线,对浙江人民抗击非典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2004年8月,台风“云娜”登陆浙江,这是在浙江登陆的最强台风之一。8月11日,习近平同志正带着我们在金华考察调研,一接到“云娜”可能在浙江登陆的报警,他当天下午立即赶回杭州。从8月11日晚上到8月13日,他4次前往省防汛防旱指挥部,亲自指挥部署防台工作。他说:“海上渔民有8.2万人,要通过各种手段联系到他们;近海滩涂养殖人员12.5万人,这批人很多是民工,哪里知道台风有多大威力,必须转移。”围绕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不死人,少伤人”目标要求,浙江牢固确立了“生命至上”的防台宗旨,至今为沿海各省(区、市)广为效法。

    习近平同志做事总是有一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气神。他在浙江工作期间,每天的工作时间基本都在12个小时以上。除了日常工作,还经常会有突发情况需要处理。尽管如此,习近平同志对于定下的计划一定会千方百计完成。2004年3月25日,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的文章中写道:“‘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良好的精神状态,能极大地激发人的智慧和潜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从而克难制胜,成就事业。”他认为,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领导干部在工作顺利的时候,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并不难,难的是在面对众多矛盾和问题时、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他时常鼓励我们,面对矛盾和困难要有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要有大无畏的气概,要有克难攻坚的勇气。

    习近平同志十分注重工作方法。他每日在繁忙的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就是因为他深得要领,把握规律。2005年4月27日,在参加省委办公厅综合一处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时,他讲道:“我经常说,这么多文件,全部看是‘官僚主义’,因为这样就被文件套牢了;全部不看也是‘官僚主义’,因为这样会漏下许多重要的信息。正确的方法应当是精读和泛读相结合,这方面省委办公厅也要帮助把把关。省委办公厅还应从提高工作效率、厉行节约的角度,减少和控制文件数量。关于‘会海’问题,大家反映也比较多。今后要采取措施,建立健全会议审批制度,从严控制,尽量减少,并提倡开短会、说短话,切实提高会议的质量和效率。”

    习近平同志严以律己、率先垂范,不仅体现在模范践行党的民主集中制、严守党的纪律等大的方面,他在小事小节上也严格要求自己。2004年3月20日,他发表文章指出:“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小事当慎,小节当拘,确是对领导干部的金玉良言。每个领导干部都应慎独慎微,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从一点一滴中自觉完善自己,懂得是非明于学习、境界升于自省、名节源于修养、腐败止于正气的道理,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

    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崇尚节约,反对一切形式的铺张浪费。现在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在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就已有类似的要求。2004年1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丽水调研时指出:“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两个务必’和‘为民、务实、清廉’教育,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和纪律,做到严以律己、廉洁自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行为,坚决制止名目繁多、没有实效的各类节日庆典活动,严格控制茶话会、联欢会等活动数量和规模,不组织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拜年互访活动,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力戒浮躁之气,奢靡之风。”2006年1月24日,他在省委办公厅系统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粒粮,尽自己所能节约每一点资源;要自觉抵制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不奢华、不浪费、不攀比,使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深入人心。”

    采访组:您刚才提到习近平同志在关键时刻总是亲临一线、指挥在前,特别提到他2003年指导浙江抗击非典的情况。17年后,他又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鉴往知来,看到我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越发让人想知道他当年是如何具体指导浙江抗击非典斗争的。请您展开讲一讲。

    张曦:17年前我们遇到的非典,是人类在21世纪发现的第一个烈性传染病。2002年11月,广东佛山发现国内首例非典病例,随后,疫情蔓延到中国大多数省份。2003年4月下旬,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河北等华北5省区市疫情严重,蔓延趋势不可预测。当时浙江虽然还未发现疫情,但作为一个经济大省、贸易大省,对外交往广泛,人口流动频繁。据不完全统计,每天进入浙江的流动人口有8万人左右,特别来自疫情较严重地区的就有近8000人,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浙江存在发生输入性疫情的极大威胁,疫情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习近平同志很早就洞悉了非典疫情对浙江经济社会可能带来的影响,亲自指挥、精心部署,带领省级各套班子的同志,统筹全省疫情防控工作。他多次召集会议,听取专题汇报,对大家说:做好非典的预防、治疗和控制工作,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直接关系国家利益和我国国际形象。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正确认识做好非典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动员全省人民齐心协力,坚决打好非典防治工作这场硬仗。要切实把非典防治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要研究制定有效的应对预案和防治措施,加强对非典疫情的监控、检测,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单位、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的卫生检验和疫情预防工作。在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下,全省上下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做好了“迟早要打一仗”的充分准备。

    全省各地科学、规范、有序开展防治工作,省里制定下发《关于加强春季传染病防治维护社会稳定的通知》及一系列工作文件,举办各类业务技术培训班,开通24小时春季传染病咨询热线电话,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教育。4月7日起,全省实行每两日疫情及防治工作报告制度;4月14日开始,实行每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机场、车站、码头等设立密切接触者留验站。积极储备各类必需物资和药品、器材设备。为严防国内个别地区曾发生过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情况,省卫生医疗部门还购置了十几套高防护等级的防化服。

    事实证明,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亲自部署的全面严防严控措施十分必要、非常及时。自3月份以来,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嘉兴、舟山等地先后共报告21个可疑病例,虽均被一一排除,但各地在反复演练、实战中不断堵漏洞、补短板,得到锻炼,为及时发现疫情并有效遏制其蔓延赢得了主动权。

    采访组:针对浙江当时出现的非典确诊病例,习近平同志作出了哪些指示和要求?浙江采取了哪些应对举措?

    张曦:2003年4月19日,杭州出现首例非典临床确诊病人。22时30分许,专家们向习近平同志等省领导汇报病情,习近平同志认真听取专家建议后当机立断,作出事关全省抗击非典战役全局的5点重要指示:抓紧确认病人病症;全力救治病人;果断采取严格的隔离、留验、消毒等措施;全面启动应急预案;疫情确认后,迅速上报并及时对外公布。

    20日凌晨0时20分,浙江省向国家卫生部汇报有关情况;凌晨1时许,杭州市非典防治应急预案启动;凌晨3时许,浙江省第一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公告》审签;一辆特殊装备的救护车载着3位非典病人转入市六医院;5时前,杭州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对确诊病人近期接触过的2个单位、5个生活小区、425个居户、1342位市民全部实施隔离;6时,杭州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播发省第一号公告;10时,杭州电视台各频道以5分钟一次的高频率紧急插播滚动字幕消息。

    根据习近平同志指示精神,为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杭州市率先在全国采取多个非常之举:如第一个对所有与非典病人有密切接触者全部实行隔离;第一个果断对320多家影剧院、歌舞厅、卡拉OK厅及人防坑道等场所实行临时停业;第一个控制全市药品经销单位销售发热、咳嗽药品,等等。

    20日下午,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省委书记办公会议。随后召开省级领导干部会议,宣布省非典防治工作协调小组转为省非典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习近平同志担任组长。

    4月21日,习近平同志深入杭州市防疫一线,先后来到小营街道老浙大直路隔离点、城站火车站、铁路杭州医院、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潮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武警杭州医院等处,察看疫情,检查各项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并充分肯定杭州市和省级有关部门的工作。同时,他反复强调“人民健康高于一切,领导责任重于泰山”,“要做好预防工作,不让其他人感染”,“要全力保护好医务人员”。

    从这一连串的事实和数据可以看出,习近平同志紧急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的能力是非常强的。可以说,当时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企业,从社区到学校,从地方到部队,全省上下紧急行动,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形成了严密有序的群防群控、联防联控体系,构筑了一道牢固的“防疫大堤”。2003年上半年,国内24个省区市、266个县和市(区)先后发生非典疫情,累计报告非典病例5327例。浙江省仅有4例输入性非典临床确诊病例,成为全国唯一没有发生二代传染病例、没有一位医务人员发生交叉感染的省份。浙江防治工作多次受到来浙考察的中央领导和国务院非典防治工作督查组、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专家组等高度评价,称“浙江防治非典打了个漂亮仗”,为全国疫情防控提供了宝贵的“浙江经验”。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当时就提出要坚持应对疫情和保证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的要求,请您谈谈这方面情况。

    张曦:早在省内出现非典疫情之前,习近平同志就多次强调“两手抓”的重要性。4月14日,他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一方面要切实把非典防治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毫不放松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非典疫情发生后,习近平同志又强调:“坚持防治非典和促进发展两手抓,说到底,都是为了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5月22日上午,杭州市宣布西湖区蒋村最后一处非典医学留验点住户解除隔离,标志该市抗击非典战斗取得阶段性胜利。当天下午,习近平同志不失时机地召开全省“抗非典、促发展”电视电话会议,指出非常时期促进经济发展要有非常之策,非常之策在于非常认真地抓好贯彻落实,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引导和帮助企业积极应变。

    习近平同志十分关心困难企业,指示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省政府下发《关于防治非典期间对部分行业采取扶持政策的通知》,决定5月1日至9月30日对全省饮食、旅店、旅游业、娱乐业、集贸市场、民航、公路客运、水路客运、出租汽车及司机等企业和个人,实行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部分税收的减收、免收或减征、免征。省里还决定对旅游、宾馆、饭店的用电、用水、用气实行与工业企业同价的政策,对旅游业实行缓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动员商业银行及时对暂时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等。

    他还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强调要扎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积极采取多种办法,尽力解决因疫情影响而下岗失业的人员和回乡后返城的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对因防治非典导致部分企业职工和个体经营者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要及时纳入低保,切实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的参保扩面工作,完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网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习近平同志还要求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研究对农民的补贴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在各级各部门大力扶助和推动下,浙江人敏锐把握市场需求,努力发掘新商机。全省许多中小型企业顽强拼搏,经过紧急改造,转产市场紧俏的产品,如服装纺织业转产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用品;一些传统产业趁势加快转型升级;电子商务的机遇因非典而放大,一些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专业市场网上交易异常火爆,物流配送快速发展。非典还催生了专业消毒公司等一些新企业。全省上下努力克服非典疫情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到年底,浙江省经济社会各方面健康发展,国民经济主要增长指标继续在全国保持了领先地位。

    采访组:在领导浙江抗击非典过程中,习近平同志的思考与实践还给您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

    张曦:在浙江抗击非典过程中,习近平同志不仅在疫情高发期妥善应急处突,有序有力指挥,而且在疫情后期非常注意总结经验,把握规律,高瞻远瞩提出要以此次疫情为鉴,大力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他指出,非典疫情灾害的发生,进一步暴露出浙江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表明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及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均面临着严峻挑战。非典疫情也进一步告诉我们,公共卫生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卫生问题,而是关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大问题,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加快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2003年9月25日,全省抗击非典先进表彰大会暨全省卫生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在我省卫生工作历史上前所未有。习近平同志以《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加快推进卫生现代化进程》为题作了重要讲话,明确指出:“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没有卫生现代化,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建设,切实加强领导,把公共卫生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公共卫生建设的良好格局。

    习近平同志强调,做实一件事,赢得万人心。他提出建设卫生强省的工作目标,推进公共卫生建设的各项工作,努力建设一个全覆盖、高效率、现代化的公共卫生体系,从根本上构筑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防疫大堤”。

    联系17年前的场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全局、果断决策,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全力以赴,采取最严格、最全面、最彻底的防控举措,使得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些成就的取得,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展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也充分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对卫生事业一以贯之的关注和重视,对人民群众健康安全问题的关心与惦念。

    采访组:听您刚才讲到习近平同志参加省委办公厅综合一处的支部组织生活会,他是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的。请您讲讲这方面的情况。

    张曦:习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既自觉做到党对高级干部的各项要求,同时又按照中央对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的要求,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党支部活动。当时,他的组织关系在省委办公厅综合一处,因此他每年再忙也要参加省委办公厅一年一度的总结表彰大会,并挤出时间参加综合一处的党支部活动。大家学习什么、讨论什么,他也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讨论。在浙江工作期间,特别是头几年他为尽快全面、深入掌握浙江省情,几乎天天带着我们跑基层,开各种各样的会,几乎每天都与办公厅的同志们在一起。习近平同志的一言一行都是我们律己待人的榜样!

    2003年2月12日,习近平同志第一次参加省委办公厅综合一处的组织生活。他一见面就向大家致以诚挚的问候,表达自己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参加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这是一个组织观念问题。他说,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是党章的规定,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加强个人党性锻炼的需要。党员领导干部到所在支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首先必须摆正位置,处理好党内职务与普通党员的关系。即便有时因为公务关系不能参加支部活动,也要按规定请假。那天支部学习的主题是学习贯彻办公厅年度总结表彰大会精神,习近平同志和大家一起进行了学习,勉励大家要加强调研。

    后来,习近平同志还多次参加综合一处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和支部其他同志交流思想、进行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同大家交流思想和体会。2006年12月30日,他离开浙江之前最后一次参加综合一处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还是和以往一样指出:“今天我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我们支部的组织生活会。领导干部应该有普通党员的意识,过好双重组织生活。这次组织生活会还同大家的工作结合起来,研讨一些工作上的事情,这与抓党建促工作的要求也是相通的。借此机会,与大家进行讨论和沟通,交流一些体会,共同推动工作。”他在会上与大家交流做好文字工作的体会,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领悟精神,讲究准确;二是要严谨简约,力求精练;三是要善于积累,学以致用。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对人民饱含深情,心中始终装着百姓。在您看来,他在浙江工作期间都有哪些具体体现?

    张曦:习近平同志对人民群众有着最深厚淳朴的感情。他经常对我们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人民最可亲最可敬。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每个有作为的人最高的价值追求和道德追求。”

    他第一次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讲话时说:“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没有人民群众,就没有我们的一切。……我在福建省人民政府工作之初,就提出各级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要时刻牢记政府前面有‘人民’二字,始终将政府的工作目标定位在全省人民的利益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以人民利益为重,知民情、重民意、尊民心、惜民力、急民需、解民忧,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实利、求实效,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过去我这样要求自己,现在仍这样要求自己。在福建工作的十七年间,我一直将‘不做对不起人民的事,多做有益人民的事’作为自己从政的理念之一,现在和将来我仍要这样做,请大家监督。”

    2003年12月30日,他带着我们检查节日市场供应和物价情况时说:“‘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牵动他们的思想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他还说,“我们是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态度,抓实做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项工作,努力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2004年1月8日,他在丽水调研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谋民利、得民心的好事实事,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他们的积极性,实实在在地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2004年8月6日,是杭州入夏以来的第31个连续高温日。当天上午,他冒着酷暑,到西湖文化广场建设工地,慰问在高温下坚持一线作业的民工。他与正在扎钢筋的民工一一握手,送上矿泉水和毛巾等防暑降温品,关切地询问民工施工、生活和防暑等情况。他来到民工食堂,关切地问:“天气这么热,民工兄弟吃得怎么样?”看到餐厅干净整洁,摆有10多种蔬菜和鱼、肉等,他询问工作人员:“每天都能有这么多菜吗?价钱贵不贵?高温天气民工出汗多,能不能多提供一点饮料和汤类?”工作人员回答说,民工一天花不到10元钱,就能吃饱吃好,汤是免费的。习近平同志又特别关照:“要确保饭菜卫生”,“多煮点绿豆汤”。从民工食堂出来,习近平同志径直走进民工宿舍察看。他一再叮嘱随行的施工单位负责人:“民工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我们更要关心、爱护和体贴他们。要合理调整作息时间,尽量避开高温时段高强度作业,确保民工健康,努力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习近平同志心系群众、执政为民的作风首先源于他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他经常告诫我们“要像爱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他多次情不自禁地讲起在延安插队时与群众打交道的一些亲身感受,也时常对我们说:“一个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只要心系群众,都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对人民群众的这种深厚的感情基础,成为习近平同志执政为民的不竭动力。习近平同志特别注重群众对干部的评价。他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满意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工作的最好褒奖。2003年11月24日,他在《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一文中指出:“领导干部要想真正在群众心目中留下一点‘影’、留下一点‘声’、留下一点印象,就要精心谋事、潜心干事,努力为人民多作贡献,而绝不能靠作秀、取宠、讨巧,博取一些廉价的掌声。”他还多次指出:“认真实施关系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凡是为民造福的事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

    习近平同志坚持把帮扶困难群众放到最突出的位置。他早年亲身经历过各种磨难,吃过各种苦头,正是这些艰苦岁月的磨砺,使他从内在朴素的感情上深深体会到困难群众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他经常对我们讲:“做好帮扶工作,关键是各级领导的心中要时刻装着群众。”2004年2月6日,他在省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真正了解广大人民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主动地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想、解民之所忧。【下转第3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