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看视频 |
|
古林优质高效水稻大田种植数字农业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核心区。 (资料图片) |
宁波日报全媒体采访小组 何英杰 厉晓杭 陈朝霞 吴冠夏 孙宇卓 阳春三月,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一场田间地头的数字革命正在兴起。 在海曙区古林优质高效水稻大田种植数字农业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的核心区,农民正加紧备春耕,播下希望的“种子”。这个国家级数字农业项目的育秧工厂内,仅72小时,1万盘稻谷种子便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下成功催芽,且出芽整齐。无人机、无人驾驶拖拉机等各司其职,四情监测站里的虫情测报设备、孢子测报设备等不放过任何一个“敌人”。 这是宁波大力发展数字农业、着力建设数字乡村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古林镇地处宁波西郊,水网纵横交错,是典型的江南水乡。2017年,作为农业农村部建设试点项目之一,华东地区唯一大田种植数字农业项目落户于此。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建设总面积10900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速与农业深度融合,促进了宁波地区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在数字农业项目数据中心的大屏幕上,记者可以实时看到项目园区内的土壤温度、灌溉时间、病虫害情况等,掌握水稻的生长情况。 数据中心是“大脑”,园区周边的监测站等设备则是“耳目”。以数据中心大楼为中心,园区内设置了2座小型气象站、5个四情监测站、20套土壤墒情监测点、5套虫情测报设备、2套孢子测报设备。通过实时的监测和高清拍摄,数据及时传送到数据中心、传送给农户。“去年,项目区内的市级超高产百亩示范方以946.56公斤/亩的高产量喜获丰收,产量较以往提高20%左右。”古林镇党委书记周高介绍,数字赋能乡村,直接助力农户高产增收,可减少用工成本10%,减少肥料施用8%。镇里还与隆平高科合作,建设“优质型超级稻示范基地”,发展特色种业,进行示范推广。 去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三农”工作,现代农业实现跨越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提升,富民强村取得明显实效,农业农村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依托农业智慧云平台建设,宁波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的应用,培育打造一批数字农业工厂、数字牧场、数字园区,推进农业数字化、智能化,不断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万物互联”时代已经开启。从最原始的锄头,到拖拉机,再到现在的无人机,全国劳模种粮大户许跃进见证了农业的科技化。许跃进负责数字农业项目核心区的水稻种植,他介绍,在育秧中心,単季可以满足1万亩至2万亩水稻的机插供秧,服务半径100公里以上,浸种、播种、出苗等环节精准控制,实现了水稻育秧的工厂化生产。许跃进对数字农业的未来充满了期待:“过去农民靠一把锄头,种不了几亩地。数字农业让上万亩土地的机械化种植成为现实,这是过去的农民无法想象的。” “数字密码”为乡村发展按下快进键。站在风口,古林镇加速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未来,这里将通过农旅结合模式,建成可旅游观光的数字农业技术集成应用展示中心,探索农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航天飞机模型矗立在茂新村国际太空农业体验中心,旁边建有一个占地45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一列300米长的火车醒目地“躺”在其间。“我们正在建设的以国际太空农业为主题、互动式和体验式相结合的田园综合体项目,植入航天文化元素,促进乡村产业全面发展。”茂新村党总支书记林忆聂介绍,太空育种具有高产、高质和早熟的优势,温室大棚里已种下了香蕉、太空南瓜等果蔬。在数字农业项目的带动下,农业强了、环境美了、村民富了。开春以来,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 不负春光干劲足,乡村振兴万象新。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数字农业加速了宁波农业智慧化转型,全面激发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