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3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习近平的历史思维方法 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上接第5版】

    历史的赓续、文化的绵延、传统的维系,均离不开在保护传承前提下的创新发展与当代价值的发掘弘扬。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大力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他两次到良渚文化遗址调研,强调“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为良渚申遗成功指明了方向。他五赴乌镇深入调研,指导推动乌镇在文化遗存与江南水乡风光的完美结合中走出创新发展之路,直至今日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他深入大运河杭州段现场考察调研,要求“继续做好运河综保工作,使杭州的经济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为深入挖掘浙江历史文化底蕴,习近平同志倡导设立了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他亲自担任工程指导委员会主任,提出围绕“今、古、人、文”四大板块,梳理浙江文脉,传承浙江历史。这项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运用历史思维方法的主要特征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系统考察了浙江文明、中华文明演进历程和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脉络及浙江丰富实践,以宽广的历史视野、深厚的历史智慧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将浙江改革发展的实践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中认识和推进,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把握现实,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把握规律,淬炼出深刻的历史思维方法。这与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以后在治国理政中体现的历史思维方法,具有历史同根、理念相承、逻辑相通的内在关联。

    1.始终牢记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是习近平的历史思维方法的显著特征。刚到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就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说,“党中央决定我来浙江工作,我一定要谦虚谨慎、铆足干劲、殚精竭虑、兢兢业业,和同志们一起,切实肩负起重大的责任,努力攀登高峰、驾好快车,不辱历史使命,向党中央和浙江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他把浙江的发展摆在历史长河和世界方位中来看,“世界通过我们浙江看到的,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政党和一个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我们取得的成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全景中的一个缩影,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他把工作摆在历史的大背景中来衡量,要求成绩要经得起历史评价,“真正干出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事,真正建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要有‘不败祖宗业,更为子孙谋’的思想境界,多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使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所从事的一切事业经得起群众的评价、实践的评判和历史的评说”。他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中指出,“我们踏着来自历史的河流,受着一方百姓的期许,理应负起使命,至诚奉献,让我们的文化绵延不绝,让我们的创造生生不息”。他还多次要求“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崇高职责”,“要把党员的责任义务明晰到具体工作岗位中,落实到出色做好本职工作上来,时刻把党的历史使命记在心上,把浙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记在心上,不负重托,真抓实干,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在不同历史时期,虽然世情、国情、党情不同,历史任务与时代课题不同,但肩负的历史重任是始终不变的。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就向全党全国人民郑重承诺:“我们一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鲜明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谋大局、谋长远、谋未来,体现的正是“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时代担当。

    2.始终把准所处的历史方位,科学研判前进方向。明确方位才能找准方向。历史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又是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始终把握历史方位,在中央大政方针和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中看发展走势,更客观、更准确、更科学地把握主流和方向。他指出,“八八战略”在实质上就是要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是我省立足于过去的基础、立足于发挥既有优势和发掘潜在优势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他指出,“跨入新世纪,浙江进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延续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保持了在全国的领先位置”,“要历史地认识‘走在前列’的要求”。他始终站在世界大格局、历史大视野中谋划浙江发展,强调“制定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需要在客观估价当前发展基础的前提下,准确把握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和阶段特征”,“深入研究和把握我省所处阶段的一般规律和特征,积极借鉴国外同样发展阶段的成功经验,虚心学习兄弟省市的有益做法,努力使浙江经济真正进入又快又好发展的黄金时期”。他明确强调,“要处理好昨天、今天、明天三者的关系,昨天的要坚持下去,今天的要有所深化,明天的要取得更大成效”,在迎接挑战中把握机遇,在克难攻坚中脱胎换骨,在解决矛盾和问题中实现“凤凰涅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为我们运用历史思维指明了方向。比如,“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现在,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3.始终按历史规律办事,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探究历史、追根溯源才能认清现实、把握未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十分注重从历史发展中认识规律,在工作实践中遵循规律、运用规律。他强调,“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也是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必然要求”。他善于归纳提炼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教训,尊重并运用历史规律。在浙江省“十一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动员会上,他指出,“人均GDP3000—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既有因举措得当,经济社会得以快速协调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有因应对失误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的失败教训”,要求“既要充分考虑一切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提出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促进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又要认真分析已经面临以及可能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提出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在《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一文中说,“为什么说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你善待环境,环境是友好的;你污染环境,环境总有一天会翻脸,会毫不留情地报复你。这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对于环境污染的治理,要不惜用真金白银来还债”。在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一个明显的轨迹,就是由内陆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世界,走向强盛”。习近平同志尤其重视“政之所要,在乎民心”的历史规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之江新语》一书中有大量闪耀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光芒的论述。他特别强调,“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一个政党,只有顺民意、得民心、为民谋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树政绩的根本途径是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脚踏实地地工作;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按历史规律办事的思维方法,和他到中央工作以后在推进治国理政中体现的历史思维方法,是一脉相承的。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唯物史观,强调历史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

    4.始终注重从历史中汲取内生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文化的力量是民族生存和强大的根本力量。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中指出:“悠久深厚、意韵丰富的浙江文化传统,是历史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开拓未来的丰富资源和不竭动力。”文化的传统,通过纵向传承和横向传递,生生不息地影响和引领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以坚定的历史定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饱经沧桑,几分几合,几遭侵略,都不能被分裂和消亡,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他多次强调文化的力量、文化的作用,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深层原因,就在于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与当今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就在于我们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就在于全省人民大力发扬‘浙江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今后一个时期浙江能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文化力量的深刻认识、对发展先进文化的高度自觉和对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工作力度”。他高度重视精神培育弘扬工作,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详细阐释了红船精神、浙江精神,肯定了大陈岛垦荒精神、蚂蚁岛精神、硬骨头精神。他指出,“从世界历史范围看,通过自主创新实现赶超的只有少数国家和地区,而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具有很强的民族精神”,“世界在变化,时代在进步,形势在发展”,要“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精神,以此激励全省人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运用历史思维,就要传承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弘扬与时俱进的文化精神,不断凝聚干事创业、发展奋进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他认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5.始终体现深邃的历史视野,在历史比较中吸取教训、借鉴经验、鼓舞信心和斗志。历史是关于过往的“百科全书”,是一本“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的治国理政教科书。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充分运用历史比较方法,以史资政,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变得更加生动精彩。他指出,“把握经济运行大势,特别是要看全局,看前后的周期走势,把握主流,把握方向。既要纵向比,也要横向比,更要放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大政方针的大背景中去看,放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中去看,这样才会更客观、更准确、更科学”。这不仅对经济工作,也对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工作都具有把握趋势、推进工作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习近平同志注重鉴古知今、古为今用,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他在浙江工作时指出,“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帝国的崩溃、王朝的覆灭、执政党的下台,无不与其当政者不立德、不修德、不践德有关,无不与其当权者作风不正、腐败盛行、丧失人心有关”,“国际共运史的经验教训表明,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是没有出路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注重总结并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指出,“纵观国际上成功的企业,尽管它们的成长途径千差万别,主要经营领域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持之以恒地推进创新,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他注重用辉煌的历史激励当下的实践,强调,“浙江历史上出大师、出传世之作,将来也完全有可能出大师、出传世之作,出现以大师为统帅的学科学派,提高浙江哲学社会科学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提高浙江的文化软实力”,“浙江文化要再现辉煌,就必须创作和生产出一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统一的文化精品,一批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传世之作,一批反映时代特征、代表国家水平、体现浙江特色的精品力作,并使之成为浙江作为文化大省的重要‘名片’”。历史思维是一种比较性思维,总结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他强调,“要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朝着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这些年来,浙江省委遵循习近平同志指引的方向,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顺应历史大势,抓住历史机遇,准确把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科学研判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确了加快“两个高水平”建设的历史任务。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溯源工程,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研究宣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历史文化源流,把历史摆进去、把自己摆进去,寻根溯源、融会贯通,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建设文化浙江,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提供丰润文化滋养。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大对文化与自然遗产、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力度,挖掘传承地方特色文化,进一步延续浙江文脉。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良渚遗址保护研究重要指示精神,推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良渚古城遗址作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圣地的独特价值得到充分彰显。深入实施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推进我省大运河文化带和诗路文化带建设。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的要求,推动党员干部强化使命意识、扛起历史担当,唱响了创新和实干的最强音。

    三、自觉运用历史思维方法,不断开辟浙江发展新境界

    了解历史,方知初心。历史思维探索的是规律、启示的是当下、昭示的是未来,既是一种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更蕴含着一种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曾强调指出,“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要认识到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必须始终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浙江的历史性新目标。这一目标具有长时段特征,需要我们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深邃的历史视野,把握目标的来龙去脉,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探索规律,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顺应趋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全面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进历程中的浙江担当。

    1.在突出“四史”教育中拓展历史视野。往历史的纵深看多深,对未来就能看多远。读史、知史是增强历史思维的基本前提。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多次指出,“要加强对历史、哲学、文学等各领域的涉猎,居高望远,高屋建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历史的学习,特别强调要加强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浙江既是中国古文明发祥地之一,又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包括“四史”资源。要立足世界历史、中国历史、浙江历史的宏阔背景,突出从40多年改革开放史、70多年新中国史、100年党史以及500多年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涵养促进事业发展进步所需要的宽广历史视野,透过历史成败、安危、治乱的现象总结宝贵经验、吸取经验教训,着眼未来五年乃至二〇三五年发展目标,不断深化对改革、发展、稳定实践规律的认识,使浙江各项工作更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更好地推进各项事业长足发展。

    2.在把握时代方位中抓住历史契机。只有把握好时代方位,才能看清前行的方向,走好脚下的道路。早在2003年7月召开的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习近平同志就对浙江所处的时代方位作出精准判断:“跨入新世纪,我省进入加快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是基于对21世纪浙江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宏观背景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习近平同志应时而变,领导实施了“八八战略”。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浙江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干事创业的发展黄金期、不进则退的转型关键期。建设“重要窗口”是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新时代浙江发展的历史新方位,为浙江发展继往开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抢抓战略机遇期要有历史紧迫感”,要把浙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贯通起来,把浙江与全国、全世界紧密结合起来,深刻理解建设“重要窗口”的历史与逻辑必然,领悟其现实意义、全局意义、未来意义。要放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认清浙江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推进省域现代化先行的关键转换点上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将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作为浙江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再创体制机制优势、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增强综合竞争力、扩大全球影响力的新起点,全面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成就和美好未来。

    3.在勇立发展潮头中担当历史责任。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责任。历史思维不是“惯性思维”,而是面向未来的创新性思维。建设“重要窗口”,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深切期望,要求我们必须以创新的姿态,在各项工作中勇做“探路者”、争当“排头兵”。要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全国一盘棋的大局坚决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主动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大局,强化敢闯敢干、开拓进取、勇于担当的精神,展现“全省域都是主角、全方位都要展示”的担当,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进一步、更快一步。要在推动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中,提升浙江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中的战略地位和核心竞争力,真正成为中国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战略平台和互动窗口。要围绕推动浙江全面提升制度建设整体水平,将治理效能转化为实践成果,从省域层面为增强“四个自信”提供重要支撑。要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命题出发,助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为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蕴含的“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创未来”的价值力量作出重要贡献。

    4.在加强文化建设中汲取历史力量。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文化建设,是汲取历史智慧,不断激发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就要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聚焦“文化强省、提升浙江软实力,文化树人、引领社会新风尚”,全面实施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要从文化建设中汲取思想的力量,充分发挥浙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的资源优势,深入实施铸魂工程、溯源工程、走心工程,让广大干部群众更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从文化建设中汲取精神的力量,以纪念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加强红船精神研究和宣传,与时俱进弘扬浙江精神,更好促进凝心聚力、凝神聚气;通过锻造文艺精品、擦亮文化标识、建设文化地标、深入实施文化研究工程,塑造浙江文化新形象,展示浙江精神新内涵。要从文化建设中汲取发展的力量,推动诚信建设长效化,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文化发展有机融合,推进文化新基建,在打造群众共享的“精神家园”、“文化乐园”中,让每个人都成为浙江发展的主人翁。

    5.在坚定人民立场中书写历史新篇。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内在逻辑,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之中有智慧、历史之中有营养,这种智慧和营养主要来自人民创造;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知兴替,得失和兴替主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根本出发点是对人民群众负责、对时代负责,根本落脚点是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主动地掌握和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善于从世界各国兴衰成败中、中国发展历史中、党内正反两方面典型中汲取经验教训,站稳人民立场,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尽最大努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以“无我之心”做为民之事、富民之事、乐民之事;要更加自觉地探索总结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真正尊重人民、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善于保护和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集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无愧于时代和历史的新业绩。

    (课题负责人:陈野 楼胆群 陈谦)

    (原载3月23日《浙江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