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3月25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习浙东革命精神 传承红色精神谱系

    

    

    

    徐萌萌 何静        

    

    中国革命精神谱系中的坚定理念信念、勇于奋斗牺牲、密切联系群众等革命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法宝,而抗日战争中我党所建立的四明山抗日根据地的奋斗历程,便生动地彰显了这些血染的革命精神。伟大的浙东革命精神,为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谱系增添了丰富的内涵,也为我们现阶段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红色的典范。

    坚守理想、坚定信念的革命精神。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面对日寇入侵、生灵涂炭的形势,无数优秀的共产党人在理想信念的感召下,奋不顾身地投入抗战救国的时代洪流中。在镇海、余姚等地区相继沦陷后,中共宁波地方党组织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及时开辟了以四明山为中心的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游击区和地方游击队伍,继续与敌人较量,用生命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他们克服缺衣少食、药品奇缺、环境险恶等种种困难,一方面与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斗争,另一方面与日寇殊死搏斗,涌现出一大批如李敏、肖东、周之伟、楼明山、梁辉、杨眉山、王家谟、朱镜我、朱洪山等英雄人物,他们为了理想牺牲安逸、富贵乃至生命,谱写出一曲曲泣天地、惊鬼神的故事,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历史证明,革命理想高于天,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胜利,关键就在于坚守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并为之不懈奋斗。

    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浙东四年的抗战,是在极其艰难的境地下进行的。在浙东抗日根据地,上至党政领导干部,下至普通士兵,食不果腹、居无定所,随时面临着被“扫荡”和“围剿”的危险。在巨大的困难面前,浙东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百折不挠,英勇奋战。“三五支队”高举抗日大旗,利用奇袭、伏击等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取得相公殿首战大捷,极大地鼓舞了浙东人民顽强抗战的决心和勇气,为建立革命根据地打下了良好基础。浙东地区共产党人和广大革命群众就是靠着这股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在浙东区党委书记谭启龙的领导下,使得浙东抗日根据地在艰难的困境中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抗战队伍也从最初的几百人发展壮大到1.5万人,创造了浙东革命史上的一个奇迹。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浙东革命根据地创建之初,游击队员们漂泊不定、衣衫褴褛,生活物资奇缺,生存条件极其恶劣。为了巩固根据地,更好地开展对敌斗争,浙东共产党人不畏艰苦、自力更生,克服种种困难,相继建立了被服厂、造纸厂、粮站、学校、医院等后勤保障系统,甚至还建立了浙东银行、浙东报社、书店等,其中浙东鲁迅学院为根据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输送了一大批各领域的人才,为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就这样,浙东共产党人硬是凭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带领根据地群众把抗日革命根据地建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使之在残酷的斗争岁月中站稳了脚跟并得到了发展壮大,成为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

    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为民精神。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党宗旨。能否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连,是关乎中国共产党事业成败的关键。浙东共产党人始终牢记这一宗旨,始终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为了提高广大群众的抗日觉悟,他们广泛开展组织宣传;为了改善当地民众的生活,他们实行“二五”减租;为了科学管理民主团体,他们建立了“三三”制政权。他们积极推进统一战线工作,团结开明士绅和爱国人士共同抗日。可以说,没有群众的大力支持,没有和广大群众的鱼水情深,浙东抗日根据地就不可能取得对敌斗争的巨大胜利。在纪念浙东抗日根据地创建50周年之际,时任浙东区党委书记的谭启龙曾饱含深情地说过这么一段话:“根据地军民相濡以沫,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令人终生难忘。老区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养育了我们,养育了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我们工作生活在浙东四明山脚下,学习浙东革命精神,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谱系是应尽的职责和使命。要坚定理想信念,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意识,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