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3月2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曙 人一我十争先攀高 锻造高质量发展一流强区

农业数字化成果显著。

工业生产繁忙。

商业街区繁荣。

政务服务持续优化。

    

    

    

    文/徐展新 孙勇 尤文军 图/海曙区全媒体中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海曙的发展环境面临着深刻复杂的变化。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中国踏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宁波则谋定了建设高水平国际港口名城和高品质东方文明之都的目标,区域合作与竞争格局加速变化。

    作为宁波的中心城区、主门户,海曙肩负着传承历史、延绵文化的使命,也承担了展示城市形象、增添发展动能的使命。

    如今,“十四五”发展蓝图初绘,海曙将围绕浙江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宁波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的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着力打造城市门户品质区、未来产业引领区、千年甬城核心区和整体智治示范地,努力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国内一流强区,在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示范先行。

    以“三区一地”为航标,海曙将全力以赴增强“竞争力”“发展力”和“链接力”,努力实现领先领跑、跨越发展,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筑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清晰的目标使命与切实的行动指南,凝聚着海曙人一我十、争先攀高的奋进态度,也昭示了海曙取长补短、创新发展的坚定信心。

    

    重大项目牵引 为老城铸新魂

    

    

    建城1200年的悠悠历史,渗透于城市肌理的老城文脉,是对海曙最大的认可与褒扬。如何为老城铸新魂、帮老城焕新生,是一道亟须解决的重要命题。

    过去的2020年,“破题”的脚步从未停歇。

    群策群力之下,海曙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6个专项规划,顺利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也基本完成,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框架拉开、思路逐渐清晰。围绕一系列规划,征迁工作加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稳步进行,155个重大项目全力推进,34个项目竣工投用,40个项目开工建设,6个前期项目提前开工,市级重点工程完成率全市第二。

    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首的德勤,智能安防行业领军企业海康威视、银河水滴,都选择落户海曙,以实际行动展示对发展环境的认可、对发展前景的信心。

    下阶段,重大项目引进、建设的鼓点依旧急促。海曙提出,全面启动头部企业引进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引进世界500强区域总部、知名外资企业等10家以上,总投资1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0个以上。实施168个重大项目建设,谋划推进十大重点开发区块和十大重大项目前期,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增长10以上。

    重大项目牵引之下,城市建设面貌更新可期。未来,我们将见证宁波中医药特色街区诞生、姚江新城加快开发、五江口地块综合体建设逐步推进、空铁新城展露雏形、四明山区域协同联动发展,目睹一批重点交通项目、文旅项目、环境整治项目、主配电网项目和新型基础设施项目落地见效,为旧城加快改造、新城加快建设、城乡加快融合提供疏通经脉、提供动力。

    

    制造奔向未来 为产业增动能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市场环境跌宕起伏,但海曙的创新型制造业企业依旧脚步不停,朝着“未来”狂奔。

    新年刚到,就有多则喜讯传来——君禾泵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世界500强企业德国博世合作顺利,共推的直流锂电池水泵去年出货约4万台,远超预期;宁波帅特龙集团有限公司则在宁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协助搭建的耐久性测试平台支持下,不仅缩短了产品测试周期,节省大笔测试费用,还保留了珍贵的测试数据,用于后续产品的迭代升级。

    这只是海曙制造业转型升级累累硕果的“冰山一角”。去年,海曙以数字经济为引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9.7%,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产品)2 家、省隐形冠军企业1家、“浙江制造精品”产品4个、“品字标”企业5家、“浙江制造”标准立项5个。还启动实施全市首个“5G+ 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自主开发的蓝卓supOS工业操作系统入选工信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系全市唯一。

    在宁波锚定建设“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城”和“工业互联网领军城市”的大背景下,海曙立志奋勇争先、再立新功。

    一方面,海曙将招引一批龙头企业、总部企业,同时突出中型企业壮大,支持优质企业扩容扩产、做强主业,计划2021年新增市级以上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完成制造业“小升规”50 家以上,进一步完善优质市场主体发展梯队。

    另一方面,海曙将谋划构建产业大脑,推进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现有的supOS工业操作系统将持续迭代成为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营造跨界融合的工业互联网新生态,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推广中心海曙平台建设夯实基础。按照计划,海曙将在今年打造1至2个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持续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领域企业。

    面向未来,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的脚步会越来越快,生命健康、新材料、新兴消费品等产业集群化发展势头会愈发强劲。按照计划,海曙将在今年建成市级以上数字化车间、未来工厂4家,确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朝着奋力构建面向未来的产业体系的目标更进一步。

    

    做好聚智文章 为创新添活力

    

    

    如何定义“未来产业”?“未来总是难以准确预期、充满着不确定性。我们要做的,是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引育一批优质创新人才,让适应未来需求的新产品在他们手中诞生并成长起来。”海曙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

    创新,成了解开未来产业引领区建设命题的“关键钥匙”。

    这方面,海曙有条件、有基础。如今,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宁波市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宁波市中星中东欧新材料研究院等5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已落户,累计新建创新平台20余个、孵化科技企业20余家。约25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云集,规上企业研发费用、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增长17%、10.5%。高能级平台和创新型企业的汇聚,成就了一座人才强磁场——在“汇海”人才政策体系的牵引下,海曙区去年1人入选市顶尖人才,市“3315系列计划”入选数连续3年位居全市第一;全年新引进特优以上人才47人,人才总量达27.88万人。

    梧桐树已栽,需要精心浇灌、耐心等待。

    依托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宁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海曙将立足打造环月湖科创核心区,大力建设翠柏里创新街区,构建“一核一带多节点”创新空间。还将实施科创沿江发展战略,积极谋划沿姚江未来科创发展空间、沿奉化江时尚智创发展空间。

    五大产业技术研究院是创新的“富矿”。海曙将加快“工业操作系统+工业 APP”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研发,推动工控安全试验场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此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力争省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实现重大突破。

    人才的培养和招引更是容不得松懈。海曙将完善配套政策,探索重点人才平台和人才企业入选名额单列机制,完善人才引育平台,深化人才创业创新全周期一件事改革,将每一位人才、每一个项目的点滴之力汇聚成国内一流创新型城区建设的磅礴巨浪。

    

    优化营商环境 为市场消梗阻

    

    

    去年冬春季席卷全球的疫情,让无数企业陷入了发展困境。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危”,却也是展示企业创新突围能力和政府服务能力的“机”。

    在海曙,全省首架“复工+扶贫”专机顺利起航,“邂逅春暖·约惠海曙”消费促进系列活动迅速跟进,支持企业发展的十九条意见等政策措施传达到企业一线,全市首个惠企政策“一网通”平台第一时间对外开放。“五减”共克时艰行动更是让疫情影响下奋力挣扎的企业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全区拨付“两直”资金8.69亿元,下达区级企业补助资金7.47亿元,还深入开展融资畅通工程,与工行、建行、甬兴证券合作,为受疫情影响的4516家企业提供了融资方面的帮助。

    一年之后的又一个春节,疫情防控依旧是重中之重,春节留工优工成为企业面临的新难题。1月13日,海曙及时出台《关于支持企业留工优工稳增促投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区各级各部门坚持疫情防控和稳增促投两手抓,坚持稳就业与促发展相结合,全力做好企业留工优工稳增促投工作,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逆境之下,海曙优化营商环境的持续努力,换来了企业的认可与信赖,换来经济的迅速恢复、平稳增长。

    新发展阶段,海曙仍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资源配置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构建更具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奋力增创改革新优势。

    为了激发广大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海曙将大力实施“三服务”2.0版,提升企业服务精准化水平,完善产业扶持政策体系,落实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全面启动国有企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打造高端中介服务机构集聚区,优化信用异议和信用修复服务。

    为了进一步实现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海曙将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探索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租让结合、长期租赁等多种供地方式,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消除市场繁荣发展各类梗阻。

    

    着力畅通循环 为发展开新局

    

    

    去年12月,筹备多年的海曙印象城终于“揭开面纱”。这座与轨道交通1号线梁祝站无缝连接的商业综合体,开业当日客流就突破16万人次,销售额突破1450万元。自此,海曙再添消费新地标。

    今年年初,“麒麟计划——海曙亚马逊集中孵化班”传来捷报,20家初涉跨境电商领域的企业培训后总产值达600多万美元,部分企业还出现了爆款产品,销售额屡创新高。外贸环境频繁动荡之际,海曙企业找到了发展跨境电商的新路子。

    既要促进消费升级,也要加强对外开放,这是海曙积极响应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号召,积极融入宁波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建设进程,交出了一份具有海曙特色的答卷。

    传统商贸集聚区转型升级、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加快建设成效逐步显现。去年,海曙区成功入选2020年度浙江省数字生活新服务标杆区创建名单,并获得省政府“推进批发零售业改造提升成效明显县(市、区)”的通报嘉奖。天一广场、和义大道、杉井奥特莱斯等商圈引进品牌首店、旗舰店60余家,天一广场、南塘老街确定为宁波夜坐标。

    政企协作,全力应对外贸风险挑战。去年,海曙制定出台《关于应对疫情支持外贸企业拓市场抗风险的政策意见》,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池、开放贷款绿色通道、举办现场对接会等形式推动银企合作,拓宽外贸企业融资渠道。同时与中信保宁波分公司协调配合,强化信保服务,为海曙外贸企业逆势承保,有效提升外贸企业防风险能力。

    这一年,天一广场会更加“智慧”,星悦城、南站里等商业综合体将陆续开业,南塘老街将奋力争创国家级高品质步行街试点,购物节、消费促进月等系列活动不会“缺席”,首店经济、体验经济、共享经济等消费新热点,网上零售、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等消费新模式还会持续增加,朝着创建省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区的目标前进。

    这一年,外贸结构会不断优化,外贸增长的新亮点会更多。海曙将依托宁波“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和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的政策优势,积极申报综合保税区,推动B保业务创新,加快港航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还将为外贸企业搭建数字平台,提升“9610”业务规模,拓展“9710”“9810”模式,鼓励出口企业建设海外仓,创新业务模式,鼓励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推进内外贸联动发展。

    国内国际双循环,牵动着千家万户、各行各业。唯有奋力融入新发展格局,拓展有效投资新领域,构建品质消费新空间,开创区域合作新局面,构筑国际合作新格局,才能让循环更畅通、让发展更有活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