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3月29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潮起三江逐浪高

——宁波争当“重要窗口”模范生纪实

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王鹏 摄)

    

    

    

    

    

    

    记者 俞永均 殷聪

    张 燕 张昊

    

    东海潮起处,四明春暖时。

    穿越疫情,宁波制造业企业手持订单,开足马力,日夜出货;宁波舟山港内,万吨巨轮次第靠泊,桥吊、龙门吊往来作业,集卡穿梭不停;西北工大宁波研究院、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陆续开园,70余家强院强所成为宁波创新的强大后盾……

    一年前的今天,在全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浙江考察,第一站就来到了宁波,让全市人民倍感振奋、备受鼓舞。

    在浙江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

    一年来,宁波全市上下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于非常之时,立非常之志,尽非常之责,建非常之功,矢志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408.7亿元,稳居中国内地城市第12位。

    一年来,宁波经受住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积极应对全球经济变局的严峻挑战,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数量保持全国城市第一,出口总额居全国城市第5位。

    一年来,宁波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74,在新老宁波人的共同努力下,宁波高分夺得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第11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向海而生、开放而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宁波正逆势扬帆,砥砺奋进,努力锻造硬核力量,奋力争先进位,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

    科学应变,构建新发展格局

    “东方跃巨龙,呼吸四海通。”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在疫情蔓延全球的严峻形势下,宁波舟山港如何发挥硬核力量,推动港口生产和集疏运体系快速恢复,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强港?

    一年来,宁波舟山港积极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去年,港口的海铁联运、海河联运业务量同比分别增长24.2%和64.8%,内贸箱量同比增长18.3%;港口生产逆势“翻红”,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和全国港口总量的比例均有所上升。

    强长板,更要补短板。宁波出台港航服务业补短板攻坚行动方案,启动高端港航物流攻坚、高端海事服务攻坚等五大行动。宁波舟山港在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从2019年的第13位提升至2020年的第11位。

    作为外贸大市,宁波如何依托港口优势,在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方面勇担使命?以豪雅、乐歌为代表的一批外贸领头羊企业,在欧美、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海外仓。目前,全市海外仓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遍布全球的海外仓成为宁波外贸企业稳订单的“压舱石”。

    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后,宁波以更加开放的胸襟迎接新变化。

    让进口追赶出口,正在成为我市2万多家外贸企业的“自觉行动”。在去年11月举行的第三届进博会上,宁波达成的意向采购额上升到全国交易团第5位。

    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宁波消费市场潜力巨大。2020年,宁波老外滩获批成为国家级步行街试点,东鼓道、南塘老街、南部商务区水街等3条省级步行街正在加紧建设中。目前,我市正积极争创国家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试点。

    去年下半年,宁波获批成为浙江自贸试验区的三个扩展区域之一,明确了“一枢纽三中心一示范区”的功能定位,从国际航运枢纽,到油气资源配置中心、国际供应链创新中心、全球新材料科创中心,再到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宁波成为制度型开放的大平台。

    宁波都市区是长三角城市群五大都市圈之一。2020年12月,甬舟台三地联合下发宁波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努力构建“一主一副四片两带”空间格局,将宁波都市区建设成为以开放创新为特色的国际港口名城。

    在今年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主旨讲话两次提及宁波。建设“17+1经贸合作示范区”,深化与中东欧国家的开放合作,成为宁波的历史新使命。

    下一步,宁波将在稳固与中东欧国家贸易投资、港航服务、人文交流等领域合作基础上,努力打造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交流的重要门户,成为中国进口中东欧商品第一城。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坚持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坚持内外资同招共引,宁波的开放之路越走越宽。

    “中国是南非最大的合作伙伴之一,宁波则是中国与南非等世界各国连接的主要通道,希望未来宁波能进口更多的南非产品。”近日,国际经贸代表团成员、南非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商务领事马哈雷在考察宁波后感叹道。

    主动求变,再造发展新动力

    在刚刚投用的城市大脑内,一根宁波制造业拉出的“上扬曲线”异常亮眼。从去年2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负增长31.1%,到今年2月同比增长64%,宁波制造业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下,率先跑出了自己的复苏加速度。

    由负转正,来之不易。去年,我市率先建立企业复工应急机制,推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创建成功省级产业链上下游共同体23家。通过龙头带动,全链复工,宁波规上工业企业综合产能在去年3月底基本恢复。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融合,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

    细观宁波,不难发现,如今创新已融入城市发展的脉络,成为宁波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基因。

    这一年,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稳步推进,甬江实验室(省新材料实验室)建设方案基本完成,顶层设计逐渐完善;新引进全职院士4名,新增高技能人才6.7万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2210名,人才队伍日益健全……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宁波已在路上。

    长期以来,工业用地不足是困扰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之一。一方面,是优质企业亟需拓展土地加快发展却一地难求;另一方面,是部分企业亩均效益低下不得不通过出租厂区维持生计。

    今年1月,我市启动制造业全域产业治理,按下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进键”。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推动园区整合归并、企业入园升级,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落后产能和企业,切实改变产业布局碎片化、产业层级低端化的局面,全面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益。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浙江考察时,充分肯定了宁波单项冠军的培育工作,称赞宁波有很多“小而精”企业。

    总书记的赞誉,给变革之中的宁波制造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宁波出台了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的行动计划,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数量更多、实力更强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去年,宁波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5个,总量与增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50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样居全国非直辖城市第一位。如今的宁波,已逐步建立千百亿级龙头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优质企业的培育梯队。

    加快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5个重点领域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一年来,宁波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快实施现代产业工程,再造发展新动力。

    找准定位,让城市更有气质

    漫步老外滩,霓虹灯影下,鲜花盛开,江风徐来。快节奏的现代都市,向人们展示出闲适优雅的另一面。

    一年来,宁波在城市建设方面大手笔投入,在城市治理方面精准化发力,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海大都市。

    一年来,大批重大城市建设项目通车,从机场快速路南延南段到三官堂大桥、中兴大桥,奉化、镇海与老城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由环城南路高架、北外环高架、机场路、世纪大道一期等高架组成的“空中花廊”绵延50余公里,城市框架越拉越大。

    同步开通的还有轨道交通3号线鄞奉段,首次实现市六区地铁全覆盖。去年底开通的4号线,串连起慈城和东钱湖两座城市“后花园”,“朝至慈城、夜宿钱湖”已成旅游出行新方式。至此,我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155公里。

    接着,宁波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获批的消息传来:建设6号线一期、7号线、8号线一期、1号线西延、4号线延伸等5个项目,项目建成后,形成共8条线路、总里程278.7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随后,第三期建设规划中的首个项目——4号线东延段国际会议中心站正式开工,写下了品质城市建设的“宁波速度”。

    而此前,国家民航局正式批复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总体规划,新建T3航站楼和第二跑道,这离T2航站楼正式投入运营不到一年时间。

    城市建设进入“快车道”,城市管理更加细致入微。在2021年度民生实事工程中,老旧住宅小区改造、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和智慧回收、群众体育工程、小区消防安全、创建示范农贸市场等项目,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

    生活品质更是见微知著。曾经的“牛皮癣”“电线网”不见了,鸟语花香回来了,老旧小区的改造,让“老宁波”幸福感满满的。

    “奔七十啦!膝盖不好,每天拎着菜篮子爬4层楼吃不消,往后可咋办?”家住海曙区白云街道安丰社区的鱼雅芳阿姨曾经很犯愁。没想到,如今她所在的安丰街36弄15号楼加装了电梯。“电梯一装,大家心情都好了。”鱼阿姨笑着说。

    用大手笔描绘美丽乡村新图景,宁波的乡村居民也各得其乐。我市通过开展全域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态建设、农村安居宜居美居和美丽乡村分类创建,去年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11个、特色精品村35个、3A级景区村庄67个,新建改建“四好农村路”190公里。

    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打造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一年来,宁波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政府数字化转型等多个方面发力,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全面建成,成为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初步建成“掌上办事之市”“掌上办公之市”“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居全国重点城市第3位。

    民生为本,建设共富先行地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宁波把促进全体市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有为地构建率先推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让广大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面对疫情带来的“极限挑战”,宁波去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0.9万人,比年初计划“逆袭”增加4.9万人,见证了“甬上乐业”之城的活力。

    宁波织好织密民生“保障网”,去年发放低保金、特困供养金、物价补贴等社会救助资金9.8亿元,见证了温暖群众的“民生温度”。

    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60所,谋划推进一批公共卫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每百名老人养老床位数提高到5.6张,见证了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攀升的“幸福指数”。

    奉化滕头村数十年如一日将污染企业拒之门外,从贫困村变身生态村;北仑区拿出上亿元“真金白银”,整治提升小港街道沿江两岸92家工业企业,还一方河畅岸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去年,宁波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到340天,PM_2.5年均浓度累计下降一半,劣Ⅴ类水质断面提前3年全面消除,城镇和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

    区域协调发展同城乡协调发展紧密相关。宁波准确把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率先突破”的要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走进鄞州区湾底村,绿水逶迤,花木掩映,游人如织。湾底将村庄整治、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相融合,把曾经“有女不嫁湾底”“弯来弯去弯不到底”的贫困村,打造成为“都市中的花园”,旅游和餐饮年收入超过9000多万元。

    推动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背后,正是宁波深化“千万工程”,高质量推进“4566”乡村振兴行动,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带和美丽乡村组团。如今,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特色精品村、3A级景区村星罗棋布,乡村振兴发展指数达86.8分,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在宁波,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工商资本、科技和人才“上山下乡”,要素流动顺畅,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城乡融合发展成了共享成果的共生过程。

    “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宁波举全市之力,助力对口地区跨越发展。东海之滨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理念,如同星星之火在苗岭侗寨和白山黑水之间燎原。宁波援助的延边、黔西南的11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88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48.3万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携手共赴“小康之约”。宁波在奋斗中书写精彩答卷,让共同富裕真正成为各地人民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美好新图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