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3月3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

2021年底建成教育数字化综合平台


宁波三中教师体验AR实景。

利用智慧校园教育大数据平台,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教师对学生当天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

宁波市北仑区新碶中学教师利用绿色智慧作业系统里的数据,精准有效地为学生讲解作业。

宁波市广济中心小学的学生与海曙区横街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同上一堂课。

在宁波四中的VR体验课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探索太空。

    记者日前从宁波市教育局召开的“数字教育”工作视频部署会上获悉,宁波将大力推进“数字教育”建设,以数字化改革推动教育理念、制度、技术、应用、模式等方面创新,加速育人方式变革,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宁波教育高质量发展。

    会议提出,到2021年底,宁波将完成“一个平台、三类应用、一个智能中枢”工作体系建设。一个平台是宁波教育数字化综合平台,即宁波数字教育改革项目的总体建设成果,该平台是开放性平台,重点关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和教师成长,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三类应用为数字教学类、数字服务类和数字治理类;一个智能中枢,指围绕数据归集、共享、开放、应用,加强数据治理,完善数据标准,为各类教育数字化应用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到2022年,宁波将开始建设学校财务资产管理系统,建成校园安全防控等教育服务治理应用系统,与其他行业部门数据共享交换更加充分;到2025年,教育云网端一体化教学系统、教育大数据系统、学习平台、教育智治一张图系统等初具规模,以数字化改革牵引撬动教育治理现代化取得突出成果。

    

    强化三个意识 打造数字教育

    甬教评论员

    

    

    

    

    市教育局开春第一会就召开宁波“数字教育”工作部署会,提出“131”工作体系,吹响全市教育系统数字化改革的号角。为推进教育系统数字化改革,必须强化三个意识:

    一、强化系统设计意识

    一方面做到前后贯通。数字化改革重点在迭代深化,学校重点通过对原有系统的集成创新,打通信息孤岛、实现效率变革。另一方面做到左右贯通,做好技术升级,更注重制度设计。实现技术理性向制度理性系统谋划。比如:创建了高性能的师生数据管理平台,若没有建立动态数据更新机制,这个数据平台毫无价值。所有技术优势需要制度配套保驾护航。

    二、强化数字赋能意识

    省委、市委把数字化改革定位为“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和“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的战略总抓手”。一定要认识到数字化改革的全局性、根本性力量。学校数字赋能,以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技术对教育治理、师生服务、教学活动、课程建设等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流程再造和体系重构,从整体上推动学校发展质量、效率、动力和育人方式变革,最终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争先领跑意识

    落实市委“追赶超越、争先领跑”的前列意识,直属学校、直属单位作为宁波教育排头兵与领跑者,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抢占先机,通过数字赋能撬动整体变革,实现教育改革整体跨越。各位学校领导争做教育系统数字化改革中的弄潮儿和实干家,更要成为“数字教育”领域的行家里手和领军人物。学校要抓住改革窗口期,基础好的要拉高标杆建品牌,力争新一轮改革中涌现一批样板学校;基础薄弱的借改革契机弯道超车,实现后来居上。

    

    数字赋能,推动宁波职教迈入数字教育时代

    宁波市教育局职业教育处处长 钱文君

    

    

    

    

    宁波职业教育发展,应迅速进入数字教育时代,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职业院校要形成数字化的物理环境与育人文化。一要在数字化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使得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的教育教学设备和数字化实习实训软硬件配备充足;二要在日常生活、常规管理与服务中运用数字化技术,形成职业院校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文化,使师生融入数字化应用场景。

    职业院校将培养学生的数字化素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到各专业课程。推进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广泛运用虚拟仿真教学、数字孪生实训、远程实时教育等数字化教育教学技术,使学生主动运用数字化思维探索解决方案,灵活运用数字化技术完成任务。

    职业院校教师成为数字时代的“职业教育4.0”教师。教师的数字化观念、意识与能力提高,才能确保数字教育在“数字浙江”的建设中乘风破浪。

    打造数字教育,校企共同建设和利用数字化基础设施,共同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同构建数字化学习网络,共同培育适应企业未来技能需求的职业教育人才。

    今后,职业院校应该成为面向一线,开展技术应用、改良、革新、研发的主力军,提高面向现代化企业的直接贡献率。

    

    构建智慧教育模式,“教学+”提升综合素质

    宁波市李惠利中学校长 刘伟龙

    

    

    

    

    作为第二批浙江省精准教学项目实验学校、浙江省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试点学校,宁波市李惠利中学搭建起“教学+”智慧教育模式:以教学为中心,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位一体。

    赋能学校,培育优质化教育。在大数据背景下,开展学校工作的系统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办学品质。利用大数据有效推动教研范式创新,打破课堂形式固化,并通过选考科目相关性系数研究设置行政班科目套餐。

    赋能教师,培育高效率教学。通过技术与课堂、技术与学科等的深度融合,引领教研新方向,实现大数据在课堂的深度应用,减负增效。教师更可以通过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个性化教学。

    赋能学生,培育多元化人才。数据化分析自我潜能,科学规划新高考选科。通过智慧教育,实现精准查漏补缺。学校拟推出“惠兰书院成长护照”,强化过程性评价,实现“五育并举”。

    赋能家长,培育有规划成长。实现学业数据的实时反馈,有效了解学业动态,让家长加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来,归还家长参与教育的主动权,有利于家庭整体规划孩子的发展之路。

    

    

    强化数字教育,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镇海区教育局党委书记 毛志挺

    “十四五”时期,镇海区将建成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区和更高质量基础教育名区,特别重视教师队伍品牌的建设,尤其是自带镇海标识的“自觉+团队”师德文化。

    撬动教师队伍建设新飞跃的“支点”在哪里? 

    用数字深化师德文化培植。探索教师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结果运用,运用好信息共享机制,实施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制度,完善教师入口关、考核关、监督关和惩处关,对有师德失范行为的教师标注“红码”,智能对接考核、晋升等相关数据。通过校际数据整合,激励教师的职业诚信度。

    用数字创新教师人才培育。镇海区作为宁波市唯一参与浙江省校本研修信息化试点的区域,已基本实现全区校本研修数字全域化、数字全程化、数字全员化。下一步还将全面建立教师专业成长的数字化档案,让教师能实时为自己的成长足迹留影,也能更清晰地看到进阶的方向,从而让教师职业生涯更具未来感。

    用数字保障教师基本权益。依托省人事工资系统,为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随公务员工资收入动态调整的长效联动机制提供坚实基础。下一步,积极推进数字化暖心工程,教师尤其是高年资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基本信息与社会资源共享,让教师成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之一。

    

    以数字化改革打造智慧教育新高地

    鄞州区教育局局长、党委副书记 王建平

    

    

    

    

    全市“数字教育”工作视频部署会,点燃了各区县(市)推进数字教育改革激情。近年来,鄞州区教育局根据上级部署,全方位、系统化整体推进数字教育改革,打造鄞州智慧教育样本。自2014年起,开展鄞州智慧教育“空中课堂”建设,至今已累计开设直播课程1300余节,直播时长近1000小时,组织授课教师270余名,累计听课学生4.5万余人,并大力推进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相继建成浙江省区域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区、浙江省“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验区。

    下一步,鄞州区将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推进区域智慧教育迭代升级,助力教育教学方式变革。一要大力推进智慧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一批全市标杆示范智慧校园,打造一批未来教室、云教室、空中课堂,优化一批基于“互联网+”应用的课改特色项目。二要建设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学情监测管理系统。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大数据的分析统计,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态度能力、兴趣爱好及心理特点等学情数据,精准选择教材教法,精准实施课堂教学。三要持续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结对帮扶。依托区域同步课堂网络平台,深入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助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城乡学校协同发展。

    

    实干笃行,为宁波“数字教育”赋能助力

    宁波市教育服务与电化教育中心主任 夏宏祥

    

    

    

    

    宁波市教育服务与电化教育中心承担“131”工作体系建设任务,为宁波“数字教育”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

    用“技术”说话,打造好宁波教育数字化综合平台。贯彻落实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对平台进行“开放式”设计,为后期各区县(市)和学校的各项应用顺利接入留出接口。建成后,继续做好后期运维,让平台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推进各类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让全体市民能通过平台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

    用“数据”说话,建设好统一资源与数据中心。宁波智慧教育统一资源与数据中心在录入全市2000多所学校、6万多名教师、70多万名学生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已打通省、市两级教育基础数据库。下一步,该数据中心迭代升级,围绕数据归集、共享、开放、应用,更有效地挖掘和分析数据价值。

    用“效用”说话,创建好各类数字应用系统。推进各类应用系统的建设,充分运用原有设施资源,借助宁波智慧教育平台、“甬上云校”等成熟载体,融合新理念、运用新技术,建好互联网学习空间、互联网+义务教育、入园入学招生报名系统、教师成长发展、校外培训机构一站式服务等应用,助推教育资源共享化、教育教学精准化、教育服务优质化、教育治理精细化。

    

    打造数字教育,为中职生幸福成长赋能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党委书记 张国方

    

    

    

    

    作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学校建设智慧校园教育大数据系统,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

    每学期末,学生都会获得一份《绿色评价报告单》,有成绩报告单和综合素养报告单,呈现学生八类数据,教师可据此对学生做个性化诊断,提改进建议。大数据平台可进行任教教学成绩分析反馈,教师授课成果一目了然。还可结合班级德育、社团、阅读等数据系统分析,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协同完成班级教学改进。

    开展学生多元智能分析及职业趋向预测,为学生选修课程、走班学习提供依据;学生数字画像系统显示学生学业发展、品德发展、兴趣特长、身心健康四个维度特征,形成德育诊断及预测;班主任可准确掌握学生的出勤出操情况、心理健康情况、违纪情况,工作更有目标。由下而上的数据分析胜过由上而下的统计观察,学校决策“有据可依”。

    阅卷系统数据和网络教学平台的数据,可组成班级教学地图和学生学习地图,帮助教师精准定位学生个别差异。据此,教师可部署学习策略和学习任务;干预学生,使教学更有效。学校将大数据分析系统建设朝着常态长效化方向推进。

    

    本版文/图 市教育局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