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3月30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督事+问政+立法

合力助推宁波菜市场 美丽“蝶变”


◀北仑区新碶街道星阳菜市场改造后,硬软件水平显著提升。


▼江北区广厦菜市场推行智慧管理,每个摊位前设有电子显示屏,即时显示蔬菜(食品)名称、价格和来源等信息,顾客一目了然。
(吴向正 摄)

改造前

改造后

制图 韩立萍

    

    

    

    

    

    

    记者 吴向正 通讯员 王琼硕

    

    菜市场,充满着人间烟火味,其建设管理关乎群众生活,体现城市文明。

    近来,甬城市民欣喜地发现,城乡大大小小的菜市场经过改造提升,不再“臭烘烘、湿漉漉、乱糟糟”,面貌焕然一新。内外环境干净整洁,管理服务明显改善,“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建设成果显现。在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宁波菜市场及周边环境的测评从之前的“失分项”变成了“零失分”,群众满意率显著提升。

    “在宁波菜市场美丽‘蝶变’的过程中,一套‘组合拳’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的确,2020年,宁波人大创新运用“督事+问政+立法”的综合履职方式,打出一套“组合拳”,有力推动了菜市场痛点难点问题的破解;首次实行立法与监督同步发力,第一时间把“百姓呼声”转化为“法言法语”,进一步完善制度供给,促成了菜市场的华丽“转身”。

    2020年年底,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宁波市菜市场管理条例》,并于今年3月26日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将于近期施行,这是全国首部菜市场管理条例。

    “《宁波市菜市场管理条例》的出台实施,将为我市长效治理菜市场及周边环境,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肯定地说。

    

    督事和问政层层递进

    推动菜市场痛点难点破解

    

    

    

    

    2020年,我市领取市场名称登记证的菜市场有375家,村级农产品集中交易点和临时疏导点有366家。我市农贸市场基数大(全省第一)、基础弱、层次低(省内靠后),历史欠账较多,与人民群众的期待有一定差距。

    “近年来,宁波连续组织开展了省文明示范农贸市场、省放心农贸市场、农贸市场提升改造等工程,市场面貌得到了有效改善,然而依然存在着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周边治理不够到位、食品安全防控不够全面、协同监管不够紧密、建设管理和执法依据尚有缺失等突出问题。”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如何让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选择更丰富、食品更安全、环境更舒适?群众有所呼,人大有所应!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把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监督工作作为年度履职的重中之重强力推进——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广泛调研。面向市人大代表、社会公众开展满意度调查;对登记在册农贸市场开展现状摸底调查,形成375份“一场一表一说明”的农贸市场基础档案;就规划布局、市场环境、周边秩序、市场经营等设计了25道问题,委托第三方征求群众意见,共收到1883份调查反馈,形成了《宁波市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组织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开展明察暗访,拍摄制作明察暗访纪录片,曝光场内管理、周边环境、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31个具体问题,为开展专题询问和审议提供民意支撑。

    在调研基础上,督事和问政层层递进。2020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举行全市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工作专题询问会,12名常委会组成人员就改造提升资金保障、食品农产品安全监管、环境卫生整治、消防安全隐患、规划布局、周边停车等热点难点问题,向13名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先后发问。会后,市人大常委会就加强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的制度供给、压实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强化分类管理、完善多元共治长效机制、提升安全风险防控水平等5个方面提出了14条审议意见。

    聚焦问题促整改,有力推动了痛点难点问题的破解。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问题曝光后3日内,提交了整改情况报告,对涉及的19家市场进行限时整改,多人被行政约谈、批评教育。同时,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进行认真的研究办理,逐项进行任务分解,明确了责任对象和完成时限。

    根据审议意见,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于一些经营状况不良、民生性功能保障不佳的菜市场,采取国有回购、引入第三方经营等多种方式进行处理。镇海区清水湖菜市场经营权国有回购后,市场面貌和日常经营管理显著改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明显提升。

    市人大常委会在调研中发现,《宁波市三江片菜市场规划(2001-2020)》仅覆盖绕城高速内2020年建设用地范围,未安排在东部新城建设菜市场;青林湾小区原规划的菜市场,被挪建为生鲜超市。在人大的监督推动下,商务部门现已着手调研开展新一轮菜市场的专项规划。与之类似,市区有71家农贸市场的1500多个问题得到整改。这些问题的整改解决,助推完成了我市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年度目标任务。

    

    立法和监督同步推进

    百姓呼声及时化为“法言法语”

    

    

    

    

    在开展专项监督和专题询问的同时,市人大常委会完成了菜市场管理法规的制定工作,以制度刚性引领和保障菜市场健康发展。“这是市人大常委会首次以立法与监督同步发力、综合行使立法权和监督权的探索实践。”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在对法规草案进行一审前,市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立法意见建议,共收集建设性意见建议202条,使常委会立法审议有了扎实的民意基础。

    在深入调研监督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谋划推进菜市场管理立法。积极适应菜市场功能特点及“互联网+”时代迭代升级趋势,研究菜市场规划编制实施、建设统筹、标准规范、行政监管中存在的堵点痛点,以及导致个别地方业态竞争失序、部门监管失位、环境秩序失控的突出矛盾,聚焦群众普遍关心的菜市场食品、消防、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安全事项,使立法更有重点、更加精准。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有关部门对菜市场定位不准、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了强化分类管理、有力开展监督等意见,同时在管理立法中明确了菜市场“民生性、公益性、社会性”的功能属性。针对我市菜市场专项规划部分缺失、布局不科学、实施不到位、基础配套设施不全等问题,市人大常委会要求相关菜市场结合改造提升工作,对原先存在的交易环境“脏、乱、差”现象进行整治,彻底改造原有场地,改善雨污分流、给排水等基础条件,对菜市场外立面进行全面改造,积极创建五化(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菜市场。同时把解决问题的办法转化为法规条款,在条例第七条至第十一条对相关内容作出规定。

    积极运用监督成果,菜市场多元共治机制、建设管理标准、专项规划编制和实施、菜市场分类体系建设、经营信用管理、信息化建设、食品监督检测、安全风险防控、新型业态规范引导等方面的审议意见,被转化为“法言法语”,成为宁波菜市场立法中的特色亮点内容,在制度规范上推动菜市场管理水平提升。

    

    人大助力 政府发力

    菜市场改造提升成效显现

    

    

    

    

    “跟以前相比,现在的菜市场真是干净多了,地上不积水,没有烂菜叶,臭烘烘的气味也没了,我们在这里买菜就像逛商场一样舒服。”家住江北区洪塘街道海华三和嘉园小区的陈阿姨,日前来到附近的广厦菜市场买菜,对菜市场的可喜变化感到由衷高兴。

    广厦菜市场原先基础设施简陋,交易环境“脏、乱、差”。去年6月,该市场举办方宁波大仓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投入700万元,以五星级的硬件标准对市场进行了改造,解决了雨污分流、给排水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推进应用信息化集成系统,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去年10月,广厦菜市场完成改造工程,成功创建四星级市场、放心市场和省首批“五化”市场。与改造前相比,目前广厦菜市场的经营额提升近20%,人流量提升50%以上,场内经营户新增10余家。

    这是我市积极推进菜市场改造提升取得明显成效的一个缩影。

    市政府于2019年7月底启动全市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围绕改造提升“342”目标,市市场监管局以办好民生实事为主线,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改造提升为路径,以“文明创建、放心创建、星级创建、五化创建”四大创建为载体,努力提升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综合水平,取得阶段性成效。

    2020年全市累计投入4.4亿元用于菜市场改造提升,新创建省放心农贸市场93家,创建三星级及以上市场62家,放心、高星市场创建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市乡村菜市场星级覆盖率达91.69%,城区菜市场二星及以上覆盖率达93.88%,相比2019年分别提高了45.69个百分点和47.88个百分点,还涌现了一批高质量改造提升的农贸市场典型。由第三方对市六区城区菜市场和其他县(市)部分重点菜市场的环境、秩序、防疫等7个模块40项内容的专业测评结果显示,群众满意率显著提升。今年,市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力争超额完成三年行动目标任务,有效巩固改造提升工作成效,全面提升我市农贸市场整体水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